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城山水畫展—學術研討會

大學城山水畫展—學術研討會

我到大學城美術館的時候已經開了1小時有多,隨手拍了幾張現場的照片,這時《中國美術報》王平老師向我招手,示意我坐在他旁邊。我們寒暄了一下

緊接著策展人于洋介紹了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王主席為此次畫展研討會發言

「剛才聽了大家的發言給了我一些啟發,最近無意中看到一本書,是胡適先生寫的《四十自述》胡適先生他是文學革命的先鋒,這本書寫到他去美國留學及文學道路的演變過程,而胡適受的教育是中國最傳統的國學教育,在他15.16歲前已經學完國學了,有很深的國學根底,因此清楚認識到它的弊端,但他又是第一個倡導白話文的人,他第一個寫白話文,白話詩,他提出老百姓講的就是白話,一到文人、專家、學者那就用文言文,咬文嚼字的,不接地氣,老百姓是看不懂的,所以回到我們今天的話題,社會觀照,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寫生畫展與前幾天我在中國美術館看到黃賓虹先生的那個寫生是不同,他那個寫生放到我們今天,並不是我們今天在座的各位都畫成他那樣,不管是國內、國外的寫生,明顯帶著現代氣息,畫家自身對社會情感的客觀反應,如果還用以前的寫生,恐怕遠遠表現不了對現在社會的認識,和感情的獨立,我覺得社會的觀照是必然的一種,我們應該具備一定的基本功而後更真實一點表達,崇尚自然,還有一種社會觀照,畫家本

人不僅僅要關照現代社會,又要關照古代的社會,,他所流露的情感就不一樣,有的俗一些,有的當代一些,他關照的不一樣,所流露的情感就不一樣,我就說這麼多,謝謝」

于洋;「我們這次畫展是7個展覽一起辦,其中最重要的是方向老師的個展,看到他的畫實 際呈現給我們的是當下自然環境中,他如何自處,最近這些年方老師去東南亞、印度等等很多國度的山水中去寫生,城市與山水的關係在他上午的開幕式有發言,現在研討會我們也想再聽聽他的發言;

方向:「剛才聽各位老師的精彩發言很多啟發,一個人畫山水最終追求的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就是我們的」林泉境界』,畫山水最重要是理解,山、泉水、棧道,境界,還有深山的塵埃,對山水畫境界的理解我們才能體會到」道「,有理論的支撐而形成山水文學,山水詩,最後才形成山水畫,給繪畫理論上的指導,是一點點積累下來的,並不是說所謂山水畫的創新突破,我們就離開了」林泉境界「,而是」林泉境界』永遠是山水畫心靈的境界,也是大部分人的心靈想法,永遠的精神追求,無論是用哪一種藝術形式來表現,都是離不開「林泉境界」,包括我看到當代的藝術活動,同樣是「林泉境界」,揮之不去的情懷,林泉境界作為山水畫區別於時代風景畫的核心部分,說起社會觀照,每個時代的藝術作品它都離不開社會的觀照,

每個時代的作品都是反映當時社會現狀

作為一個藝術家,社會觀照他是一條延綿的山脈,都是慢慢成熟壯大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一個畫家能脫離社會背景去創作,兩耳不聞窗外事去畫畫,那是不可能的,從精神境界來說是慢慢滲透的,慢慢沉澱下來的,譬如我們去九寨溝,那水是碧藍碧藍的是經過很多層礦物層沉澱之後而形成的這種自然現象,「林泉境界」這種境界自宋元以後,每個時代都有很多突出的作品

一些新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就是對當下社會的觀照,觀照它筆墨語言的創新,及書法的審美,如黃賓虹所說的自然本性、筆墨精神、渾厚華滋的筆墨審美,社會關照時代特徵、筆墨特徵,筆墨符號的形成,中國人對筆墨的審美,其次道家對山林的領悟,例如:有人看到秋天很蕭瑟,有人卻覺得秋天很燦爛,每個人要表達的物象,都是在堆積他的筆墨符號,筆墨符號形成是由社會觀照所產生的,筆墨符號的產生也形成了筆墨特徵,所以很多人提出現在畫派地方特徵不強了,科技的發展對時間,空間的影響,現在也就沒有什麼流派特徵了,我覺得交通的便利也是一個很大的關係,例如上午在廣州開完研討會,晚上還可以回到北京吃晚餐,像上下班一樣便利,視野擴了,題材多了,廣了,但我們始終保持寧缺的境界,看遠一些,城市雖然看起來很喧囂,但從太空看,我們地球是蔚藍色的星球,很寧靜,時空的改變,我們對山水畫的理解,概念也就擴張了』,這是我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于洋:方向從廣東走出去的不可多得的一個畫家,現在又回到這裡辦展覽,他早期的作品和現在的作品已是不同境界了,早期畫里是嶺南風格,而這次展覽相當於是你以前和現在作品及情感的梳理

這時門外漢曾老橫空出世

「我來講幾句」

75歲的曾老說:「我用40年時間研究人文,藝術、哲學、宗教,今天我先從歷史大的角度來講講,然後再切入山水畫」,

這時于洋已經耐不住煩糙不安的情緒,猛提醒他:「老先生我們的時間有限,請您就這次畫展簡單說幾句」老先生正色道:我講幾分鐘就可以了,這時全場的人被老先生這突如其來的舉動震驚過來,大家似乎都想聽聽老先生有什麼獨特而新穎的見解

「我接著講,我們當代的山水畫怎麼以新的形態走向世界,怎麼能夠在世界繪畫史上留下一筆,很遺憾的是今天並沒有哪位專家提到這一點,大部分的人反覆說的是筆墨功夫怎樣,還有畫家的修養問題怎樣,而不是提出我們這個山水畫給世人留下什麼,給歷史留下什麼,給世界繪畫史留下什麼,給當代社會留下什麼,現在社會上為什麼出現千奇百怪的東西,就是因為;

信仰病得不輕,

靈魂病的不輕,

心裡狀態病的不輕,

作為山水畫家的有哪些作品能夠給社會醫治這三方面的妙藥,我想一個好的作品,首先畫家必須在信仰、靈魂、心裡素質這三點都提高的狀態才能創造好的作品,這樣才能夠走向世界,留給歷史。

聽完老先生的發言,研討會也接近尾聲。

畫展圓滿結束,大家還意猶未盡的跟方老師合影,其樂融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沒那麼矯情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沒那麼矯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