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貴妃與大廟梨花戲說——戊戌靖遠大廟梨花節感懷雜章

楊貴妃與大廟梨花戲說——戊戌靖遠大廟梨花節感懷雜章

楊貴妃與大廟梨花戲說 ——戊戌靖遠大廟梨花節感懷雜章

原創2018-04-18武永寶 隴上風情

大廟,梨花之鄉,文化之鄉,長壽之鄉!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互動起來,形成合力,利用一切媒體平台,一切手段,著力打造好梨花節這張文化品牌……

楊貴妃與大廟梨花戲說——戊戌靖遠大廟梨花節感懷雜章

武永寶

大廟——

梨花之鄉

文化之鄉

長壽之鄉

香水梨——

黃河梨

貴妃梨

黃河之濱的神果

——題記

第一章 貴妃娘娘駕到

黃河孕育美神,這是不會有爭議的命題。

大廟的黃河之濱,有個美神——梨花娘娘,一年一度立於河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梨花娘娘向世人盡情展示迷人的芬芳、迷人的風姿。世人一時為之迷醉,為之痴狂!一時紛紛投奔她而去,趨之若鶩!

那個風姿綽約、美若天仙的梨花娘娘,我以為就是楊貴妃!也就是大太監高力士每每吆喝:貴妃娘娘駕到……於是,有個雍容華貴若天人的仙子,以非凡氣勢和令人窒息的美麗,裊裊出現於大幕之前……我們為之驚呆!這就是我所指的那個楊貴妃!

此女非凡俗,此人是天仙也!這就是貴妃娘娘楊太真露臉、出行時,其非凡場面再現的情景。其風采早已深深印烙於每個國人的靈魂深處了。

她於此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春天,每年大廟梨花節,總有多多的聲音同樣吆喝:貴妃娘娘駕到……這聲音有男有女,很是優美動人,全然不似高力士那聲音陰陽怪氣。這是那些有著厚重文化情懷的人們所為之也,他們在為她的從天而降、駕臨大廟而努力做著倡導、宣傳工作啊,同時也在為她唱著讚美詩呢!這些吆喝、讚美詩彷佛有魔性,是一個信號,隨之,四面八方的朝聖者們驀然冒出地平線,他們心懷虔誠,蜂擁而來大廟,在無廟的大廟廣場,進行一場類似宗教般神聖的膜拜禮儀……

到了大廟,大家並不會見到那形象猥瑣的高力士,見到的乃是大唐的瓜瓞綿綿的子孫們,那些神采奕奕的紅男綠女,遊人如織的形色訪客……大家立在黃河岸邊紛紛仰起頭顱以哲思的眼光仰瞻那越過寒冬從天外飛來的一大片神奇動人的潔白——梨花、梨花、梨花……雲朵一般的梨花。

一年一度不見高力士,一年一度卻一定可以一睹梨花娘娘——楊玉環的天色國香……面對那大塊兒厚重的潔白,面對梨花娘娘,我們不由得發此一回感慨:美神降世也……美啊!醉啊!我們被花兒的芳香和美麗所擊傷、所傾倒。花兒有多美麗,我們的情緒就有多美麗,往日的憂傷、煩悶隨風而逝……

花間一壺酒,把酒笑春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人們拜瞻過梨花娘娘——楊貴妃的丰姿容顏,進行罷一番必要的儀式,隨即開始聚在樹間暢飲豪嚼……此刻,談古論今是必須的,尤其,以仰慕的口吻談論貴妃娘娘楊玉環的逸聞趣事更是成為必然的重點。稍頃,忽有驟發神經的文朋詩友們,或長歌當吟起來,或賦詩潑墨起來,或手足舞蹈起來,這也是必須的……大家充分享受了節假日的閑適與逸致。人生,尤其對於似若螻蟻的凡人的人生,於此,足矣!夫復何求耶?

