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搶了皇位的人明明是曹丕,為何曹操留下更大罵名?真相讓人心酸

搶了皇位的人明明是曹丕,為何曹操留下更大罵名?真相讓人心酸

自古王朝更替,都是踏著前一朝皇帝的鮮血與屍骨而來。世人皆說成王敗寇,劉備、孫權、曹操三分漢室,為何唯獨曹操被稱為"漢賊",遭眾多漢室大臣與後世的聲討。曹操一生雷厲風行,雖為爭奪權力殺了許多人,但他對漢獻帝乃至整個漢室,已經仁至義盡了。

世人皆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自詡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挾"與"奉"一字之差,含義卻千差萬別,"挾"為挾持之意,而"奉"則為侍奉之意。但小編個人認為,曹操還是做到了"奉"這一字,而真正第一位"挾天子"的人是董卓。

董卓廢少帝劉辨,另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然而董卓對漢獻帝卻是十分不尊,參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說不定哪天就將獻帝棄之如敝履,自己代漢稱帝。在那一段時間內,漢獻帝輾轉被挾,經常食不果腹,還遭人冷眼相待,而曹操,接過漢獻帝之後,仍給他以帝王的待遇,讓其衣食無憂,給他重新搭建了一個朝廷的架子,讓劉協重新撿回一點天子的威嚴。

曹操雖壓制朝臣、手握大權,排擠打壓甚至殺死對自己不利的政敵,卻從未對漢獻帝動過殺心。就算漢獻帝以衣帶詔命外戚董承暗中除掉曹操,曹操也只是誅殺董承、董貴人及一些叛黨,並未因此廢掉或者殺掉漢獻帝。而漢獻帝也是一無能膽小之輩,不識局勢拉董承等人為其賣命,使得董氏一族慘死,並且將悲劇重複了一次,皇后伏氏也重蹈董氏覆轍。雖說這是董氏、伏氏與曹操爭權的必然結局,但漢獻帝作為當局者,卻沒盡一點力,軟弱自保,眼睜睜地看著董氏、伏氏為自己的皇權陪葬。

曹操殺董貴人、伏皇后以及兩位皇子,已經是對敵人最大的懲罰了,並未將漢獻帝一併誅殺掉,反而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從曹操嫁女這件事我們都能看出他對漢獻帝的態度,如若曹操早有廢帝殺帝之心,那幹嘛還多此一舉將自己心愛的女兒嫁給一個將廢或將死之人呢?

其實越往後,漢獻帝對曹操的用處就越小,劉協這個天子早已名存實亡了,不只有曹操,整個天下都不認這個天子,更多的只有情了,而曹操,則將這份同情連同著道德束縛進行到底。

曹操漸漸實力雄厚,也沒人能扳倒他,本可以自立為帝,曾向曹操稱臣的孫權也勸曹操代漢稱帝,曹操手下也多次勸進,然曹操卻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表明自己還不想廢帝自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終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同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雖親自建立大魏政權,卻未享為帝的榮耀,或許在他心裡,自己已是這天下之主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探 的精彩文章:

在清朝,竟有一外國人要求入中國籍,還自建部隊圍剿太平軍

TAG:歷史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