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又一證據證明,中醫表裡相關性的科學性

又一證據證明,中醫表裡相關性的科學性

最近,西醫界出來一個醫學結果,就是人的情緒波動和大腸的菌群平衡有直接的關係。

平常人的理解,人的情緒就是一種心情,現代人的常識,一本認為人的情緒和大腦的皮層活動直接關聯。

當然,古代中醫認為,人的情緒不僅和大腦有關係,更重要的是人的五臟六腑,

叫做情志病,

人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指的是人的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

人的五志:魂、神、意、魄、志,五種生命體寄生在五臟之中,俗話常說的,神氣,意志力,三魂七魄等等;

簡稱:喜,怒,思,悲,恐;對應:心,肝,脾,肺,腎;人們概稱之為喜怒哀樂苦。

古代中醫,不僅研究出來情緒和五臟六腑的關係,還研究出來控制的方法。以下選自《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征,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可以從這個選節中看出中國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厲害的,連情志之間的互相影響,食物對人情緒的影響都研究的很清楚。

到這個時候,就會明白腸道的菌群平衡,其實就是食物的性味吸收,五行歸經,影響了五臟,進一步影響了情緒。

當然,腸道而言,主要分三個部分:大腸,小腸,直腸。

大腸經和肺經相表裡,大腸的菌群狀況會影響肺部,影響人的悲傷情緒;

小腸經和心經相表裡,小腸的菌群狀況,會影響心臟,進一步影響人們的喜樂情緒;

直腸影響人的胞胎,影響人的兩便,和腎,膀胱直接關聯,進一步人們的驚恐情緒;

其實,到了這裡,人們會發現西醫關於人體的研究,關於情緒的研究,還是很小兒科的,不成體系,盲人摸象,而中醫的理論體系是非常完整的。

中醫的完善性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不是因為西醫證明他科學他就科學,他不科學就不科學,這是兩回事。

但是,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人體的健康,人體的情緒根源,豐富人們的世界觀。

-----------------------

中醫情志病治療之以怒勝思案,

金代名醫張子和有一次被一位富翁請去,給他的夫人看病。

這位夫人衣有綢緞,食有魚肉,奴婢成群,養尊處優,本可悠閑自在地打發日子。但她卻成天胡思亂想,憂心忡忡,久而久之,便抑鬱成疾,夜不 能眠,兩年里服過無數安神補心之劑,皆無效驗。

張子和診過其脈,兩手俱緩,便退而對其丈夫說道:「令夫人是由於思慮過度,而使脾受邪,且病積深沉,非藥物所能奏效。現有一法,不知你肯不肯試?」

這位富翁為夫人的病已傷透腦筋,一聽有法可治,豈有不試之理?當下便滿口答應道:「肯試肯試!花多少錢都行!」

張子和說道:「錢倒不用花一文,只要照我的主意行事,十日之內,必見效果。」接著,又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

第二天一早,這位富翁便一反常態,當著夫人的面,從家裡拿走不少金銀。到晚間,兩手空空,酒氣熏天地回來了。夫人責問,他也一聲不語,獨自倒頭便睡。氣得這位夫人大吵大鬧,尋死覓活,卻被眾奴婢按住,直折騰得披頭散髮,遍體大汗,氣喘吁吁,精疲力竭。上床之後,居然呼呼地睡著了。

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到了第十天,張子和登門複診,先讓富翁把每天藏匿在外的金錢如數拿回, 然後對其夫人說明這一切都是由自己策劃安排的, 藉此激怒她,以怒勝思,治其不寐之症。

這位夫人經提醒後,才意識到這幾日來確實是夜夜得眠,頓時轉怒為喜。張子和再診其脈,已見和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