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越戰時美國戰機為何不敢飛越十七度線

越戰時美國戰機為何不敢飛越十七度線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朝鮮戰局急轉直下,美軍高歌猛進,一路向北推進,眼看就要威脅到中國東北地區的戰略安全。毛澤東果斷向美國發出警告:不得越過三八線!

當時,聯合軍總司令是牛皮哄哄的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這位老兄在東南亞與日軍作戰時,曾創造出以一比四十消滅日軍的佳績。當然聽不進中國方面的警告,遂於10月17日越過三八線繼續北侵,揚言要在鴨綠江邊過聖誕節。

越戰時美國戰機為何不敢飛越十七度線

於是就有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三次戰役把美軍趕回三八線以南、連漢城都保不住的好戲。美國人終於知道不聽警告的嚴重後果,吃盡苦頭的麥克阿瑟也隨之被杜魯門擼了下來,灰溜溜的跑回老家寫總結材料去了。

接替麥克阿瑟的李奇微表示不服,可是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最後不顧國際道義,連細菌戰都用上了,也沒能邁過三八線。卻在國際輿論面前得了個「細菌將軍」的稱號,杜魯門承受不起國際社會的壓力,只好丟車保帥,將其撤職了事。

第三任指揮官克拉克一上來就祭出美王牌第八集團軍這張王牌(司令官范佛里特,美國陸軍上將),像蔣某人一樣,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試圖打開一個缺口。於是就有了令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人至今都沒弄明白的上甘嶺戰役。

越戰時美國戰機為何不敢飛越十七度線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動用了320門大口徑炮,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上甘嶺志願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爆,共發射了炮彈190萬發,投彈5000餘枚,把方圓不足4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硬生生地削低了一米多到兩米,整個高地寸草不剩,成了一片焦土。得出了一個新的計量單位「范佛里特彈藥量」。

美國人用上吃奶的勁,在上甘嶺與志願軍纏鬥了43天,就是奈何不了只有志願軍區區一萬來人防守的上甘嶺,最終不得不向新聞界承認:「至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乖乖地在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議》,美軍從此止步於三八線。

越戰時美國戰機為何不敢飛越十七度線

1961年,美國對越南發動「特種戰爭」,當時的南越、韓國、澳大利亞、泰國、紐西蘭、寮國都參與了進來,意在討好美國,想從中分點紅利。美國更是不惜血本,出動了海、陸、空共計65萬兵力,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一次戰爭。

毛澤東在北京又發話了:不得越過北緯十七度線!有了朝鮮戰爭的教訓,美國人知道中國人說話的份量了。就嚴令部隊不得越過十七度線!為了做到萬無一失,美軍不僅嚴格控制地面部隊不超過十七度線,就連戰鬥機也安裝了十七度線的提醒裝置,生怕一不留神飛過了警戒線,惹惱了中國。

越戰時美國戰機為何不敢飛越十七度線

北越的部隊知道中國老大哥給美國人划了一道紅線後,打起仗來就有底氣多了,每次風頭不對就往十七度線這邊跑。美軍由於不能越過十七度線,只好打打退退,完全是在拼消耗,根本起不到殲敵的效果。

由於南方人民武裝的堅決抵抗和越南軍民團結一致,美國在耗費了4000多億美元,搭上6萬多條生命和30多萬人受傷的代價後,終於耗不下去了。

於是就有了1972年尼克松、基辛格的來華訪問,唱了一出三角外交的好戲:聯合中國共同抵禦蘇聯在亞洲地區的霸權行為、爭取得到中國的支持,讓美軍「體面」地從越南撤出。

越戰時美國戰機為何不敢飛越十七度線

1973年1月27日,美國人在巴黎簽訂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後,就真的很 「體面」地撤出了越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山流水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一個好名無實的君王,徒留千年笑談
盤點中共中央曾經的所在地

TAG:高山流水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