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要是失去血性,就是一盤散沙!
本文由鐵血軍事綜合金一南演講稿而成
一段時間以來,無原則、無條件、無界限的所謂「人性」,成為一批人的旗幟,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網上就有不少人表示同情。
一些電視台還以「思想解放」為由組織正方、反方,在節目中激烈爭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這種現象是可喜還是可悲?
毫無疑問,所有人都有維護自己生命的權利和自由,但你是教師啊,課堂里有幾十個孩子啊,你就沒有一點兒責任?你撒腿就跑,把自己的性命看得遠遠高於幾十個孩子的性命,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能夠得到認可?
如果說這種行為被我們一些人肯定為「人性」表現,那麼這種「人性」與獸性又有什麼區別?如果這類理論橫行於我們的社會,我們又怎樣避免20世紀初孫中山的感嘆:
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而已!
孫中山
2014年3月1日21時12分,昆明發生暴·恐案。暴徒持刀在昆明火車站臨時候車室肆意砍殺無辜群眾,最終31人死亡,141人受傷,其中40人重傷。有多少暴徒?
最初傳說是「十幾個黑衣人」,最後證實是5個,其中還有1個女的,被捕後發現有孕在身,只能判她無期徒刑。就這5個暴徒肆意揮刀砍殺,造成如此嚴重的傷亡,平均每個暴徒砍殺30人以上。
在赤裸裸的血腥暴力面前,該怎麼談我們的血性?暴行發生後,網上到處是逃生技巧、保命舉措,教人「不能激怒歹徒」,還有人教說維語「朋友,住手,自己人」。這還有一丁點兒血性嗎?有二百多人躲在一個小商店內,幾位男士想衝出去拼,馬上被攔住,「誰都不許開門,誰開門砸死誰!」
我們的媒體都在譴責暴行、祈福逝者,不去反思為什麼失去了血性,不去討論失去血性還有沒有生命的尊嚴,推薦關註:微信查找「軍方密碼」。你可以「人性」不離口,但如果失去血性,你的人性能保全嗎?讓無尊嚴的保命哲學流傳開來,暴·恐分子活動空間是越來越小還是越來越大?
人們的精神狀態沒有血性與正義的提振,誰敢說抗日戰爭期間,五六個日本鬼子帶著百十號偽軍就能把幾萬人趕得到處「跑反」、一把屠刀就能砍下一百多中國人腦袋的所謂「百人斬」局面未來不會重現?
中華民族的浩劫——南京大屠殺
建構主義鼻祖、美國人亞歷山大·溫特(Alexander Wendt)說:
「一個國家在生存、獨立和經濟財富這三種利益之上,還必須加上第四種國家利益,那就是集體自尊。」
我們有些人以為國家利益就是溫飽,就是發展,就是韜晦與抓住機遇期,不知道集體自尊也是國家利益。為什麼有些人「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他覺得自尊受了冒犯:雖然我吃飽了,有車有房了,但釣魚島被佔了,南海被佔了,海外僑民被欺侮了,傷害了民族自尊,所以不滿意,要罵人。這就是亞歷山大·溫特說的「集體自尊」。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農耕文明的國家,寧願人來犯我,不可我先犯人。「以和為貴」,儒家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明哲保身,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為了一己利益或苟活於世,什麼都可以不顧。
人的尊嚴、社會價值、是非曲直、真理道義,都在忍、隱、退的灌輸下,變得無足輕重。活著就是第一要務;能攫取點兒利益則是第二要務;至於什麼「尊嚴」,有沒有無所謂;什麼「正義」,能不能實現要現實。
儒家學說被歪曲,成為扼殺血性的工具
與此相應的,「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識義務者為俊傑」「活麻雀比死老鷹強」等等,在我們的社會大行其道。今天看,唯有血性才能衝破種種過於精細的利益考量,彰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做人的品德與生命的尊嚴。精細入微的利益算計,丟掉的恰恰是國家民族的品德和尊嚴。
理性與血性:從精神上站立起來!