這就是梨花節賜予我們的人生況味和小小樂趣所在。

第二章 大廟供奉楊貴妃如何

大廟無廟,大廟無神。這是一個無奈的尷尬。

大廟,曾經廟很大很大,規模也是很大很大。廟裡住的神仙也是很大很大的神。這不是似乎、曾經、傳說等想當然的臆測,而是確有史實記載的事。

但,今日大廟卻無廟。無廟,自然就無神。神仙都是要住廟裡的,廟就是神仙的家。無廟,無家,神仙都跑啦,是留不住神仙的。這細思起來是個問題。

給大廟人提個建議若何?即,再新蓋座大廟怎樣?將貴妃娘娘楊玉環請來住在裡面,又怎樣?這尊神夠大、夠有名頭、夠有威儀的了吧?確實,比起那些什麼將軍、天蓬元帥之類,以及那些菩薩爺之類,貴妃娘娘楊玉環的地位之尊崇,名氣之大,都是眾神所無法比擬的。問題的關鍵是:怎麼去請?運用怎樣的理由、方式才能真正將貴妃娘娘這尊神請得來,住得下,而且在大廟永久定居?這……我們不由得搔搔自己的頭,我們覺得這件事情是個很值得再三商榷、玩味的事情,不簡單啊,具體操作起來也是問題多多,問題多多的。

大廟梨花,天下聞名。這麼偌大的梨花園子,必有神靈光顧,並有神靈主之!所主之神何耶?那肯定就是梨花之神嘍,那梨花之神又是何方神聖?就是梨花娘娘啊!而梨花娘娘世俗坊間普遍以為就是楊貴妃。

關於楊貴妃乃是梨花娘娘的說法,這一點卻是有依據的,翻查歷代文獻傳承資料,大家會發現,梨花、梨園,以及自唐以降的古典詩詞、日本緋句里,很多與梨花相關的句子,都與這位大名鼎鼎的楊貴妃有聯繫。李白寫給楊貴妃的多首詩里,都將其比作花兒,如: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等等。李白這裡將楊貴妃比做花兒,雖然未曾鮮明的點出就是梨花,但我認為其中不無梨花的意思。第一個明確將楊貴妃比作梨花的大詩人就是唐朝的白居易。白居易《長恨歌》里有這樣的著名詩句:梨花一枝春帶雨!從此,定格了楊玉環與梨花的關係。古人早就說過:燕瘦環肥。漢趙飛燕以苗條之美名世,據說腰肢纖細,可以盈盈一握。而大唐貴妃楊玉環則以白膩肥滿之美著稱。所以,以楊貴妃比喻豐滿白膩的梨花是再恰當不過的。大詩人到底不同凡響,洞人眼光若炬,於是才有了如此不朽名句流垂千秋。

所以,楊貴妃就是梨花娘娘,這似乎也沒什麼可爭議的了。憑著這一點理由,貴妃娘娘楊玉環完全可以堂而皇之的居於大廟的高堂之上,受世人供奉朝拜。楊貴妃作為大廟的鎮廟之主,當然也是眾神之神,從此一定會號令神道、凡俗兩界,廣施恩德,福祉萬物……

貴妃娘娘楊玉環一旦神主大廟,這件事大廟人真正做到之後,事情將會怎樣?容我們放開思維到極致,做一番神遊八極的想像,如何?傻子也會想像得到:必然是,大廟梨花節的名氣將響徹寰宇,遊人將像海潮般洶洶湧來,勢不可擋,而經濟效益呢?必然是賺得盆滿缽溢……

第三章 貴妃與大廟的故事

很久以前,大唐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楊貴妃與唐玄宗極度奢靡的宮廷生活戛然而止。好日子過到頭了,苦日子隨之來臨。楊貴妃和唐玄宗逃出都門,準備去西南的四川成都避難。《長恨歌》記述: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一般的史書記載,在西出長安百餘里的馬嵬坡(今陝西興平市境內),楊貴妃一行遭遇兵變,楊貴妃、楊國忠兄妹被亂兵所害。

楊貴妃就此真的死了嗎?沒有。前陣子日本有人考證說,楊貴妃的死屍乃是替死鬼的,真人其實還活著。由於為世人所不容,唐玄宗偷偷將愛妃放歸民間,在日本留學人員的運動、引導下,楊貴妃最後偷渡日本……據說現在日本有楊貴妃的墳墓,還有楊貴妃的塑像、神廟。日本沿海有個村子叫「久津」,以「楊貴妃之鄉」命名。甚至傳說山口百惠就說楊貴妃在日本的後裔,云云。

