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打不敗美國,那我們就做美國人的總統!看首個華裔美國總統競選人怎麼說

如果打不敗美國,那我們就做美國人的總統!看首個華裔美國總統競選人怎麼說

從很多方面來說,43歲的楊安澤(Andrew Yang)都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美國總統參選人。除了「時隔半世紀第二位參選總統的華裔」這個身份,更讓我驚訝的其實是他的政治理念——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競選口號與絕大部分政客的風格都大相徑庭,加上在印象中,經過艱難奮鬥才在美國站穩腳跟的華人,更多崇尚的是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的價值觀,而以「企業家」自稱的楊安澤,提出的卻是「每人每個月無條件領1000美元」這樣天上掉餡餅式的構想。

楊安澤的競選網站首頁就寫著「人性至上」。

排在楊安澤執政綱領中首位的「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並不是什麼新鮮概念,芬蘭、荷蘭、加拿大的部分地區都已經在進行試驗,美國的阿拉斯加更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了類似UBI的「永久基金分紅(permanent fund dividends)」制度,這些都被一些人作為UBI被證實可以實現的例子。

楊安澤的首要計劃:每一名18至64歲的美國公民每個月可無條件領取1000元分紅,高中未畢業者則需年滿20歲才可以開始領取;不允許轉借。

但是,UBI在絕大部分人眼裡恐怕仍然是一個烏托邦一樣的願景而已。更何況,那些試驗中的國家和地區都有相對富裕的資金和相對稀少的人口為基礎,這不是有3億多總人口、預算赤字龐大的美國可以比擬的。

因此,楊安澤說要在全美國實行UBI,大部分人的第一個懷疑就是:錢從哪兒來?

楊安澤:

年年赤字並不意味著美國沒有豐富的資源和資金,我們只是需要更好的管理。其實這個計劃負擔起來比大部分人想得都更容易。從總額來講,我們需要大約2萬億美元,而美國的經濟總量是大約19萬億元,2萬億聽起來是很多;但如果你再往下挖這個數字,我們目前在低收入補助金這塊的支出已經達到5千億元,包括糧食券、社會福利、住房補貼、社安金殘障補助等等,而這些都會與UBI產生重合。在我的計划下,現在拿補助的人未來就多了一個選項。

除了整合現有的福利結構,楊安澤設想的資金來源仰仗的還有美國的龐大經濟體、資源總量和貨幣儲備(每月1000美金的分紅也少於大多數試驗UBI的歐洲國家的數額),此外,他還計劃採取向在自動化中獲利最多的企業徵收增值稅等方式,來為UBI提供足夠的資金。採訪中他也透露,自己會聯繫矽谷一些大公司的CEO,和他們溝通有關UBI的想法。如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等矽谷大佬,的確都曾明確表示過對UBI這個概念的支持,但他們的財力能否緩解全美國的負擔,他們的背書又是否能代表所有美國人?這還很難說。

不過楊安澤對於民意和國會支持倒是信心滿滿,這也是他說出文章開頭那兩句話的原因。

「在最近的民調中,大約50%的美國人都是支持全民基本收入這個概念的,其中包括大部分的民主黨人;還有70%的美國人相信未來十年里,科技革新導致的失業人數會比創造的工作崗位更多。大部分人現在還沒有意識到UBI對他們的日常生活來說意味著什麼,等他們意識到以後,50%這個比例只會越來越高。(你會如何爭取國會支持?)如果我當選,那說明民主黨在國會中也已經佔據優勢,我有信心讓他們支持我。」

楊安澤與支持者見面

楊安澤整個競選理念的前提,是他認為自動化、人工智慧等科技發展將取代更多人類的工作,比如卡車司機、會計、接線員、放射線儀器操控員等等。而實行UBI,用楊安澤的話來說就是「世界在向更好的方向變化,我們需要讓人們都為此做好準備」。在他的解讀里,UBI並不是一個「政府項目」,而是「自由分紅(freedom dividend)」,就像一個公司給股東發放股利一樣,把錢發到國家的「股東」,也就是每個人手裡。

至於UBI究竟會如何影響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楊安澤先是給了我們一個略顯抽象的回答:「這麼說吧,它會讓我們的生活保持原狀,同時又更好。」

