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說「還行吧」的人,一生也就那樣了

常說「還行吧」的人,一生也就那樣了

歐小黑

寫的是我也是你

GIF

1

上學期我選修了一門叫做「博弈與對策」的課。因是選修課,選它的初衷就是為了湊夠學分,自然也就沒抱認真學習的態度。

因上課時間排在晚上,宿舍和教室離得較遠,當時又正值寒風凜冽的大冬天,我和舍友理所當然地選擇了逃課。

第一堂課,我們規規矩矩地去上了課。

講課老師是一位穿著樸素,性格文雅的女性。之所以這樣評價,是因為一堂課下來,我和舍友幾乎沒聽到她講的內容,我估計只有前兩排學生能聽到她的聲音。

所以,我們自然又有了不去上課的理由。就這樣,我和舍友就很少去上課。快期末時,害怕老師布置作業和講考試內容,我們才每次按時去上課。

她上課還是如第一堂課一樣,聲音依然很小,好像在自言自語。我自然還是沒有認真聽下去的打算。

可能是全班學生積極性都不高的緣故,她那堂課後半節課沒再講課,而是布置了期末作業,主題就是圍繞本門課程寫一篇論文。

2

最後一節課時,每個學生都拿著自己的論文到了教室。

按照選修課慣例,一般是所有人把作業交完就可以離開,這門課也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然而,令我們忐忑不安是,老師竟然要面對面檢查。她看著你交的論文,指出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如格式錯誤,論點不明,論據不足,抄襲嚴重等。

全班有大部分的人的論文被批不合格,要重新寫。我和舍友可能是幸運兒,沒在重寫名單。

看著大多數人臉上的不解和埋怨表情,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有認真對待過這門課嗎?你們對自己的評價是怎樣的?」

教室鴉雀無聲,好像每個人都不敢回答。我也低下了頭,羞愧感使我面部發燙。

「別總拿還行吧作為自己的回答,對自己要求高一點。人生路還長,不要總是選擇將就。」這是老師最後說的。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說得好像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好像習慣了安逸,適應了按部就班的生活。

我們懶得去改變,就算心底的夢想吶喊了千萬遍,我們還是還是告誡自己珍惜眼前的「歲月靜好」。

於是我們便打起「還行吧」的幌子,過著將就的人生。

3

小時候,我們考試考砸了,父母安慰我們,「沒事,一次失利不算什麼,下次爭取考好。」

本以為會遭到父母責罵的我們,卻聽到父母的安慰,心裡樂開了花。原來,不是每次考試都需儘力而為的,自己開心就好。

我們不再嚮往山的那邊,不再想到達書中描繪的那個閃閃發光的世界。小村莊很漂亮,和小夥伴捉魚很愜意,為什麼要去追求虛無縹緲的遠方呢?

年齡稍大點後,我們學習了更多的課程,政史地背得頭疼,數理化做得想吐。

聽上一屆畢業生說,上高中就分科了,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文理科,再也不用面面俱到,事必躬親。

我們開始在數理化課上睡覺,吃零食,看小說,做一切與課堂無關的事。我們認定了自己要學文科,所以也就沒必要再聽理化。

踩著分數線,我們踏進了高中校園的大門,成為一名夢寐以求的文科生。

初入新環境,脫離父母的管控,我們開始放飛自我。起初的弔兒郎當,後來的頹廢墮落。寫在紙上的目標,刻在心裡的理想,漸漸失了顏色,輕了重量。

4

看著自己的高考分數,我們心裡五味雜陳,卻又滿不在乎。

現在985和211高校出來的學生都可能找不到工作,我有什麼可擔憂的。上不了一本二本,那我可以上三本呀,何必悶悶不樂,一蹶不振。

於是,我們上了大學。專業課枯燥無味,人際關係複雜難猜,亂七八糟的事佔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

父母打電話問學習和生活情況,「還行吧」是我們最好的回答。學習情況還行,舍友相處的還行,食堂的飯也很好吃,一切還行。

「還行吧」好像是一個萬能公式,它就是我們回答問題的模板,也逐漸成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準則。

當自己離最初的夢想越來越遠時,我們會拿當下的生活也挺不錯來安慰自己。

當努力後還是未得到想要的結果,我們會拿最近水逆來填充心中的憤懣。

當身邊的他不再是心心念念的他,我們又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來作答。

5

這讓我又想起胡適著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差不多先生傳》。

差不多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那麼精明呢?

差不多先生認為,紅糖和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陝西差不多,千字和十字差不多,八點三十和八點三十二差不多,王大夫和汪大夫差不多,活人和死人差不多。

彌留之際,差不多先生還是說了那句「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那樣認真呢?」最終他也在差不多中絕了氣。

差不多先生一生無追求,一輩子都在將就。後來他便常被用來諷刺那些做事不認真的典範,成為批判那些抱有敷衍苟且態度的代表人物。

仔細思考後,現今的我們又和差不多先生有何區別呢?

沒考上夢寐以求的學校,上別的學校也行。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便在課堂上呼呼大睡。工作與自己想像的相差十萬八千里,也從不嘗試去改變。

我們害怕去「折騰」,害怕未知的旅途暗藏的危險。我們習慣了苟且,不爭不搶,平淡如水,過著一眼望到老的生活。

追夢不是專屬於90後的詞嗎?但如今我們卻被一個個佛系青年,油膩人生的標籤所填充。這樣的人生,真讓人心酸和無奈。

你要繼續將就嗎?

拒絕。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小黑 的精彩文章:

大學的我再孤獨,也不會躲在被窩哭了

TAG:歐小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