很多人把理性與血性對立起來,好像有理性就不能有血性,有血性就失去理性。其實,堅實的理性從來都以充沛的血性為前提:失去理性的血性可以說是考慮不周的魯莽和衝動,而失去了血性的理性則是懦弱與膽怯、順從與屈服。
讓我們看看如果理性中沒有了血性,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性」。
一個非常關鍵部門的非常重要司的司長,在一次內部招待的餐桌上就東海和南海問題講了這樣一段話。他說:「打個比方你們就明白了,排隊的時候,前面擠進來一個壯漢,你又打不過他,怎麼辦?不如少說些話,讓他加進去呢!」
你看他多麼理性。打不過壯漢,索性讓他擠進來,吵吵嚷嚷有什麼用。普通人說說這種「認」的話也就算了,但這是我們國家重要部門的重要司長,不說是政策制定者,起碼是政策提出者,腦中充滿這種沒有一丁點兒血性的「理性」,能想出什麼樣的應對舉措,也可想而知。
我們今天的確還要忍耐,但絕不是無原則、無節制、無理性的後退。我們今天也還需要爭取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但卻不是坐等別人恩賜,而應去積極主動塑造。再拿出過往「以空間換取時間」的陳舊觀念,會發現今天的空間一旦丟失,未來也很難回歸。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這個把美國從地區性國家帶向世界大國的人,令很多中國人頗有好感,因為他拿出美國所得「庚子賠款」的一部分返還中國,辦了「留美預備學校」,即今天的清華大學,還辦了協和醫院等。
西奧多·羅斯福對中國充滿複雜情感。他仰望這個東方文明古國,內心又鄙視它。在《贊奮鬥不息》一文中他說:
「要是我們重蹈中國的覆轍,自滿自足,貪圖自己疆域內的安寧享樂,漸漸地腐敗墮落,對外部事務毫無興趣,沉溺於紙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奮發向上、苦幹冒險的高尚生活,整天忙於滿足肉體暫時的慾望,那麼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我們會突然面對中國今天已經出現的這一事實:畏懼戰爭、閉關鎖國、貪圖安寧享樂的民族,在其他好戰、愛冒險民族的進攻面前,肯定是要衰敗的。」
我不知道那位司長看見這段話會有什麼感受。西奧多·羅斯福以中國為警示,要求美國千萬不要像當時的中國一樣,因貪圖安寧享樂、畏懼挑戰而衰敗。
2002年11月,我們在國防大學與美國丹佛大學代表團討論中美關係,中午國防大學宴請。
吃到高潮處,該代表團負責人法諾站起來高聲祝酒。他說:「美國的裝備世界第一,中國的餐飲世界第一,願我們把各自的第一都保持下去,乾杯!」
他太得意了,太忘形了,一下講出了內心所想但不該講出來的話。當時全場尷尬,他也覺出自己失言,坐下來很不自在,用了很多其他話來彌補,來緩解,想把剛剛講的圓過去。
十幾年過去了,法諾的話至今在我耳畔迴響。我們中國人,外國人來了,好吃、好喝、好玩、好住,千方百計想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應該說,好客也沒錯。但關鍵是給這些強悍民族留下「餐飲世界第一」的印象,是增加我們的安全還是擴大我們的危險?
一個大國,僅憑大熊貓、兵馬俑、萬里長城、滿漢全席、孔子學院等立足於世界,行不行?印度大文豪泰戈爾講過一句話:
「衝突與征服的精神是西方民族主義的根源和核心,它的基礎不是社會合作。」
這句話非常值得我們牢記。不彰顯中華民族的血性,就無法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獲取我們的一席之地!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講道:
「凡德意志給羅馬世界注入的一切有生命力和帶來有生命的東西,都是野蠻時代的東西。」
當年德意志把羅馬帝國滅了,從文明程度來看,德意志是落後的,但又如恩格斯所言:「只有野蠻人才能使一個在垂死文明中掙扎的世界變得年輕起來。」滅掉雅典的斯巴達,也是文明程度落後,尚武精神領先。
中國革·命也是一樣。毛澤東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繪畫繡花,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從這個角度講,也可以說革·命運動就是恩格斯講的「野蠻」。
正是中國革·命的這種「野蠻」,把魯迅描寫的「阿Q精神」、毛澤東諷刺的「賈桂習性」一掃而光,給千年沉睡的民族肌體注入全新的激情、全新的尊嚴、全新的血性,讓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獨立自主、奮發圖強成為民族肌體內的全新元素,使這個民族真正從精神上站立起來,推薦關註:微信查找「軍方密碼」!
應該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令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美國人馬克·萊恩和大衛·芬科斯坦在《中國作戰研究:1949年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戰經驗》一書中說: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威懾作用,不是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就有的,因為那時的中國雖然幅員遼闊,但卻被普遍看作是一個柔弱混亂的國家。這種威懾力量是人民解放軍不斷地被用於戰場,不斷地英勇廝殺,並連創佳績後才贏得的。」
回顧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為了捍衛國家安全,就敢於「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抗衡。抗美援朝後,西方得出一個結論:在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上,新中國再也不會退讓。
舊中國退讓太多了,動輒就是喪權辱國條約、割地賠款;動輒就是以空間換取時間,委曲求全。那些在舊中國佔盡便宜的人們,終於認識到:新中國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更多文章關注水木然,白小起
我們需要對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更何況這是一個越來越動蕩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下面幾本書:《工業4.0》探討的是科技進步,《跨界戰爭》討論的是商業重組,《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這三本書關係層層遞進,合稱為變革三部曲,《天才創造世界》探討的是自我管理和提升,《新零售時代》探討的零售業態的改變;這五本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未來商業趨勢。


※華為正式宣布:6000億!巨頭們都嚇呆了!
※比風水厲害100倍的10大驚人社會定律!
TAG:變革進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