故事是人編的。我在其它文章里反覆議論了這樣的話題:文化不是空洞的宣傳,不是人為聲嘶力竭喊出的沒有生命力的口號……藝術化、生動的故事,才是文化真正的靈魂所在……創作一則故事,一旦打響,被世人所接受,那麼,經典的文化產品就會應運而生了。

楊貴妃沒有死,被害的乃是侍女。楊貴妃也沒去日本,日本那麼遠天遠地,又是漂洋過海,在安史之亂、天下鼎沸的亂局中,根本就沒有去日本的機會。一般的常識,逃命避難都是奔向極度偏僻荒蠻之地,這樣便於隱匿蹤跡。楊貴妃在一個亂兵首領的掩護下,一路乘夜西奔,來到了今天的大廟。當時從長安逃出來的避難者的去向有二,一路西南,成都。一路西北,靈武(今寧夏靈武市)。靈武那裡有太子李享在招兵買馬,準備平定叛亂。楊貴妃去成都肯定是去不成了,那裡很容易被熟人識破,因為曾經和她打過交道的達官貴人、宮廷侍女,基本都去了成都。一旦被那些人看破,暴露真實身份,情況會非常糟糕。於是,聰明絕頂的她就隨潰軍偷偷去了靈武一線。不久,太子李享在靈武繼位,即為唐肅宗。靈武(今寧夏)距離大廟不遠。楊貴妃為長久計,遂悄然離開靈武,沿黃河溯流而上,最後,選擇了大廟這塊黃河邊的窪地,作為安身立命之地,她感到隱居於此頗為安全。當年的大廟地界極度偏僻,人煙稀少,野獸時時出沒,幾乎與世隔絕。楊貴妃遂改名易姓,變作普通村婦,親侍桑麻,與眾鄉親和睦相處……

楊貴妃於此,變成了大廟村普通鄉民中的一員。

第四章 貴妃親手培育香水梨

楊貴妃在大廟村隱居日久,安史之亂已被平定,天下隨之太平。

大唐的天地遂又恢復了寧靜,可楊貴妃的心裡卻漸起波瀾,不平靜起來。平日里,她每每感念自己當年在大唐長安城裡錦衣玉食的生活,常偷偷落淚……世事無常,往事如煙。自己難道就要這麼悄無聲息地終老於這樣的一個偏僻的小村子,再也無所事事嗎?自己可是名號響亮的楊太真啊,神仙啊!在神仙里也不是普通的小神仙哎,而是頂尖級的大神!不啊,我要做些實實在在的有益的傳世的事情才對,好讓世世代代的人們記住我,膜拜我。楊貴妃於大廟村生活的落寞的日子裡,常這樣暗暗自忖。她的天性,本來就不是一個能長久耐得住寂寞,無所事事的人。

她想有所作為,卻又要遵循不能過於張揚,以免引來不必要麻煩的準則。於是,她決定利用大廟村濱臨黃河、四面環山,很適宜於農作物繁育的優越自然條件,在農作物培植上試圖有所作為,有所突破。那麼,究竟培植什麼樣的農作物品種才好呢?她選擇了梨樹。大廟的自然環境特別適宜這種植物生長繁育,大廟自古就有種植梨樹的傳統。只是在這之前,梨樹品種上良莠不齊,沒有形成規模而已。楊貴妃遂號召村民鄉親們廣種梨樹,尤其大面積推廣種植優良品種——香水梨。楊貴妃親自躬身力作、示範之……在她的努力倡導之下,大廟村遂梨樹成行、成片,果業日漸興盛起來。

香水梨——梨樹中之佼佼者,就是楊貴妃悉心遴選、繁育,最後培植而成。大廟的梨樹品種忒多,糖梨、鴨梨、巴梨、長把兒梨、酥木梨、酸棘梨、牛奶頭梨、軟軟梨兒、黃金梨、面丹子梨、串丹子梨、冬果梨……等等,所有這些品種中的王者,就是香水梨。這種優良樹種,在今日的大廟村的梨園中,佔據梨樹種群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可謂大廟梨樹中之第一大家族,絕對的主力軍。香水梨,品質優良,高產。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摯愛。

