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曾被大都會拒絕,卻一手締造了美國現代藝術王國!

她曾被大都會拒絕,卻一手締造了美國現代藝術王國!

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展覽:「America Is Hard to See」現場

時至今日,在變幻莫測的收藏界,大多數成功的收藏家都是男性。但在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一位女性藏家卻成為了美國現當代藝術史中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可以說,沒有她的努力就沒有如今的美國藝術,她就是惠特尼夫人。

被大都會拒絕的女人

很多人在聽到惠特尼時,第一反應不是已故歌星惠特尼·休斯頓,就是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惠特尼美術館。沒錯,這座全美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正是由惠特尼夫人一手締造的。

惠特尼美國美術藝術博物館

1918年,惠特尼夫人在紐約創立了惠特尼工作室。在助理的幫助下,她在短時間內一舉將約700件美國現代藝術作品收入囊中。海量的收藏,讓她萌生了向博物館捐贈的想法。於是在1929年,她向大都會美術館表達了自己的捐贈意向,為了減輕美術館的負擔,她甚至還一併準備了所有作品的維護費。

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但此時,大都會美術館的董事會卻一如既往地展現了自己的保守姿態。他們對美國現代藝術中激進、自由、張揚的色彩嗤之以鼻:「美國的現代藝術沒有收藏價值。」

愛德華·霍普《Seven A.M.》,76.7×101.9cm,1948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愛德華·霍普《Early Sunday Morning》,89.4×153cm,1930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被拒絕的惠特尼夫人不甘心,又將目光轉向剛剛成立的紐約現代藝術館。但它的負責人同樣不看好美國現代藝術——這讓惠特尼夫人徹底喪失了對藝術機構的信心。既然沒有人願意接納她的藏品,那就不如開辦一座屬於自己的美術館。

愛德華·霍普《Soir Bleu》,91.8×182.7cm,1914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1929-1931年間,惠特尼夫人邀請建築師諾埃爾·米勒在自己的工作室及住所外,另外開闢了兩棟建築,並將之打造為惠特尼美術館。1931年,惠特尼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一直陪伴著惠特尼的助理擔任美術館的首任主管。

惠特尼美術館舊址

轉眼間,曾被眾多美術館拒之門外的美國現代藝術,逐漸成為了明日之星。1948年,為了迎合美國蓬勃發展的當代藝術氛圍,美術館開始接受來自其他藏家或藝術家的作品。

愛德華·霍普《A Woman in the Sun》,101.9×152.9cm,1961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作為美國藝術的先驅機構,自1975年開始,錄影、攝影或電影藝術開始被美術館列入收藏;而到1981年後,裝置藝術類作品也出現在了場館之中;1989年,美術館更是開始嘗試收藏行為藝術的作品。

理查德·阿維頓《DOVIMA WITH ELEPHANTS, CIRQUE D』HIVER, PARIS》,1955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羅伯特·隆戈《Untitled (Cindy)》,1998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從個人收藏開始,如今的惠特尼美術館早已超越了自我的局限,成為了美國藝術界中最重要的機構之一。除了不斷擴張的館藏作品,由美術館主辦的惠特尼雙年展,更是成為了美國,乃至全球藝術界都不可錯過的一大盛事。

2017年惠特尼雙年展現場

美國現代藝術的幕後推手

惠特尼夫人之所以敢建立自己的美術館,是因為她對自己的收藏充滿信心——這些來自美國現代藝術的作品,自然沒有辜負她的期望,如今已成為現當代藝術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Charles Demuth《My Egypt》,1927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上世紀初,正值歐洲現代藝術蓬勃發展的時期:野獸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各種流派此起彼伏。但此時的美國,眾多本土年輕藝術家雖擁有獨特的想法,卻很難找到能夠展示自我的平台。

威廉·埃格爾斯頓《Untitled(Grocery Store)》,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凱斯·哈林《Ignorance=Fear/Silence=Death》,1989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惠特尼夫人在繁榮的歐洲現代藝術背後,發現了這些渴望被關注的美國藝術家。她對他們的遭遇感同身受,決定通過自己購買並展出他們的作品,用實際行動支持他們的創作。事實上,從1907年起,直到惠特尼夫人去世之時,她都是美國本土藝術最大的買家之一。

Jacob Lawrence《War Series: Shipping out》,1947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1908年,惠特尼夫人參觀了麥克白畫廊,當時展出的是一群以「the Eight」自稱的藝術家的作品。離開畫廊時,惠特尼夫人帶走了展覽中的四幅作品。多年後,「the Eight」以另外一個名字被大家所熟知——「垃圾桶畫派」。

