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一座紅色基因「密而全」的光榮城市

上海,一座紅色基因「密而全」的光榮城市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圖說:昨天上午,一大會址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張龍 攝

從興業路到漁陽里,從老北站到老碼頭,從街角咖啡館到巷尾的石庫門……上海灘,處處留有革命足跡、紅色遺迹。本報推出「傳承紅色基因」欄目,今天已經第100期。不少讀者閱讀後無限感慨「沒想到,上海『紅色基因』真還那麼多」。

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承接地,更主要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早期中央領導機構的所在地、早期工人運動的發祥地,既是思想文化戰線的主陣地,又是隱蔽戰線鬥爭的聚焦地。這些上海獨具的「六地」特點,決定了「紅色基因」不但密集而且十分全面。

上海擁有眾多「紅色基因」,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這座城市的光榮,人民的驕傲。

十里洋場 思潮交匯——

新文化運動的承接地

20世紀20年代,上海作為中國的窗口,在與世界文化的交融中首當其衝。此時的中國發展歷程,已經同整個世界的面貌聯繫在一起,中國思想文化界的動態,也與世界思想文化的發展密不可分。世界文化思潮不斷地通過各種形式影響到中國,緣起於19世紀後期的中國派遣留學生制度,開始顯現成效。一批又一批學業有成的留學生,乘船經吳淞口回到上海,或經上海到中國其他地方,把新思想源源不斷傳入國內。

留學生源源不斷地出去和歸來,這種川流不息、忙忙碌碌的情景,構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一道風景線,也促進了社會結構的變化,推動了整個城市更適應現代化的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始群體中,絕大多數是信仰堅定、理想執著的共產主義戰士,又大多從事過思想文化理論工作。

陳獨秀,1879年出生於安徽懷寧。早年留學日本。1903年參加拒俄運動,曾參加反對清王朝和反對袁世凱的鬥爭。1915年創辦《新青年》雜誌,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

哈同路民厚南里29號(今安義路63號)是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毛澤東於1920年5月5日到達上海,至7月初離滬,一直寓居於此。在此期間,毛澤東與陳獨秀多次探討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問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商務印書館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919年至1922年間,中國共產黨創黨前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書籍有20餘種。這些書籍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二是詮釋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三是我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介紹「新俄國」的著作。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鎮——商務印書館當之無愧。

建黨偉業 任重道遠——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20世紀20年代,影響中國社會政治發展進程的偉大事件。

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黃浦江畔成立,陳獨秀任書記。1920年10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在燕京古都成立,李大釗任書記。

隨著各地黨的早期組織陸續建立,在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克爾斯基的倡議下,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便提上了議事日程。相繼擔任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代理書記的李漢俊、李達與當時在穗的陳獨秀及在京的李大釗書信商討之後,決定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圖說:一大會址內的緬懷牆。張龍 攝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們是:上海的李達、李漢俊,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們代表著全國五十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會議。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立志徹底改變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中國革命領導力量。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另有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等八次中央重要會議都選擇在上海舉行。

弄堂號令 翻捲風雲——

中央領導機構的所在地

在閘北公興路與臨山路路口,很難想像,90多年前這裡曾蟄伏著黨中央的秘密辦公機構。來自弄堂里的號令,指導了一系列翻捲風雲的革命運動。

三曾里只是黨中央早期在上海艱險鬥爭中的短暫一站。上海,是中共中央領導機關第一站。1921年7月到1933年1月,除幾次短暫遷徙,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及各級機構都設在上海,前後將近12年。

當年這個小弄堂離火車站不過幾百米,四通八達卻又鬧中取靜。1923年6月中共三大結束後,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央局遷至產業工人集中、交通便利的上海。7月,除譚平山留駐廣東外,中央局5名成員中陳獨秀、毛澤東、蔡和森和羅章龍等先後來此辦公。

虹口永安里地處租界當局越界築路地段,弄內歸中國警察管,弄外歸租界巡捕管。弄堂一頭通向四川北路,一頭通向多倫路;弄內五條支弄並行。這些特徵,為我黨的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掩護。上海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弄堂,正是這許多看似普通的弄堂,成了從1921年至1933年初中共中央在上海時的安全掩護所。中共中央局、團中央等機關都曾設在這裡。