楊貴妃之所以在大廟廣植梨樹,還有兩層用意,一來,自己乃是神仙,神仙當然就不會像芸芸眾生般香消玉殞,老去,死去。自己最好嬗變作一種能長生久視的植物,永遠陪伴鄉民才好。自己既然是梨花仙子,那就變作梨樹吧。這似乎是一種必然選擇,恰好,這裡又有梨樹成長的絕佳環境,可以將梨樹產業發揮到極致。從此,大廟的梨樹之花就成了她的化身。梨樹之花代代繁衍盛開下去,貴妃從此就可以笑看塵世百態千萬斯年矣……二來呢,梨樹於秋季又呈獻給人們累累碩果,這也可以給四鄰鄉民們帶來豐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的口腹之困。貴妃娘娘為鄉民做實事、做好事的一片苦心、善願,於此也得以實現。梨樹作為經濟作物,價值可觀,從而富裕了一代代大廟鄉親。

香水梨啊,貴妃娘娘賜予我們的福祉,饋贈於我們的無上珍品……我們大廟人對此無比感恩……大飢餓的年代,香水梨被切成果片子(果乾),相伴於野菜、雜糧,救過我們一村人的命……對這種神果,我們大廟人世世代代無比珍惜之,無比推崇膜拜之……

香水梨,離開黃河流域的沙地土壤,此樹種則不能生長,就會死去。它只適合河濱沙化土壤。

香水梨,故鄉的梨,給我們黃河人以衣食之益的神果!它依偎黃河則茂盛生長、成果,離開黃河則死,真是很有個性的一種奇特果種!

觀此,將香水梨又命名成——黃河梨,如何?由於其出自貴妃娘娘之手,親自培育而成,因之又命名為——貴妃梨,又如何?

第五章 貴妃梨養育長壽王

前面的章節里說了,梨樹品種中之極品,莫過於香水梨。圍繞香水梨也演繹了一些傳說、故事,但似乎還是意猶未盡,關於這一話題,關於這種神奇果實,我還有話要說,有更多的故事要講。

香水梨,民間亦有稱之曰「老香丹」者。老香丹,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關鍵就在於突出了一個「香」字。老香丹之香,名不虛傳。秋季下樹之時,老香丹其皮橙黃色,半熟,奇香撲鼻,香飄塞上,久久縈繞不去……這大概就是其得名的由來。老香丹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含有「丹」意,丹者,神丹妙藥之意也。老香丹——香水梨,同時也是一種長壽果,眾所周知,這種河濱神果,清喘利肺,滋陰壯陽,久久食之,強五臟,壯六腑,人顯得神清氣爽,從而長生不老……

(攝影:陳尚志)

老香丹秋後必須妥善擇地儲藏為宜,久久儲藏,等待過冬。而儲藏至冬日,或者第二年春季,老香丹此時已失去特有的香味兒,果質則變得黑而軟膩,算是發酵徹底成熟了。不懂其中奧竅者,還以為質變而壞之矣。此刻,捧而食之,大快朵頤,如泥如醇的厚膩美味下肚,飄飄然,欣欣然的感覺油然而生,於此,食客遂大發一回感慨:爽歪歪啊!做神仙也不過如此罷……那真是一種無上享受。

很久之前,明、清,乃至民國時期,大廟香水梨由羊皮筏子運至包頭銷售,蒙古王爺們視為奇貨,每每一搶而空。大廟人由此收穫白元(銀元)、銅元(銅板)不菲,這些資值得以補充家用,日子遂過得頗滋潤。那時,蒙古王爺招待客人的最高規格禮儀,就是在歌舞熱鬧的酒肉席間,給客人奉上一盆令人饞涎欲滴的香水梨……香水梨醒酒功效顯著,香水梨也是消解肥厚肉膩的良藥。草原民族常食之,可有效清除血管垃圾、油脂,養護身心,起到很好的延年益壽的作用。香水梨當年在蒙綏草原上,一時成了蒙古貴族及整個上流社會的奢侈品,比之江南名茶還要珍貴。

民國時期靖遠縣城裡有著名的顧家店,店裡有貌美如仙的三姊妹,招呼往來客商,曾名滿隴上。人們當時形容享受其溫柔鄉之迷醉的情景,編出了這樣的諺語:

寧住顧家店,不坐靖遠縣!

