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狀元難考嗎?有人徹夜苦讀終不得,有人則因吃饅頭當上狀元

狀元難考嗎?有人徹夜苦讀終不得,有人則因吃饅頭當上狀元

「狀」取自「投狀」,「元」即為第一、居首之意。唐朝時規定,各州貢送到京城的舉子,應試之前要向禮部呈遞州里的解狀和本人的出身履歷等親狀,統稱為「投狀」,也就是報名。

禮部舉行考試後,將新進士的身份材料及成績一起呈報給皇帝,稱為奏狀。排在最前面的就是狀頭。當時呈報給皇帝的進士只分甲、乙等,無狀元之名。

到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首創殿試之例,對禮部的考試再行複試,這才開始把按成績排在最前面的進士稱為「狀元」。「狀元」之名,自此而始。從唐朝到清朝的1300年中,共開科考試745次,平均每兩年一次,有據可查的「文狀元」共錄取653人。

653名狀元,上演了一幕一幕或讓人感慨、或讓人扼腕、或讓人憤懣的故事。

終成大器的狀元:唐開元狀元王維,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詩歌藝術被贊為「自李(白)杜(甫)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崇為「南宋繪畫之祖」。

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狀元柳公權。歷史上把他和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合稱為「楷書四大家」。

最為後世敬仰的民族英雄是南宋狀元文天祥。

著述最豐的是明代正德狀元楊慎,平生著述達四百餘種,明時推為第一

外交方面成就最大的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狀元洪鈞,他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

對國家經濟貢獻最大的是清光緒狀元張謇,他及第次年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被譽為「中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狀元郭子儀,他一生歷仕四朝,兩度擔任宰相,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赫者。

狀元之後無「大師」:一千多年來,狀元們以文得名,而在文學藝術上有較高成就者了無幾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家之列。他們身為狀元,詩賦詞文,無所不通,往往都有詩書傳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絕大多數人自高中之後,從此潛心仕途,無意文字,熱衷於官場得意,專註於富貴得失,已經無心無力對文學藝術加以執著探索。

幾百名狀元中,除楊慎、柳公權等幾位在文學上取得較高成就外,大多數人都文績平平,難傳千秋。狀元難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難高中狀元。唐宋兩代265名狀元中,蘇軾等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詩人,無人摘取狀元掛冠。這一極為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至今仍是困惑人們的古代文化之謎。

「關係狀元」裴思謙: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禮部侍郎高鍇知貢舉,主持科舉考試。他標榜公正,宣言杜絕請託。裴思謙憑與赫赫有名的大宦官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的關係,要求高鍇讓他當狀元。當時,文宗皇帝是個傀儡,仇士良權傾朝野,裴思謙懷揣仇士良的信,公然對高鍇說:「裴秀才非狀元不放。」高鍇自知無力相抗,不然馬上就會大禍臨頭,只好無可奈何地把裴思謙錄為狀元。

高中後落魄平庸的狀元: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狀元盧文煥,窮苦之極,連頓酒也喝不起,可謂夠可憐的了。還有許多狀元,為官一任,了無政績,終生平平。更有甚者,投降叛軍,誣陷諂媚,被史書稱為「姦邪小人」。如投降金兵、助紂為虐的北宋狀元莫儔。此等狀元,無以入史,難留清名,可稱狀元中的不肖敗類。

「窮困聊倒」狀元:元代呂蒙正幼小時就被父親趕出家門,隨母流落龍門山,棲居山間石窟中。元代雜劇名家關漢卿的《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便是以呂蒙正的貧寒生活為素材創作。孤貧寒酸的呂蒙正,經過刻苦學習,31歲大魁天下,42歲位居宰相。成為兩朝輔弼,萬眾景仰。

明萬曆狀元黃士俊清家裡很窮,34歲時,想進京趕考,找岳父去借路費。岳父見他衣衫襤褸,連客廳都沒讓他進,只給了他兩個鴨蛋。岳父家的僕人可憐他,偷偷給了他一點錢。沒想到,這個黃士俊竟然高中狀元。後來這個乞丐狀元以「鴨蛋」為題,寫了一篇文章,送給岳父。