1919年到1926年期間,毛澤東為了追求真理,廣泛從事革命活動,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前後和第一次大革命時期,曾經11次來到上海。因為國共合作中的諸多複雜問題與日益嚴重的神經衰弱症,1924年年底,毛澤東離開上海回湖南。他與上海一別就是31年。

懷著為中華之崛起理想的周恩來,1920年第一次踏上上海的土地,從這裡奔赴法國勤工儉學,並開始他的革命生涯。在中國革命最為艱苦卓絕的1927年到1931年,周恩來的名字又是和上海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在申城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四川北路永安里44號是周恩來在滬早期進行革命活動時的一個秘密地點。

半工半讀學俄語學馬列,參加領導五卅運動,從事地下秘密工作,劉少奇多次來上海。1931年至1932年間,劉少奇由莫斯科回到上海,擔任中央職工部長兼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曾居住在北京路惠民里(現北京東路528號五金店樓上)。

1920年,從黃浦江畔登船赴法國勤工儉學開始,鄧小平與上海有著半個多世紀的不解情緣。1927年,當他第二次來到上海,已經是一個職業革命家了。鄧小平在1929年六七月間離開上海,在1930年和1931年,他曾短暫回到上海。1949年,鄧小平參與指揮了這座城市的解放。

位於青浦的「陳雲紀念館」,館內保存著四萬餘件珍貴文物。展示廳內,一幅幅生動感人的照片,一篇篇精心保存的文獻,一段段彌足珍貴的影像,一件件歷經風霜的實物,見證了陳雲長達70多年的革命生涯。

辦報辦刊 有序啟蒙——

思想文化戰線的主陣地

通過辦報辦刊,有序開展思想文化啟蒙。中國共產黨清醒地認識到,在白色恐怖極其嚴重、黨又處在開創階段的歷史條件下,開展黨的思想理論宣傳,具有特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使黨的政治主張被廣大人民群眾所了解,要把工農群眾組織起來,在人民群眾中建立、擴大黨的基礎;要領導推動中國革命順利發展,做好黨的宣傳工作是一項舉足輕重的任務。

圖說: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張龍 攝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實際上是由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進行的。他們在建黨前後,始終非常重視文化宣傳工作,形成了黨的優良傳統。1920年8月,在上海的書店裡,出現了最新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版權頁上寫著陳望道的名字。9月,將五四時期陳獨秀創辦並主編的《新青年》,作為小組的機關刊物,並且建立了新青年雜誌社。11月,又更加旗幟鮮明地創辦了《共產黨》月刊。

人民出版社的成立,先後組織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列寧的《勞農會之建設》等著作,還編輯出版了共產主義叢書五種,以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力度。《先驅》半月刊努力傳播和普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宣傳陣地之一。1927年,中共中央早期出版的機關報《嚮導》周刊被迫停刊。同年10月,在上海重新出版機關報《布爾塞維克》。1930年8月15日創刊的《紅旗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除了持續不斷地創辦報紙雜誌,還致力於文化教育,顯示出黨的創始人的高瞻遠矚。建黨前後,中國共產黨創辦並參與領導了幾所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學校,其中著名的學校有:外國語學社、平民女校、上海大學、中華藝術大學。

建立左翼文化團體,是中國共產黨發展推進左翼文化運動的重要切入點,是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創舉。通過這樣一個有效的組織方式,把黨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要求,迅速有效地貫徹到思想文化戰線的各個方面。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不久,文化戰線的左翼文化團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起來。

革命動力 生生不息——

早期工人運動的發祥地

五四運動之後,陳獨秀等意識到僅僅依靠學生的力量開展革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揮工人階級的作用。上海是我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1920年,隨著革命的進一步深入,陳獨秀、李漢俊、陳望道等人,在創辦工人半日學校對工人進行啟蒙與教育後,一致認為號召有覺悟的工人聯合起來、組織真正的工人團體勢在必行。

上海機器工會的建立,標誌著中共發起組在領導工人運動方面,由宣傳教育階段進入有計劃地組織工人的階段,由理論付諸實踐,為中共「一大」的順利召開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工人階級從此有了「娘家人」,也成為「娘家人」生生不息的革命源動力。

19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這就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