「1000塊錢其實真的不會對你的生活有那麼大的改變,不足以讓人辭職不幹活。但它可以支付你的賬單或醫療費用,有機會受更多教育和培訓,在工作令人無法忍受的時候辭職、去其他地方工作、或是創業。另外,這還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根據智庫Roosevelt Institute的分析,這每年2.5萬億的支出,可以創造450萬個工作崗位。」

然而根據楊安澤的解釋,UBI意味著一部分現行的福利將被取消,這或許難免會引起恐慌或反對。但楊安澤說,與目前的補助制度相比,UBI的優勢是「持續性」;而對於我們的下一個疑問——UBI是否會養出「懶人」,他認為恰恰相反。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給人補助的前提是這個人需要被補助,如果這個人努力工作,那他反倒會失去這份補助。但UBI不同,無論如何你都會持續得到這筆錢,過一段時間,人們就會開始想,我應該利用這筆錢做些什麼。」

這也是楊安澤的政治理念里相信「人性」的一種折射,他相信人們會「聰明地」使用這筆錢,而不是自甘墮落。另一方面,他的理念里也相信整個社會的「人性」,相信即便是既得利益者也會支持他的計劃。

楊安澤上周剛出版的新書《The War on Normal People》里,「普通人(normal people)」,指的是一般工作者、工薪階層。

楊安澤生於1975年,父母都是從台灣到加州伯克利大學讀書的移民,一家人學歷都很高。他本科就讀於布朗大學的經濟和政治科學專業,後來又上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業後,他當了幾個月律師,就意識到自己不喜歡這一行,辭職後開始了創業路。

楊安澤從布朗大學畢業時和家人合影。

從開的第一家公司很快倒閉,到加入其它初創公司積累經驗,楊安澤在31歲當上了一家教育金融公司的CEO,這時離他第一次創業失敗才過去5年。

早期創業時的楊安澤與朋友

這家公司在上市後被收購,楊安澤用這筆資金開啟了下一段對他影響極大的經歷——創辦Venture for America組織,專門幫助有志創業的人。

楊安澤在Venture for America工作時

這是楊安澤的政治理念開始成形的時期。他最初的設想,是在底特律、匹茲堡、克利夫蘭等曾靠製造業而繁榮、卻因自動化而衰落的地區培養新一代有技術的人群,創造更多就業。但在這個過程里他意識到,創造再多就業,也比不上自動化導致的失業速度。

楊安澤在科技大會上講話。

於是,UBI的念頭就漸漸形成了:整合目前分配不均的資源,利用政府的職權,用最直截了當的方式——給錢,達到終結貧困、提高生活質量、刺激消費和貢獻社會的目的。這被楊安澤稱為「以人為本的資本主義(Human Capitalism)」。

楊安澤的三大主要政見:全民基本收入、所有人都有醫保、以人為本的資本主義。

而說到楊安澤決定參選的動機,簡單來講就是「川普」兩個字——川普當選後,他開始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接著他想到,是自動化發展讓傳統製造業州的人們產生了沮喪情緒,才助力川普勝選;但是,「川普是一個糟糕的總統和領袖」,他自信親力親為去這些州幫助過別人的自己,才能拿出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法。

楊安澤曾作為商界代表兩次進白宮與奧巴馬會談。值得一提的是,楊安澤比當年奧巴馬宣布參選時還要小三歲。

在楊安澤的競選網站上,現在已經列出了對於72項政策的陳述,包含教育、福利、金融犯罪、科技管制等各個領域。但在此前的採訪中,他很少提到自己的其他觀點,因此在這次採訪中,我們也選取了幾個當下受關注的議題,讓他做一個一分鐘左右的簡述。

移民改革

我很支持改革。美國的移民系統已經落後了幾十年,我們需要為那些在這裡待了很多年的非公民提供一條成為公民的途徑。同時,我們也應該提高吸引人才機制的競爭力,也讓美國更具吸引力。我的政見之一就包括:如果一個人來美國讀書,我們應該讓他在畢業的時候也拿到綠卡。如果讓人們來這裡接受教育和培訓,然後離開,去其他地方為另一個經濟體出力,這是沒有道理的。