而大廟香水梨也是名滿天下,堪與任何皇室貢品相媲美。香水梨——老香丹!人們食之難忘,久久回味不已,於是也編出了這樣的諺語:

坐享大廟的老香丹,不登皇帝的金鑾殿!

香水梨,真是果中之絕品、人間之珍品也!

香水梨由於系楊貴妃細心反覆培育所成,所以,也可叫做貴妃梨。

貴妃梨(香水梨),也是長壽果啊。大廟村是聞名黃河遠上的長壽村,這個名字的得來,就受益於這種果實的久久惠滋。村人常年食之,長壽者比比皆是。

(攝影:魏其儒)

村裡有個長壽王,名諱曰:劉贊祖。生於清朝末季,民國初年,今年已一百零三歲,至今健在。梨花節期間,我們一行人前往拜訪,老壽星眼明耳亮,身手利索,記憶力非凡。這位老壽星,恐怕不止是村裡的長壽王,而且,也可能是全省,甚至更大範圍的長壽王。

村裡有棵五百多年的古梨樹,有五六人聯手環抱那麼粗,可謂是當地的梨樹之王,至今仍然生命力茂盛,光華灼灼。武優善先生介紹說,這棵梨樹之王系明朝萬曆年間所植。他說,這五百餘歲的認定,也不是簡單的估算、臆測。而是,村子裡同樣樹齡的古梨樹枯死後,橫截剖面,年輪足足五百有餘。彼此對照、應證、比算,因之,知悉了其真實年齡。

長壽王劉贊祖說,方圓附近,除了那棵樹,就算我歲數最大了。我們祖宗多少代,都吃過它結的果子……大廟人至今還在吃它的果子,幾百年間,不知養活了多少人!

我們請教長壽王的長壽之道,長壽王的表述,邏輯上不夠清晰、達意,但大致意思我們還是玩味明白了。長壽王說,他年輕的時候,香水梨成熟下樹後,日日以之為食,幾乎當飯吃。後來壯年,也是一日數梨,日日不能或缺之。再後來,則一日一梨。現在,年過百歲,則數日一梨也……總之,由此看,長壽王這輩子的生活,都離不開梨。

香水梨,貴妃梨,長壽果啊!從這裡人們是否可以悟到這種只生長於黃河之濱的神奇水果,之於長壽王的長壽秘密所在?

第六章 不得枉怪楊貴妃

有人或許會以紅顏禍水的理由阻止楊貴妃神主大廟。安史之亂,偉大的大唐遽然由盛而衰,此為轉折點也。不僅是大唐,就是截止目前的中國史,其聲威再也沒有那個朝代堪與之前的大唐相比。長安,那個時候是世界的中心,比今日的紐約還要牛百倍。有人以為,安史之亂的禍首就是楊貴妃。按此來論,若是將這位中外紅得發紫的女神請到大廟來,神主這片天地,那不是無端招來了一個是非精嗎?或許會有麻煩驟生。我說,大家完全不必如此庸人自擾。尕日本「偷去」了楊貴妃,人家不僅沒招來什麼麻煩,反倒日益強盛、咄咄逼人,反倒給別人製造了無數的麻煩嗎?前不久,更有這樣紛擾的趣聞四下里傳播不止,即,有多地爭搶《西遊記》里的主角孫大聖的故里,為此,甚至爭破了頭。這笑話鬧得夠大,夠奇葩的了吧!這事兒的本質,還在於爭搶文化資源,背後有經濟利益驅動。試想,齊天大聖啊,那可是個敢於大鬧天宮的絕無僅有的大刺頭兒,絕非善茬兒,將這尊神爭搶到自己故鄉,那不是從此被猴兒們要鬧得天翻地覆嗎?可人們全然不管這些,依舊展開口水戰,爭搶不休……

