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談鞭策兒子司馬遷的一小段話,值得玩味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年至約公元前90年)字子長,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經濟學家,漢武帝時任郎中、太史令、中書令,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為「二十六史」之首。
作為書香門第出身的司馬遷從小便受到他父親司馬談的耳濡目染,他父親也是鼎鼎大名的史學家,那麼司馬遷為什麼會成為日後流芳千古的大史學家呢?這可能和他父親年輕時告誡他鞭策他的一小段話有關,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當年他父親是怎麼鞭策勵志他的~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認為自孔子過世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并、史記斷絕,當今海內統一,有許多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迹。然而作為一名太史令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不安,因此臨終時邊哭邊囑咐兒子司馬遷,希望它能子承父業,不要忘記撰寫史書。司馬遷不負父命,最終寫出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如果,如果。你喜歡我的話~請關注我一下吧!
如果,如果。你狠心不想關注的話~請評論一下吧,不行的話收藏轉發也好,好讓我知道,你曾經來過!
這裡,講述那些被我們扔在一邊的書,還有,那些我們早就遺忘的歷史人物~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和打哈欠
※歷史典故之炎黃子孫的來由,背後都是一個故事
TAG:稻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