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需要智慧,吼罵教育常犯錯誤,引慣性叱責的孩子不聽活

教育需要智慧,吼罵教育常犯錯誤,引慣性叱責的孩子不聽活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經常抱怨:「不罵,孩子就不曉得厲害。」「不吼他幾句,他總長不了記性!」「這麼調皮,我沒打他就算好的了!」這種「叱責」的教育方法很多父母都認同。

其實,簡單、粗暴的叱責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懷,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這種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會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和衝突。

劉寧是個活潑的孩子,在父母眼裡他就是個搗蛋鬼,讓父母大傷腦筋。

周末,劉寧打算和同學們去釣魚,他在家調試魚竿的時候,突然發出一聲可怕的聲音,原來手中的魚竿不知怎的把客廳柜子上放的水晶相框打碎了,頓時玻璃碎片滿地都是,劉寧嚇得愣住了。媽媽聞聲沖了進來,見狀氣得臉色都變了,「誰讓你在客廳里玩的,把這麼貴的相框都打碎了,你找打啊!馬上給我滾出去!」媽媽嚴厲的責罵,把劉寧的臉都嚇紅了。

劉寧心裡很不舒服。自己不小心打碎了相框,又不是故意的,本來心裡還有點愧疚,現在媽媽不問青紅皂白地責罵他,他很難接受。於是,對媽媽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滿與憤恨。

孩子畢競是孩子,他們不懂事,需要父母的教導;他們難免闖禍做錯事,也需要批評。否則孩子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是,父母的責備如果過了火,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

另外,父母過多的叱責、嚴厲的管束不但會束縛孩子的主動性,也會扼殺其創造精神。

有一位媽媽在家中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她要求孩子在家不準大叫大吼,吃飯時不許說話,坐在椅子上背必須挺直。家規一套又套。孩子不留神,稍有過失,她就不停地加以叱責。由於長年進行這種模式的訓練,孩子雖然變得聽話了,對人也彬彬有禮了,但卻變得拘謹、怕事、被動了。

有一天,媽媽公司有要緊的工作要做,中午她沒能回家。孩子中午放學回來,就坐在沙發上等媽媽。整整一個中午媽媽沒有回來,沒有給他做飯,他也就餓了一個中午。下午放學回來,媽媽問孩子中午吃些什麼,孩子說沒有吃什麼。媽媽問,廚房裡有速食麵,為什麼不取出來泡了吃。孩子卻說:「你沒有講呀!

同樣的情形。那位媽媽在做菜,發現瓶子里沒有醋。而家裡又適逢有客,菜不能馬虎,於是她只得叫孩子上街去買醋。不巧,那天雜貨鋪盤點,關了門,只在門前擺了一個小攤。小攤上沒有瓶裝醋,只有塑料袋包裝的。半斤一袋、一斤一袋的均有。孩子由於母親沒有吩咐可以買袋裝醋,不敢買,結果空著手回去了。現在,有些孩子在多彩的生活面前常常顯得無動於衷,比如到了遊樂園,有很多好玩的遊樂項目,像划船或坐電動火車等,但是有的孩子卻不知所措。這些孩子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家中常遭受到父母的叱責。父母管得過嚴,而形成了怕事的被動習慣。

這些孩子只知道聽從大人的吩咐,自己從沒有主見,也不敢有自己的見解和要求。他們既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沒有自己的判斷力,當然也就更談不上有什麼創造性了。

這些都說明,父母管教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發育與成長。過多的或不當的叱責不僅會束縛孩子的主動精神,也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並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與依賴性。其實,從離開母體的那一天開始,孩子已是獨立的個體與生命,尤其由童年到青少年時期,孩子的自尊心、自主性十分強烈,父母如果還把孩子當成嬰兒或私有物品那樣擺布或隨便責備訓斥,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心理抗拒,從而扭曲了其心理的正常發展,導致兩代人關係緊張。父母一定要知道一味責罵的效果只能是傷害,要以理解與激勵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難免會發脾氣,甚至以責罵的方式訓斥孩子。但是父母的責罵,很少有孩子會接受。父母應當盡量少責罵孩子,以耐心的誘導教育為主。當父母對孩子不滿時,在動怒之前,必須要考慮到下面幾點。

首先,克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後再談問題

當知道孩子犯了錯誤或做錯了某件事時,父母不要太激動。如果父母只顧大發雷霆,而沒有切實幫助他找出犯錯誤的根本所在,那麼孩子以後仍有可能犯同樣的錯誤。儘管孩子會一時懾於你的威嚴而聽話,但不能使他信服。

其次,不要總是重提舊事,揭孩子的短

如果在孩子犯了錯誤後一段時間內,父母為了一些小事,仍舊事重提,揭孩子的傷疤,嘮嘮叨叨,責罵不停,孩子不但不會認錯,反而會對父母產生反感、不滿情緒,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最後,父母要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

在責備孩子的時候,父母不要只講「不對」,還必須把不對的理由告訴孩子,責備要適度,要以理服人。否則,孩子無法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更談不上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自乘風破浪十七 的精彩文章:

太溺愛會讓孩子蠻不講理,孩子無理取鬧時父母應該這麼做

TAG:獨自乘風破浪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