中共二大對工人運動給予極大的關注,大會通過的《關於「工會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議決案》對於工人運動的發展作了全面的部署。

1924年,南洋煙廠工人舉行了一次全國聞名的大罷工,這是從1922年底以來黨所領導的最大的一次罷工。

東方圖書館遺址位於寶山路584號市北高級職業中學內,1927年3月,此地曾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部,周恩來親自坐鎮指揮,黨史流芳。

1929年的上海,工人運動不斷。5月1日上海總工會發動全市工人停工,分區遊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並發表宣言。同日,國民黨當局就發布通令,禁止集會遊行。6月6日,英美煙廠4000餘工人罷工,抗議資方開除工人。6月28日,全市274家中藥店2500名店員罷工,反對國民黨取締其原工會。7月4日,虹口區20家絲廠的11000名工人罷工,要求加薪和改善待遇……

當時上海開辦學校培養革命幹部,印刷進步刊物宣傳革命思想,發起工人運動為革命高潮作準備,都與中央在滬直接領導是分不開的。

火種守護 特科擔當——

隱蔽戰線鬥爭的聚焦地

1927年,對誕生時間不長的中國共產黨而言,是血雨腥風的一年。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有30多萬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中共「八七」會議後,中央機關陸續從武漢遷往上海。在國民黨軍警憲特和租界巡捕暗探密布的十里洋場,要想長期隱蔽下來開展工作,就要有支強大的保衛力量。1927年11月,周恩來受命組建中共中央特別行動科(簡稱中央特科),主要從事地下工作,包括收集情報、保衛中共高層人物、採用暗殺方式懲處叛徒等。由於中央特科的高效率工作,中共中央長期置身於國民黨的統治中心上海,非但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還有效地指揮了共產黨在全國的活動。1928年11月至1931年4月,武定路修德坊6號便是中共中央特科的秘密工作地點。

上海隱蔽戰線創下「四最」:最早設立、最重要陣地、貢獻最大、作出犧牲也最多。

中共中央特科成立後,1928年春,周恩來主辦學習班,培訓特科人員20多天。他又研究、擬訂了《中央通知第四十七號——關於在白色恐怖下黨組織的整頓、發展和秘密工作》,確定了秘密工作的方針和方法。民主革命時期,我黨在上海的城市鬥爭之所以能堅持28年而不中斷,革命的火種始終未曾熄滅,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建立無線電通信站,實現了中共首次遠程無線電聯絡,中共的第一部無線電電台悄然誕生。

1928年,中共六大決定在上海建立地下無線電通信站,由周恩來主抓籌備。1929年春,中央擁有第一部自製的無線電收發報機,並於同年秋在福康里9號開出首個秘密無線電台。

周恩來領導中央特科,開展情報、保衛工作,保證中共中央的安全。正如陳雲同志所說,「特科是周恩來同志直接領導下的黨的戰鬥堡壘。特科是一個有戰鬥力的白區黨的地下組織。」

新民晚報記者 鞠敏

專家點評>>

溫故彌新 傳承前行

轉眼,新民晚報推出的「傳承紅色基因」專欄已刊出100期。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中共一大會址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號召以後,全國各地的報刊,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連續刊登追尋中國共產黨歷史足跡的宣傳報道,做得最早、時間最長,題材挖掘最廣泛深入的,可能就是新民晚報了。

認真閱讀已經發表的100篇報道文章,感覺這一專欄的宣傳報道,特色鮮明,擇其要點,分述如下:

「傳承紅色基因」對紅色遺迹,進行了一次再回溯。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早期革命活動的集中地。因此,一些最主要的紅色遺迹,早就為全國人民所熟知。「傳承紅色基因」專欄力求選取新的視角,注入新的發現、充實新的內容,進行再報道,以加強人們對這些紅色遺迹的印象,達成不忘初心的成效。

「傳承紅色基因」對紅色遺迹,進行了一次再發掘。專欄的一大亮點,在於報社領導編輯記者著力對上海的紅色遺迹,進行了全方位的新發掘,縱向涵蓋中國共產黨建黨時期和大革命時期,橫向包括黨的建設、武裝鬥爭、工農運動、思想文化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隱蔽戰線鬥爭等的歷史遺迹,幾乎一網收進。這就為上海的紅色遺迹保護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傳承紅色基因」對紅色遺迹,進行了一次再研究。專欄發表的文章,並不滿足於對紅色遺迹的簡單介紹,而是通過實地考察、專題採訪和吸收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在題材內容等方面儘可能進行再創造、再突破,使許多文章史論結合,新意迭出,為以後遺迹的保護利用、學術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新起點。

