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孟頫《洛神賦》秋碧堂刻本,極為珍貴的早期作品

趙孟頫《洛神賦》秋碧堂刻本,極為珍貴的早期作品

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元代,紙本墨跡,寬25.8cm,縱234.5cm,約翰·艾略特藏,後捐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藏。這件作品紙本行書,書寫了三國魏曹植的《洛神賦》,根據款記可知,是為了張淵(1264年生,字清夫)所寫的。

約翰·艾略特其人

約翰·艾略特,私人藏家,藏有大量的中國書法和繪畫作品,作品之精善,令行家乍舌。除了紐約的顧洛阜(JHON CRAWFORD)家族之外,在美國幾乎無人可與之匹敵。

其藏品包括:三國時索紞寫在經捲紙上的《道德經》;東晉王羲之的《行穰帖》(24.4cm×8.9cm),唐摹本,該貼三米多長的的題跋區內留下了歷代名家和帝王的大片溢美仰慕之詞;唐代大書家敬客作於顯慶三年的《王居士磚塔銘》是史料記載唯一傳世之作,唐拓本;唐鍾紹京小楷以及唐紙本經卷;北宋黃庭堅的草書《致張大洞書》(34.1cm×552.9cm),六米長卷;米芾書信三札;宋帝高宗以及皇后楊妹子所書扇面《詠秋詩》各一楨;南宋張即之《金剛經》冊頁,共一百二十八開,氣勢恢弘;元朝有趙孟頫赫赫大名的《湖州妙言寺帖》(34.2 cm×364.5cm),全長近六米,紙本墨跡,完善如新;趙孟頫《行書帖》和《洛神賦卷》、趙孟頫書信數種。元代大家有鮮於樞、柯九思、康里巙巙,俞和、宋克等。明代之名家,約翰幾乎都有收藏。祝允明《洛神賦》冊頁和《蜀道難、懷仙歌》合卷、唐寅《落花詩》冊頁、文徵明《太液池詩》軸、姚綬《芭蕉詩》卷,以及沈粲、沈度、徐有貞、張弼、陳獻章、吳寬、王守仁、王寵、王谷祥以及明末的張瑞圖、王鐸、陳洪綬、傅山諸大家的精品。清代如董其昌、高鳳翰、金農、劉墉等作品均有收藏。約翰還收藏有大量宋元清明歷代名人書信墨跡。(來源於網路,依古軒畫廊整理)

現代的書法研究者王連起曾經根據現存的題跋、印章,以及今日雖然不存、而見於以往著錄中的題跋等資料,追溯了元以後這件作品的收藏經歷。王連起並指出,如果將趙孟頫的書風分為前、中、後三期,這應該是前期過渡到中期之間的作品。

從趙孟頫現存有限的前期作品來看,顯示出身宋皇室一員的趙孟頫,書風受到宋高宗的影響;而自前期後半起,趙開始研究鍾繇與六朝時代的北碑,因此發展出運筆厚重的前期楷書風格。另一方面,前期的行書之中,則融入智永技巧精妙、優美而又富有力量的筆法特色。

趙孟頫的中期作品,筆法華美而流麗。前期的古典筆法,並未能充分發揮筆墨的表現力,從前期過渡到中期之際,趙孟頫開始學習新的風格,楷書方面,開始熱心學習王羲之與王獻之,而漸漸脫離鍾繇;行書方面,二王自由的筆法與結構,也奠定了趙發展出行書新風格的基礎。在本作品中,明顯地顯出前期到中期之過渡期行書風格,文字結構寬舒,雖然運筆仍然厚重古樸,而同時也顯示出兼具美感與力道的新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匠之路 的精彩文章:

溥儒小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其被譽為「台灣第一帖學大師」
孫過庭草書《千字文》,三十八歲時所作

TAG:大匠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