稅改

實際上有一個研究結果剛剛出爐,這次稅改所帶來的利益中,只有6%是到了普通職員的手裡,其餘都讓大股東們得利了。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應該有一個更聰明的稅務政策,並不是簡單地認為公司賺得多,工人的錢就多了。如今不像70年代,公司利潤好,就會僱用更多工人,現在的公司可以賺更多錢,卻不需要更多工人,甚至需要的勞動力還會更少。給公司減稅,把錢都給到公司手裡,這並不等同於把錢給到老百姓手上。

藤校涉種族配額

亞裔在美國是一個超常表現(over perform)的群體。各個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要考慮到更多利益衝突,需要試圖平衡,如果只看成績的話,就錄取不到他們想要的新生群。事實就是,大學錄取從來都不是一個只看能力的過程,這樣的情況是不合理的,我認為我們還需要和學校做更多的溝通,但單純告訴他們「錄取更多亞裔吧,因為我們成績更好」,這也是行不通的。

但同時,研究也表明,那些努力學習工作的人就更可能成功,一個人的成就並不在於上了哪個學校,而是他的能力,同一個人即使上了不同的學校,結局也會是相似的。不是學校讓我們變得更好,相反,是好的學生讓學校變得更好。所以,我希望年輕人不要被幾個學校的錄取辦公室局限了你,這並不是一個人性的、準確的評判制度,我們比幾個分數、幾張文憑要豐富得多。

貿易戰

貿易戰是毫無成效的做法,美國和中國是兩個巨大的經濟體,不能用保護主義和提高關稅的方式來抗爭。貿易戰還極具破壞性,尤其對於那些大公司來說,這樣的經濟環境也使他們很難做出商業計劃。所以我們需要新的總統,一個不會挑起緊張關係的總統。

氣候變化

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之一,必須在氣候問題上起到領導作用,同時也要與其他國家緊密合作。因此我在這個議題上會完全扭轉川普所做的事情,退出《巴黎協定》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

楊安澤在底特律參加科技界企業家大會。

「史上第二名華裔總統參選人」的稱號,看起來像個噱頭,也像一個阻力。楊安澤在他的新書第一章里就寫了很多小時候遇到過的種族歧視,但他現在覺得」華裔「的身份反倒是一個積極因素。

「做Venture for America的CEO時,我去過密歇根、俄亥俄、密歇根、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等等地方,我的族裔從來沒有成為問題。要說有影響的話,人們看到我確實會產生好奇心,但後來他們就會說,「你確實是來幫助我們的」。所以我不認為族裔會對我產生消極作用,這反倒會有積極作用,因為我的競選在華裔社區里讓很多人受到了鼓舞。我接到過華裔媽媽的信息,說「謝謝你參選,現在我兒子也相信他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這些也讓我越來越有一種責任感,必須把這件事做好。」

楊安澤與妻子和兩個孩子

無論是華裔臉孔、年齡資歷、人生經歷、還是政見理念,楊安澤都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總統參選人。很多方面他也不太像一個政客。採訪那天他自己一個人冒著雨打車來我們的演播室,身邊一個人都沒帶,之前聯繫時和我們聯絡的公關(用他的話說更像是他的"buddy")也沒來。聊天時他開玩笑說,「我跟他講,你忙其他的吧,我能搞定,創業的人都喜歡自己來」。

楊安澤與朋友

不可否認,楊安澤面臨的挑戰很多,也很艱巨,各項政策思路需要完善,需要有更多人了解他支持他。至於他的核心政策UBI,許多UBI的反對者都認為UBI只是短期解決方案,那麼「給錢」之外,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達到他所說「幫助人們變得更有適應力」的目標,資金又是否能保證UBI和其他配套項目的持續性,恐怕選民還需要聽到他更多細化的考慮;而另一方面來講,即便楊安澤相信UBI已擁有大批潛在擁護者,但在我看來這就像「人性」一樣仍然有些虛無縹緲,「擁護」是否會轉化為選票,也還要打個問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登觀察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再度跌破7000美元 加密貨幣相關客戶再遭一家科技公司封殺

TAG:摩登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