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之所以嘆息哀痛明朝的衰亡,如同哀嘆羅馬的衰亡

之所以嘆息哀痛明朝的衰亡,如同哀嘆羅馬的衰亡

之所以嘆息哀痛明朝的衰亡,如同哀嘆羅馬的衰亡,漢之後有唐,唐之後有宋、明,而羅馬之後再無羅馬,明亡之後,中國學術終於只能以西方理論為淵源,中國喪失了依靠自己本身文化積累完成近代化的時機。

之所以嘆息哀痛於明朝的衰亡,不是因為皇帝不理朝政的後宮多彩生活,不是因為宦官能夠再次狐假虎威。而是明朝是中華最後一次廷折面辱與君論道的時代,古儒有言「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義也。」(董仲舒)君雖貴,但當臣子以道義與君爭時,雖然帝王,也是承認大臣的道義所在的。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總是講的學術獨立原則。從那以後,再沒有這種死硬抗命的錚臣,群臣只需要高呼我皇聖明即可,而以往大臣在我皇盛明之後常常提出的具體建議,則不再被皇帝看中。明初,天子雖然曾經試圖做天下學問的宗師,但實際則仍然承認大臣的尊嚴與大臣能夠掌握天理。明亡以後,至尊與真理合一,學術成為權貴的附屬品,並綿綿不絕。

之所以特別哀痛明朝的衰亡,乃是華夏衣冠,垂四千年因循變化,但總有起初聖賢之意,最終被清朝以血腥鎮壓而斬決,華夏先民的精華,則在這場浩劫中消逝迨盡。雖然自古有胡服騎射,但那是我們自己奮發圖強,從外面學來的。雖然以後可能因為近代工業化環境的影響,我們會從西洋學穿西服,那也只是適應環境。但這些變化,都不是刀架在脖子上逼著變的。一個有血性的民族,被刀架在脖子上而不反抗,是不可能的。可嘆的是,反抗的時候已經成了被屠的羔羊。

之所以嘆息哀痛明朝的衰亡,不是逆歷史潮流,反對那些起來吶喊造反的豪傑。在那個時代壓迫久了,超過限度,自然要吶喊,要造反。政府才會注意到民間的弊端,才會想到去改革。但是我卻不希望如同其後繼者那樣,錯誤的總結明朝的失敗,將其中能夠帶來新生活的因素扼殺。雖然明朝言官多制肘,導致政令要討論一些時間而不能快速下達,但多這些制肘,可以將許多損失降低在決策階段。而清朝卻全然忽略其積極方面,全然將言官當作閑差。雖然明朝有黨爭,並且因黨爭而誤國。但是有爭論總比一言堂看問題要全面,此黨下彼黨上,其不同治國方式總會帶來不同效果,有此效果比較,合理的吸取不合理的革除,自然進步要快的多。而清朝總是一家說了算,結果一個海禁政策(不是不與外國通商,而是不讓中國人出海經商,只讓外國人來中國,中國到指定港口與外國人通商)從雍正執行到了鴉片戰爭。讓中國在不下200年時間徹底喪失了用自己特點改變世界格局的機會。

惋惜哀痛明朝的滅亡,不是要證明他可以不亡,而是因為羅馬滅亡了以後,再無羅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歷史學者認為明朝是最黑暗的朝代,為何古代人卻喊反清復明的口號
明朝海瑞敢抬棺上諫,為何到清朝卻無人敢說皇帝半個不是?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