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總喜歡夜襲?為何美軍總喜歡用戰斧?為何此招屢試不爽?
4月14日凌晨時分,敘利亞大馬士革傳來巨大的爆炸聲,不少人大喊」美軍來了!「後來經多方消息證實,美軍開始了對敘利亞的正式軍事行動,而發起第一波次攻擊的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戰斧」式巡航導彈。
對於我們90年代成長起來的人而言,美軍在南聯盟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的鏡頭是少年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戰斧」導彈劃破夜空的場景也是我們對「現代戰爭」、「精確打擊」最早的、最直觀的認知。
那麼美軍為何往往選擇在夜間發起「戰斧」導彈攻擊呢?這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一是突防的需要,二是戰役突然性的需要,三是三軍聯合攻擊的需要。
我們先說「突防需要」,眾所周知「戰斧」導彈作為一型依靠GPS/地形匹配製導的巡航導彈,其引導並不依賴於光學/紅外設備,發射條件對於氣象、時間要求較低,導彈具備全天候攻擊能力。相對的,大多數國家的防空網路由於無法做到全天候覆蓋,大量的防線缺口依然有賴於光學指揮儀乃至目視引導的高射炮/高射機槍填空,在夜暗條件下這些防空武器的工作效率相比白天是大大下降的。
「戰斧」導彈選擇在夜間發起攻擊,有助於導彈借著夜幕掩護突破敵方部分防空火力的攔截,極大提升突防效率與攻擊成功率;而「戰役突然性」需要則是美軍充分考慮了人類心理變化與生活習慣之後做出的決策,按照醫學研究,普通人在凌晨3到4點之時是決斷力、注意力、行動力最差的時段,也是最為疲憊的時段。同時,此時大多數人都在沉睡之中,選擇這一時段發起攻擊,無疑會極大地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最後,按照美軍使用航母艦載機的戰鬥原則,艦載機發起第一波攻擊的時段也往往是在後半夜4到5點鐘,這樣完成攻擊返航的時間大約是清晨6到7點鐘,可以利用初升的太陽回收飛機。「戰斧」導彈在夜間發射後,大約可以保證與第一波出動的艦載機同時對敵軍目標發起攻擊,以求得最大的打擊成果。以上幾個因素綜合考慮,就是美軍為何往往選擇在夜間使用「戰斧」導彈的原因了。


※俄羅斯機場遭15架無人機襲擊,差點釀成大禍,好在全部摧毀!
※敘利亞沙漠突然冒出美軍基地 大批精銳部隊進駐 要打大仗了?
TAG:我就保護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