「傳承紅色基因」對紅色遺迹,進行了一次再傳承。文章大都立足現實,著力尋找每一處紅色遺迹的當代價值。通過詳實介紹在那裡發生的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在那裡為民族奮鬥犧牲的英雄事迹,生動細緻地展現出一幅幅壯美的歷史畫卷,給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理想的當代中國人民,提供了滿滿的正能量。

「傳承紅色基因」專欄的開闢,功在當代,惠及後世,可喜可賀。

陶柏康(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

申城一百個「紅色基因」輯錄

創立之路:

新青年社總發行所舊址

中共一大代表宿舍舊址

霞飛路捕房舊址

李達、王會悟住處舊址

上海北火車站

維經斯基舊居

麥根路32G號(暨大東旅社舊址·馬林下榻處)

重要會議會址:

中共一大會址

中共二大會址

中共三大後中央局機關遺址

中共四大會址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會址

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會址

中共江蘇省委第二次代表大會遺址

上海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遺址

中共中央機關:

中共中央常委會議機關遺址

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

中共中央政治局聯絡點遺址

中共中央軍委機關舊址(彭湃在滬革命活動地)

中共中央聯絡機關舊址

中共中央聯絡點遺址

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遺址

中共中央宣傳部遺址

中共中央組織部遺址

中共中央機關辦公地遺址

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聯絡點舊址

中共中央與國際聯絡點遺址

中共中央閱文處舊址

中共中央文庫遺址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局機關遺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全國蘇維埃中央準備委員會秘密機關遺址

中共中央秘密印刷廠舊址

中共中央組織部干訓班舊址

中共中央早期無線電訓練班舊址

中共中央國際電台遺址

中共中央特科武器存儲處遺址

塘沽路中共秘密電台舊址

中共中央第一座秘密電台遺址

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舊址

主要領導居住地:

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

上海茂名路毛澤東舊居

周恩來在滬早期革命活動舊址

劉少奇舊居

瞿秋白寓所舊址

鄧中夏舊居遺址

任弼時故居及團中央機關遺址

張聞天故居

劉曉故居

劉長勝故居

宣傳機構: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

《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

《中國青年》編輯部舊址

國華印刷所遺址

又新印刷所舊址

人民出版社舊址

商務印書館遺址

《嚮導》發行所遺址

協盛印刷所遺址

《公理日報》編輯部和發行所遺址

《熱血日報》編輯委員會遺址

華興坊革命報刊發行所遺址

文明印刷所遺址

《平民日報》發行所遺址

長江書店遺址

《布爾塞維克》印刷所遺址

上海書店遺址

復社遺址

《新少年報》社舊址

教育機構:

寰球中國學生會遺址

大同幼稚園遺址

上海大學遺址

上海學生聯合會會所舊址

平民女校舊址

復旦公學舊址

光華大學舊址

楊樹浦女工夜校舊址

臨青學校舊址

中共上海區委黨校舊址

工人群眾運動:

上海機器工會臨時會所

上海南洋煙廠遺址

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遺址

上海總工會秘密辦事處遺址

上海總工會籌備大會遺址

五卅運動初期上海總工會遺址

中華全國總工會上海辦事處遺址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東方圖書館指揮部遺址

武裝起義勝利後市民大集會遺址

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上海支部辦公處遺址

其他紀念處:

龍華烈士陵園

進步文化的據點——三德利A19號

太陽社

泥城革命史跡館

地下少先隊群雕

滬西革命史陳列館

顧正紅紀念館

「五抗」暴動指揮中心遺址

新街暴動紀念碑

小蒸地區農民武裝暴動(楓涇暴動)指揮所舊址

(鞠敏 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哈斯佩爾有望晉陞為中情局首位女局長 曾使用酷刑審訊引爭議
孕28周時重度腦積水,她昨天當上了媽媽!給仁濟醫院多學科團隊點贊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