所以,我認為,大家完全不必為楊貴妃神主大廟的事兒焦躁不安。再者,安史之亂這樣天大的責任就像扣屎盆子一樣隨意扣在一個弱女子頭上,那是不公平的。可以說,很不公平。那究竟責任在誰呢?我認為百分之九十九的責任在那個即亂倫又昏聵的半死老頭兒——唐玄宗身上。他是天下之主啊,把天下搞得分崩離析,不找這老傢伙的責任,找別人,那就是睜眼瞎胡鬧。

且讀本人早年寫的兩首關於安史之亂的律詩。

安史之亂感賦

天寶開元啟盛唐,

梨園歌舞正彰煌。

狂歡極處伏離亂,

縱色深時招敗亡。

大腹胡兒蓄異志,

漫天烽火起漁陽。

喪家犬奔情何急?

回望驪山霧渺茫。

註:天寶、開元,皆唐玄宗年號。

梨園,玄宗養藝人地,玄宗多才藝,亦極嗜歌舞聲色。

大腹胡兒:安祿山也,安氏腹奇大,善胡舞,性陰險多詐。玄宗嘗問:爾腹大,其中所盛者何?安氏譎答曰:唯一顆忠心矣!遂博上歡。玄宗嘗授其邊陲三鎮節度使,權焰熏天。

及安氏反狀已明,眾皆奏其必反,玄宗獨不信。及安氏反兵起漁陽,復破長安,玄宗遂棄宗廟奔蜀。故有:喪家犬奔情何急?回望驪山霧渺茫。之句。

喜功好大禍機微,

悄起浮塵蔽日暉。

失政於寬釀國難,

養賊不悟亂宮鬧。

天朝癱症罹難愈,

中土神威去不歸。

誠是淫君誤社稷,

俗流枉罪一妖妃。

註:玄宗內寵楊貴妃、楊國忠兄妹,外寵胡將安祿山,國忠弄權中樞,安氏作亂於外,致有國難。此皆失政於寬故也。失政於寬乃曹操謀士程昱諫曹語。

安史之亂後,權柄下移,藩鎮之禍日深,大唐盛勢一去不返也。

玄宗其人喜喜惡憂,上下效行,亂禍實肇於此也。而俗流之輩每每推罪於妖妃楊玉環,實不公也,亦不準確也。罪魁禍首,非玄宗莫屬。養賊釀禍,非彼則誰耶?

是詩亦有糾正常人認識偏差之意也。

上面兩首七律詩作,寫於二十年前的1998年。當時通讀民國歷史演義大師蔡東藩先生的巨著——歷朝演義,每每讀到安史之亂一章,輒感嘆不已。楊貴妃與安史之亂密切相關,並負有一定責任。其生前人生殊遇、殊榮和享受的人間榮華富貴可謂空前絕後,千古莫人能比。安史之亂的爆發,遽然使這一切戛然而止……人們似乎還沒回過神來,楊貴妃極度輝煌的人生突然就結束了。

鑒於此,自古以來,楊貴妃就是人們眼中大紅大紫的故事主角兒,人們對其議論不休、演義不休……當然,人們關於她在安史之亂中應負怎樣的責任也是久久爭論不下。對於聲震中外的楊貴妃而言,可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我的態度很明確,即誠如上面詩中所論:誠是淫君誤社稷,俗流枉罪一妖妃!所以,在這裡懇請大家不要再怪罪她了。

第七章 尾巴連著的哨子

左邊的黃河嘛噢喲

右面的石崖么噢喲

雪白的鴿子么

水面上飛來嘛噢喲

阿哥連尕妹倆噢喲

一對的鴿子嘛噢喲

尾巴上連的是

惹人的哨子嘛噢喲

…………

——花兒

平堡是黃河流經靖遠,深情擁抱的第一個村子。大廟村則是黃河流經靖遠,戀戀不捨,擁吻再三,方流去的最後一個村莊。站在黃河岸邊,你能感到黃河遠去揚起的浪花,在與我們,與大廟做深情的告別……我們的眸眶有些濡濕感。黃河人對於黃河的深情,別人莫能測之。

平堡與大廟,二者相距三百多華里,可謂遙遠矣。想像一下,黃河猶如一位站立著的妙齡古典女子,平堡是其額顱,烏金峽瀑布是其飄逸的長髮。那麼大廟村是什麼呢?我覺得應該是女子繡鞋上的一顆璀璨華麗的夜明珠了!梨花的光燁,是夜明珠輻射出的瑰麗輝澤。

