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世界了解中國,從文字開始!

讓世界了解中國,從文字開始!

二泉映月

 二胡

周維 

00:00/06:58

中華文字是中國文明的開端,正是有了文字和古籍的流傳,才得以保存我們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所以要讓世界了解中國,那應該從文字開始。而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又是生命演繹過程,也是我們華夏文化的發展過程!

那我們現在依次列舉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等七種字體讓大家了解一下吧!

甲骨文

它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字。商朝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

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無限情趣。郭沫若就對其書法有過讚賞:「卜辭契於龜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輩數千載後人神往。」

金文(鐘鼎文)

它是鑄刻在青銅器的鐘或鼎上的一種文字。金文起於商代,盛行於周代。

其內容是關於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金文字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脫去板滯,變化多樣,更加豐富。

簡牘

中國最古老的書籍就是用竹簡穿在一起製成的。西漢東方朔曾經向皇帝提交的晉見書就是由三千個竹簡製成的,必須有兩個強壯的侍衛抬到大殿上。

當時的所謂「學富五車」書的大學者,其實也沒有讀過多少書,只不過看過五車竹簡而已。

絹帛

古代絲織物的總稱,在沒有紙張之前,一直作為重要的書寫、畫畫材料。

《墨子》曰:「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但絹帛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就連孔聖人都說:「貧不及素。」這裡的「素」,指的就是絹帛。

小篆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後,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準,統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為「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隸書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

草書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書。狹義的,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行書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中國也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從上古至近代的悠久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優越的文字文化。

所以了解中國文化,一定離不開深含底蘊的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堂說文解字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抱,我希望像母親或者愛人一樣「包」著你

TAG:國學堂說文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