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錢要先供兒子讀書:觀念之困與繼父之境的合謀

沒錢要先供兒子讀書:觀念之困與繼父之境的合謀

社交媒體上,有關「家裡沒錢要先供兒子讀書」的話題被熱議。乍看話題,以為是「重男輕女」的老問題,再一看才明白,這同時也是繼父偏頗的一種困境。事情發生在佳木斯(黑龍江),即將迎接「中考」的張欣宇,因家庭經濟原因無法繼續讀高中。按照她繼父的說法:「家裡沒那麼多錢,有錢也要供兒子讀書,供她沒用」。可從老師的反饋中,張欣宇算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而她自己也希望繼續讀書,靠自己的努力回報家庭和社會。

對於這樣的事情,很多人抨擊「繼父」有重男輕女的傾向。但我總覺得,在現在這個時代里,這樣的觀念應該不是主流。在某一些領域,雖然女性還算是弱勢一些,但就男女性別的認知,很少存在特別的偏見。只有那些偏僻鄉野,風氣閉鎖的地方,才或多或少的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

而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不管男女都是需要「讀書」(這裡特指上學)的,用他(她)們的話講就是「都要培養」,因為「文盲」就連搞對象也不會遇到優質男(優質女)。當然,十年前或二十年前,「讀書」(這裡特指上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找一個好工作,謀得未來的好生活。

可現在早已不同,就算「讀書」(這裡特指上學)與「找工作」有一定的關係,但「讀書」(這裡特指上學)同時也是作為現代生活的基本標配,無論怎樣,受教育已經從「必要」走向「必須」,要不然都難以跟上日益發展的社會。

從這一點上看,繼父的講法就很愚蠢,因為他的觀念偏頗,很可能葬送一個孩子的未來,讓其走向生活的沼澤和人生迷途。當然,相比重男輕女的觀念驅使,我更相信作為繼父而言,對於繼女的「偏見之重」。

要是三十年前,他提「重男輕女」的邏輯,似乎還能站住腳。那個時候人們都窮,思想也都相對腐朽,有這樣的「想法」,還能「被人們接受」。可現在的時代里,再要是有「重男輕女」的邏輯,這明擺著就是一種「借口」,因為誰都明白「男女都要培養」。

由此可見,發生這樣的事情,歸根結底是緣於「繼父」的偏見。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比較多。原生家庭的破裂本就是一場悲劇,如若再遇上重組家庭氛圍差,這對於那些還在成長中的孩子而言,著實是毀滅性的。

當然,作為重組家庭中的成年人們,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她)們認為繼子女非親非故,就算花大力氣「培養」也很難得到回報,所以不願意付出太多。當然,這裡面也不都是成年人的問題,有些繼子女著實也比較過分,他(她)們敏感多疑,甚至仇視重組家庭中的繼父母。

於此,對於重組家庭而言,能不能建立起家庭成員的基本信任,某種層面上決定繼子女的成長與命運。一般來講,繼子女進入重組家庭的年齡越小或越大,相對容易適應環境。年齡小不記事,年齡大懂道理,這就容易融入新環境。

最怕的就是那種「生瓜蛋子」,能記住事情,但還處於叛逆的階段,不僅讓繼父母無奈,同時親生父母也很無奈。這也就是為何人們總說,離婚最傷害的就是孩子,因為原生家庭的破裂,但凡處理不好,「後遺症」都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就如「家裡沒錢要先供兒子讀書」話題中的張欣宇,幸好她還算比較聽話的孩子,自己懂得努力上進爭取未來。就算她的繼父有偏見,也不好做的太直接。於此,才會說出「家裡沒錢要先供兒子讀書」的理由。

我們能確信的是,可能她的繼父確實是「沒錢」,但「先供兒子讀書」的說法,就顯得有點牽強,而這也是人們所探討的主要焦點。這裡面的邏輯比較混雜,可虛實卻一目了然。「重男輕女」著實是幌子,偏頗親兒子著實也是真的,可這依舊不能成為讓張欣宇放棄讀書的理由。

從「打撈」的意義上講,那怕「張欣宇」的學習不是很好,也還是要讓她盡量繼續念書,爭取打開更美好的生活。何況,現實中的張欣宇學習成績著實很好,這從新聞報道里的「那一桌子獎狀」就能實證。這裡也不過多評價她繼父的人品,因為有時候貧窮確實會扭曲人格,讓人變得自私醜陋。

所以,對於張欣宇而言,繼續念書的意義就更大。她要想改變家庭的命運,就需要先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她的世界裡,那怕「讀書」就是為謀得好生活,或許也值得尊重。因為只有「讀書」,才是她打破「繼父困境」的較好通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姬鵬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何不願戳破「晚婚」的真正面目?
結婚四個月妻子成植物人:評價離婚的丈夫為何會陷入雙重標準?

TAG:姬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