約翰·斯隆《Backyards, Greenwich Village》,66×81.1cm,1914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不拘一格的惠特尼夫人擁有獨特的收藏眼光。她常常會被那些看似粗糙卻足夠叛逆、新潮的作品所吸引。她不關心藝術家是否有名,她只在意作品是否滿足了她的第一直覺,而她也十分樂意幫助這些作品背後的年輕藝術家。

賈斯珀·約翰《Three Flags》,1958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惠特尼夫人的收藏,常常被傳統的學院派諷刺:「事實上,對於在惠特尼夫人的場所展出作品超過100件的藝術家們而言,馬蒂斯和杜尚彷彿從不存在。」不過惠特尼夫人對此並不在意,就算被所謂的權威機構拒絕,但包容、自由的風格正是美國精神的最佳體現。

安迪·沃霍爾《Ethel Scull 36 Times》,203.2×365.8cm,1963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在惠特尼夫人的全力幫助下,包括托馬斯·哈特·本頓、喬治·貝洛斯、愛德華·霍普、約翰·斯隆等藝術家開始走上舞台。因為有了惠特尼夫人作為堅強後盾,這些藝術家得以繼續創作。

喬治亞·歐姬芙《Music, Pink and Blue No.2》,88.9×76cm,1918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時光流逝中,這些曾經受惠於惠特尼夫人的藝術家早已功成名就,但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惠特尼夫人對自己的幫助。在惠特尼夫人去世多年以後,1970年,惠特尼美術館接收了大量愛德華·霍普的遺作。這些遺作包括大約2000幅油畫、水彩、素描和版畫,這成為了美術館史上接受過的最大一批捐贈。

愛德華·霍普手稿,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1976年,美術館收藏了羅倫斯的遺產,其中包括了米爾頓、歐姬芙、拉里等20世紀美國現代派大師的作品;1979年,藝術家雷金納德·馬什的遺孀向惠特尼美術館捐贈了超過850張繪畫作品。

喬治亞·歐姬芙《Summer Days》,91.8×76.5cm,1936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其實除了建立惠特尼博物館,惠特尼夫人還資助了1913年軍械庫展覽。如今,軍械庫展覽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藝博會之一。

今天的軍械庫展覽現場

惠特尼夫人當初的慷慨與善良,最終獲得了無價的回報。她獨到的眼光,發掘了這些天賦凜異卻不被人欣賞的年輕人;這些日後的藝術大師,也在為日益壯大的惠特尼美術館增磚添瓦。

喬治·盧克斯《Armistice Night》,94×173.7cm,1918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從一個人的收藏,到一個人的美術館,似乎在惠特尼夫人生前,她的藝術之路始終是孤獨的。獨立自由的惠特尼夫人,為何選擇了一個人走下去?這和她兒時的經歷密切相關。

惠特尼夫人

惠特尼夫人,原名葛楚·范德伯爾特(Gertrude Vanderbilt)。1875年,她出生在紐約聲明顯赫的范德伯爾特家族。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她從小和哥哥們一起玩耍,逐漸培養了自己好強、獨立的性格,但年幼的她極為敏感、脆弱。

年輕的惠特尼夫人

藝術,漸漸地成為了惠特尼夫人表達的窗口。她開始創作,並在羅丹的指導下學習雕塑,由她創作的城市公共雕塑在歐洲和美國都收穫了不少讚譽;她開始收藏,最終成為了美國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藏家。

惠特尼夫人雕塑作品

惠特尼夫人標新立異的品位讓她的收藏之路並未得到很多人的支持,連她的丈夫都不曾欣賞過那些作品。這位丈夫,曾經拒絕將藝術家為惠特尼夫人所作的肖像畫,放在自家的卧室中:「它們就像把新時代的女人放到褲子里。」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惠特尼夫人去世之後,她所付出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羅伯特·亨利《葛楚·范德伯爾特·惠特尼女士》,1916年,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藏

在惠特尼夫人去世之後,惠特尼美術館失去了唯一的財力支持。1956年,由藏家、畫商和慈善家組成的支持團隊,成立了機構「The Friends」。該機構由真正熱愛美國藝術的人來負責,他們在每次展覽中精挑細選,為美術館的永久收藏注入新的活力。德庫寧、波洛克等人的作品就是在其努力下,加入了惠特尼美術館的收藏。

亞歷山大·考爾德《Object with Red Discs》,224.8×83.8×120.7cm,1931年

去世多年的惠特尼夫人,如果能看到今天的美國現代藝術和惠特尼美術館,一定會感到十分欣慰。從個人愛好出發,惠特尼夫人為民族、為國家的藝術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心血。由她一手締造的美國現代藝術,將永遠不會忘記她的名字。

[編輯、文/景雨萌]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芭莎藝術 的精彩文章:

他賣畫致富,卻被同行不齒,商業與藝術到底如何平衡?
他收藏了3萬件舊衣服,卻為何能緊跟時尚潮流?

TAG:芭莎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