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逼迫8歲孩子在眾人面前認罪下跪,原因令家長崩潰!
最愛的電影、動畫
文 | 三條
最近微博上的一個老師有又火了,而這次卻不是什麼「鄉村最美女教師」、「孩子們的好媽媽」這種讓人內心一暖的新聞。
很有趣,這位老師是個「名偵探」,她成功指認了班級里8歲的小明偷同學的筆,並且十分「嚴謹」地錄下視頻作為證據。
小明爸爸與老師溝通後得知了老師的想法:「她說,現在的小孩太狡猾了,在學校說一套回家又是一套,她說就是為了防止我家孩子變卦才特意錄了這段視頻。"
—— " 老師問你,你有沒有拿過班上同學的東西?"
—— " 拿過 ……"
—— " 大聲說!"
—— " 拿過。"
——「 還有呢?」
——「 是不是經常拿別人的東西?」
—— 「拿了幾次?」
老師在開班會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逼迫小明承認自己錯了承認自己偷了東西。
但小明爸爸了解到的情況卻是:當時覺得同學的筆好看,就拿起來看看,並沒有偷走。
當時之所以自己沒偷還承認 " 拿了 ",是因為害怕, 因為如果不承認的話老師會打他。
之後小明的父母試圖跟老師溝通但結果並不理想:
「你這樣說的話我們就沒有溝通的必要了 "
" 自己很忙要上課 "
無奈之下家長在天涯論壇發帖求助
帖子發出後,同班孩子的家長就表達了對小明爸爸的不滿:如此大張旗鼓宣揚這件事會對李老師不利,如果李老師被調任會影響他們孩子的學習,因此不斷在班級群里留言勸小明爸息事寧人。
" 最好不要和老師、同學、學校把關係搞僵,要不孩子到哪個學校都是無法立足的 ...... 我家孩子特別調皮在學校也被老師打過 ……"
帖子發出後第 3 天,學校聯繫上小明爸爸希望可以妥善處理,李老師表示之前沒有證據就說小明偷了東西過於草率,願意道歉,並承諾將對小明和班上的學生進行心理引導,也將向群內的家長解釋。唐先生也對李老師表達了諒解之意,表示不再追究。
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就大團圓結束了,但沒想到:
"孩子放學回來後也告訴我們,早上在班裡還被其他學生踹了幾腳。他們都說我孩子陷害李老師。"
一般孩子年紀太小不太了解這件事,肯定是家長對這件事的誤解影響了孩子。於是請求老師在班級群內按約定解釋清楚,但老師的答覆卻讓人大跌眼鏡:
接著區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對學校是否應該對當事學生進行心理安撫時說道:"這個需要什麼安撫?你覺得對孩子有好大的傷害啊?多大點事啊?"
「就算沒拿東西,就算老師冤枉他了,又有多大事啊?我們老師有必要冤枉他嘛,其他同學有必要冤枉他嘛?"
事情至此我們且不談孩子是否真的偷了同學的筆,或者可以這樣說,就算孩子真的偷了同學的筆,老師真的有必要做到如此地步嗎?
八歲的孩子心智還尚未成熟,我們不該要求孩子一下子就可以清晰理解社會中成年人的道德和法律準則,他們對於「偷」和「拿之前的區別還沒有深刻的認知。
在跟一些孩子聊天后我發現,他們會去「偷」東西大多出於好奇和喜愛,這是可以理解的,心智不成熟的他們會因為喜愛而理所當然的佔為己有。
回憶我們小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那麼一次因為同桌的橡皮實在是太好看了於是悄悄放進了自己的書包,這是偷嗎?
是,這樣的行為的確是偷盜行為,不會因為偷東西的是孩子而改變。
但是,也正因為是孩子,他未來有無數種可能,究竟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教育。
1
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
孩子會怎麼樣呢?
