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如何如何培養更好孩子?言傳身教

家長如何如何培養更好孩子?言傳身教

「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的,自己有多高,孩子才能有多高;自己能走多遠,孩子才能走多遠。」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就應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現在,想一想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沒有隻注重言傳,而忽略了身教。

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否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身邊孩子的影響?

孩子有沒有問過你為什麼要做某件事,或者當場指責你的行為不對?

朱慶瀾先生說:「無論什麼教育,教育人(即教育者)要將自身做個樣子給孩子看,不能以為只憑一張嘴,隨便說個道理,孩子就會信的。」特別是在家裡,「做父母的,一天到晚同兒女在一起,一舉一動,兒女都把你監管著。比如教兒女不要吸煙,父親就不能吸煙,如果父親吸了煙,不但叫孩子疑心」,還「從此不信任父母的話」,「看不起父母」,「做出不服父母、不孝父母的事」。

因此,他要求做父母的,「要禁止兒女不要做哪件事,自己先不要去做;要教兒女做哪樣事,要自己先去做」。朱慶瀾先生把自己的以身作則看做是家庭教育的「根本道理」、「根本方法」,並且斷言:「根本法一錯,什麼教法都是無效的。」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告誡做父母的人說:「你們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上具有決定意義。不要認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或教導兒童、吩咐兒童的時候,才是在教育兒童。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在教育著孩子。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你們怎樣表示歡迎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

馬卡連柯認為:「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正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活的教科書。孩子猶如一張白紙,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你灌輸什麼就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記。馬卡連柯曾說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父母的教化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沒有好的父母就不可能有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孩子。歷史上那些成就偉業的志士仁人,無不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父母好的教化和影響而成就大業的。可以這麼說,每一個偉人的身後都有偉大的父母。

孟母以「斷織」、「三遷」教育出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孟子;岳母以「刺字」教育出了一個「精忠報國」的英雄——岳飛;林則徐的父母以苦心執教影響出一個以禁煙而著名的政治家;徐霞客的母親為兒子製作「遠遊冠」,鼓勵兒子「父母在,也遠遊」,終於成就了一個「奇書奇人」的地理學家。還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迪生、達爾文、居里夫人等,也都受到過父母榜樣的激勵。家長良好的人格,是激勵子女成才的重要力量。正所謂:「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個樣子。」這完全可以用來比喻父母對孩子的身教。在這個世界上,孩子通過模仿而學習,他們的第一個模仿對象正是父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每位父母都可以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家長要求孩子相信的,自己必須相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全面發展,自己先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求孩子少年早立志,自己的人生不能沒有奮鬥目標。

我們很難想像,一位終日喝酒、打牌的父親,或一位每天把大量時間花在穿戴打扮、逛商場上的母親能給孩子做出勤奮學習的榜樣;我們也很難想像,一對連自己父母都不願贍養的爹媽能教會孩子關心和愛戴父母;我們同樣很難想像,整天琢磨怎樣佔人便宜的父母能培養出孩子健全的社會屬性……為了孩子檢點自己的言行,為了孩子提高自身的修養,為了孩子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為了孩子努力去拓展自己有價值的人生,讓孩子在自己身邊學會做人,父母必須先修正自身,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太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媽媽太強勢,孩子會害怕!

TAG:米太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