康熙三十六年狀元丁卯科,家境貧寒,進京科考時沒有盤纏,便帶了30個饅頭。每天早中晚,頓頓吃饅頭。考試三天,一天三頓吃饅頭,康熙皇帝聽說以後,欽點其為狀元。

當官時間最短的狀元:明宣德五年庚戌科狀元林震,授翰林院修撰。但他當官一個月,就看不慣官場作風,請求辭職歸田,回家種地去了。當狀元有當狀元的快樂,當農民有當農民的快樂。快樂在於感覺,幸福在於滿足,不要強人所難,也不要強己所難。

從末名到頭名的狀元:明代萬曆七年,福建人翁正春以鄉試最後一名的成績中舉。以後多次參加進士考試,都沒有上榜。到了萬曆二十年壬辰科,他再次進京趕考,不僅進士及第,而且還成為狀元。翁正春的可貴在於不灰心、不放棄。要想戰勝別人,首先戰勝自己。

抓鬮抓出的狀元:崇禎皇帝即位後,很想有所作為。崇禎元年,即開科取士。殿試後,閱卷大臣精心挑選了前36名的卷子,呈給崇禎審定。但崇禎懷疑憑自己的眼力未必能選出賢才,於是焚香禱告上天,請求賜給真才。然後將這36名進士的名字抄下,做成鬮兒,放入罐內,再用金筷子去夾。結果夾了三次,都是劉若宰,因此就定劉若宰為狀元。這個崇禎皇帝,可能是被「水貨狀元」搞怕了,無怪乎在他上吊前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是文臣人人可殺」。

因名字成狀元:清乾隆五十四年乙酉科開考時,乾隆皇帝已經79歲高齡,年齡問題成為他主要的心理負擔。殿試後,閱卷大臣將前十名的卷子呈送他審定。當乾隆看到第十名時,見其人名叫胡長齡,不免心中一動。「長齡」兩字,不是意味著長命百歲嗎?於是大筆一揮,欽點胡長齡為狀元。以名字取狀元,堪為千古笑柄。

「桃花」運狀元:在封建社會,由於科舉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貴族豪門對女子的婚嫁不問閥閱,不再講求門當戶對,開始向科舉功名轉變。一天,一個叫盧儲的舉子來「投卷」,唐代著名文學家李翱很熱情地接待了他。李翱的大女兒看完詩賦和文章,讚不絕口,心生愛慕,李翱也覺得盧儲儀錶堂堂、才華橫溢,於是就替女兒向他表達了心意。沒想到盧儲果然高中狀元。他當然忘不了李翱的識拔之恩,也忘不了李家大小姐的一見鍾情,發榜後來不及在京城慶賀,就趕到李家迎娶。

不攀高枝的狀元: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科狀元劉春霖,面對降臨到自己身上的來自貴胄的婚姻,清醒地給予回絕。光緒三十三年,劉春霖原配夫人因病去世。狀元喪妻,人們聽說此事後紛紛為其提親做媒。他的老師楊士驤也為他提了一門親事,女方為隆齡。此女曾隨父裕庚出使在法生活過一段時間,精通英語、法語,頗受慈禧喜愛,並被慈禧留在身邊充任女官。楊士驤滿以為這門親事向劉春霖一提即成,可是劉春霖卻婉言相拒。理由是:「裕老貴胄高門,生所不及,婚後往還勢難相比。如高攀成龍,恐日後貽害格格(指隆齡)終身。」事後,為了此事,有人說他愚蠢,有人說他不識時務。但劉春霖聽到這些議論後皆不以為然。

無論您考上了狀元,還是沒考上的學生,無論是您學生,還是沒上學在家務農或在外經商,只要您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得需要參加一個重要儀式——「成人禮」。成人禮究竟是個啥?對人生成長究竟有什麼意義,後來又怎麼消亡了?您覺得是否應該恢復?畢竟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起來看下期的《蛻變人生:像古代成人禮學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傳奇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古代防暑降溫有妙招 這招堪比十匹空調猛吹
讓趙雷站台獻唱、賈樟柯王小帥打call,這部「留守」電影憑什麼?

TAG:今古傳奇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