我聽朋友說過一個她小時候鄰居小夥伴的故事,她小時候經常跟家附近一個年紀相仿的6歲小男孩一起玩。
有一天,小男孩悄悄問她:「要不要一起偷棒棒糖?」接著就不停描述棒棒糖有多好吃。她雖然也被棒棒糖吸引,但因為膽子太小就搖了搖頭沒有答應。
很不幸的是小男孩偷棒棒糖時被脾氣暴躁的店主發現,他被店長一把抓住衣襟,像拎小雞一樣把他捉到了商店門前,還用繩子把他捆在了柱子上。
他很害怕的大哭,柱子周圍圍了很多人在看。過了一會兒,他媽媽來了,二話沒說就把他揍了一頓,然後給店主賠了錢,踹著他回家了。
她跟我說當時她站在一旁驚恐地目睹完這一切,接著回家就忍不住嚎啕大哭。
那個從小的玩伴後來因為偷東西進過監獄,後來拿走了他媽媽治病的錢。
聽說他爸爸找到他痛罵他自私,他哭著說媽媽才是真正的自私,「6歲那年,她因為覺得丟臉,把我逼成了真正的小偷」。
朋友又感慨道:如果他媽媽當時在小商店門前不是不顧他的自尊打了他一頓,而是跟他說「媽媽相信你下次不會偷」,或許他的命運就會不一樣,因為他那時候學習成績非常好,人也聰明,他還經常幫我解數學題呢。
家長一個無心的錯誤舉動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店主都是脾氣暴躁的大爺,知乎上有一個網友就遇到了一個善良的大爺。
你看,雜貨店大伯一個小小的的善舉卻在小孩子的心裡開花結果,雖然時隔多年卻還深深記得伯伯的好意,並且承接了這份善良成為了一個正直磊落的人。
2
那麼該如何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1)告訴孩子,TA的行為哪裡錯了
父母的價值觀會給孩子的行為提供標準,所以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有些家長因為孩子小偷小摸得到好處而沾沾自喜,但這樣最終會害了孩子。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首先父母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經常告訴孩子即使是一針一線,也不應該不經人同意就拿走。
當孩子發生偷竊行為,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的小黃人被偷了,你會傷心嗎?你會怎麼辦?」,同理心能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而減少傷害他人的行為。
(2)了解孩子行竊背後的真實原因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偷竊者想擁有更多的財富,越多越有安全感,孩子偷竊這一動作是由貧窮或缺乏引起的。」
比如家庭給孩子的零花錢較少,又比如孩子多次要求買某種東西而父母拒絕,再比如孩子在跟他人的攀比中自尊心受創……
所以,從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就需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有助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謹記別斥責打罵孩子
過來人都知道,斥責打罵會助長孩子撒謊行為的發生,因為孩子會因為逃避下次的打罵而撒謊。
所以,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偷竊而對孩子斥責打罵,不僅不利於事情的解決,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通過故意或更多的偷竊而發泄不滿,就像朋友鄰居家的小男孩就是如此。
所以,父母不懂控制情緒,會把孩子推進更糟糕的境地。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未來這張紙是世界名畫還是隨手塗鴉,都看父母如何揮筆創作。願每個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海狸媽有話說
海狸媽媽,2015年開始寫教育心得分享,持續寫作2年,和20W爸爸媽媽作伴,專註於幫助6-15歲的孩子與家庭共同成長。
親子溝通,寫作困難,情商培養,習慣養成,學習技巧。這裡,有教育孩子的答案。
另外,目前開放海狸媽個人微信號,和海狸媽一對一交流教育心得、問題。
海狸媽每天回復一位家長的教育問題。為了讓大家更高效,提問時請詳細描述細節和表現。建議1次問1個問題,問題描述控制在100字左右。因問題描述不清,海狸媽也無法給出清晰的建議。
GIF


※爸媽只需做到這2個字,孩子聽話不叛逆!
※「冷漠孤僻,長大後殘忍虐童」缺了父母陪伴的孩子竟會這樣?
TAG:海狸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