之前,關於平堡,受甘永平諸君盛邀,遂寫下洋洋萬言的《黃河烏金峽放歌》一文,受到各方關注。那麼,對於遙遠的大廟,則不可厚此薄彼,曾許諾也會有一番文字呈現於讀者面前的。完不成此項作業,欠了文字債,則無法向諸君交待。且,平堡,大廟,均有我族武氏支脈生存於此。我族繁衍興盛於世,斯地水土養育有功焉。於是,寫些回報鞠養之恩的文字是完全應該的。此次,本人還運用一己人脈關係,將戊戌大廟梨花節的信息傳播於全國數十家網站,甚至國務院新聞辦的網站……應該說,宣傳、弘揚大廟梨花文化,使之唱響寰宇,我個人也是有一份貢獻在其中的。

平堡、大廟,首尾相顧,遙相呼應,成為大河流域頗負盛名的特色文化之鄉!這是誰人都不可否認的。其名聲之響,甚至有些甚囂塵上的感覺。白銀沿河一帶村子數百之多吧,真正從文化上能叫得響,有特色者,能與二者比肩者,大家掰指頭數數,可謂寥寥無幾矣。

大廟梨花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數屆,叫響於世,其中族人武優善先生從中貢獻尤多。此次蒞會,也是受他再三之邀而成行。並再三囑咐我必須有文字奉上,以謝族人、鄉親。武優善先生關於白銀境內絲路文化的研究、弘揚、傳播,有突出貢獻。地方文化,除了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外,還必須有幾多有代表性的文化人來支撐,才能真正站立起來。武優善先生的文化成就,與他傾情而為的梨花節,一起為大廟文化之鄉彰顯於世,增色不少,著實起到了強力支撐的作用。

在靖遠縣範圍內,大廟是近年唯一上過中央電視台七套節目的村莊。《黃河流經的村莊——大廟》就著意講述了大廟村的故事。這個片子的拍攝,武優善先生為之付出心血多多,曾陪同攝製組在黃河邊跑了整整一年時間……大廟的知名度因之日漸提升,為人們廣泛所熟知,所傳頌。

四月五號清明節當日,別人上墳敬祖,我們一行人則上大廟,參加梨花節會。彷佛信徒前往朝聖,不顧路途風霜雪雨。天氣倏然驟變,寒冷凍得我們瑟瑟發抖,有人感冒了,比如我。雪渣子像子彈一樣朝我們的座駕射來,而大風掀起的塵土,更像遍地燃起的戰場硝煙……但這些都擋不住我們朝聖的步伐。

終於趕到了大廟,首先映入眼帘的除了漫天潔白的梨花,更醒目地闖入瞳眸的是眼前黃河邊一座突兀的紅砂石崖,不算高大險峻,但足夠有氣勢,令人為之驚悚。

晚間,大家和武優善先生及大廟其它族人,圍著火爐做竟夕之談,關於鄉間趣聞,絲路文化,民俗傳說,黃河大峽谷——黑山峽掌故,等等,我們對大廟文化之鄉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認識。

聯想到黃河石崖,聯想到大廟是靖遠,也是甘肅黃河流經之尾端,於是,我唱起了本章開首的那首花兒:

雪白的鴿子嘛噢喲

尾巴上連著哨子

……

雪白的鴿子是吉祥物,而哨子在鴿子的尾巴上,隨著鴿子在天空雲端的盤旋、飛翔,發出響徹天宇的美妙聲響。

大廟,梨花之鄉,文化之鄉,長壽之鄉!我們美麗的家園!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互動起來,形成合力,利用一切媒體平台,一切手段,著力打造好梨花節這張文化品牌,不斷提升品位和文化內涵,將響亮的哨子吹得更加響亮、明快!

2018年4月11日草就於平川陋室

作者簡介:武永寶,男,1963年12月生,甘肅靖遠人,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任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文聯主席。系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白銀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妖貓傳》里的楊貴妃扮演者張榕容
楊貴妃之死 歷史上的楊玉環究竟是怎麼死的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