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你閱讀了嗎?

今天,你閱讀了嗎?

夜未央時,佔一角書我對語的空間,痴迷於方塊字組合生出的萬種風情,久之竟恍入書境,待黃粱飯熟,東方大白,方知是書香入夢而來,不禁撫書而笑。

——導語

1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 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 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 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 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 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 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知識產權。 每年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各種 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大眾節日"聖喬治節"。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里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來"名正言順"。

2

讀 書

——老舍

若是學者才准念書,我就什麼也不要說了。大概書不是專為學者預備的;那麼,我可要多嘴了。

從我一生下來直到如今,沒人盼望我成個學者;我永遠喜歡服從多數人的意見。可是我愛念書。

書的種類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決定念什麼的全權;自幼兒我就會逃學,楞挨板子也不肯說我愛《三字經》和《百家姓》。對,《三字經》便可以代表一類--這類書,據我看,頂好在判了無期徒刑後去念,反正活著也沒多大味兒。這類書可真不少,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犯無期徒刑罪的太多;要不然便是太少--我自己就常想殺些寫這類書的人。我可是還沒殺過一個,一來是因為--我才明白過來--寫這樣書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經死了,比如寫《尚書》的那位李二哥。二來是因為現在還有些人專愛念這類書,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頂好,我看是不管別人;我不愛念的就不動好了。好在,我爸爸沒希望我成個學者。

第二類書也與咱無緣:書上滿是公式,沒有一個「然而」和「所以」。據說,這類書里藏著打開宇宙秘密的小金鑰匙。我倒久想明白點真理,如地是圓的之類;可是這種書彆扭,它老瞪著我。書不老老實實的當本書,瞪人幹嗎呀?我不能受這個氣!有一回,一位朋友給我一本《相對論原理》,他說:明白這個就什麼都明白了。我下了決心去念這本寶貝書。讀了兩個「配紙」,我遇上了一個公式。我跟它「相對」了兩點多鐘!往後邊一看,公式還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們「相對」下去,它們也許不在乎,我還活著不呢?

可是我對這類書,老有點敬意。這類書和第一類有些不同,我看得出。第一類書不是沒法懂,而是懂了以後使我更糊塗。以我現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歲的時候,我現在滿可以作聖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明白完了,緊跟著就糊塗了;昨兒個晚上,我還挨了小女兒--玫瑰唇的小天使--一個嘴巴。我知道這個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兩歲。第二類書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紙上沒印著一句廢話;懂不懂的,人家不鬧玄虛,它瞪我,或者我是該瞪。我的心這麼一軟,便把它好好放在書架上;好打好散,別太傷了和氣。

這要說到第三類書了。其實這不該算一類;就這麼算吧,順嘴。這類書是這樣的:名氣挺大,念過的人總不肯說它壞,沒念過的人老怪害羞的說將要念。譬如說《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羅馬的悲劇,辛克萊的小說,《大公報》--不知是哪兒出版的一本書--都算在這類里,這些書我也都拿起來過,隨手便又放下了。這裡還就屬那本《大公報》有點勁。我不害羞,永遠不說將要念。好些書的廣告與威風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認那些廣告作得不錯,誰管它威風不威風呢。

「類」還多著呢,不便再說;有上面的三項也就足所證明我怎樣的不高明了。該說讀的方法。

怎樣讀書,在這裡,是個自決的問題;我說我的,沒勉強誰跟我學。第一,我讀書沒系統。借著什麼,買著什麼,遇著什麼,就讀什麼。不懂的放下,使我糊塗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不客氣。我不能叫書管著我。

第二,讀得很快,而不記住。書要都叫我記住,還要書幹嗎?書應該記住自己。對我,最討厭的發問是:「那個典故是哪兒的呢?」「那句書是怎麼來著?」我永不回答這樣的考問,即使我記得。我又不是印刷機器養的,管你這一套!

讀得快,因為我有時候跳過幾頁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練習跳遠。書要是不服氣的話,來跳我呀!看偵探小說的時候,我先看最後的幾頁,省事。

第三,讀完一本書,沒有批評,誰也不告訴。一告訴就糟:「嘿,你讀《啼笑因緣》?」要大家都不讀《啼笑因緣》,人家寫它幹嗎呢?一批評就糟:「尊家這點意見?」我不惹氣。讀完一本書再打通兒架,不上算。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我自己心裡。我愛念什麼就念,有什麼心得我自己知道,這是種享受,雖然顯得自私一點。

再說呢,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工夫去細細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評。「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這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因此,設若我真去批評,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讀自己的書,不願談論自己的書。「兒子是自己的好」,我還不曉得,因為自己還沒有過兒子。有個小女兒,女兒能不能代表兒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別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擁護,特別是在家裡。但是我准知道,書是別人的好。別人的書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給我一點我不知道的東西。自己的,一提都頭疼!自己的書,和自己的運氣,好象永遠是一對兒累贅。

第五,哼,算了吧 。

3

今天,你閱讀了嗎

此幸福,彼幸福:楊絳《我們仨》

《我們仨》楊絳在92歲時所著。該書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媛、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作者為讀者講述了"我們仨"共同走過的一段悲愴而溫暖的旅程和一個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全書想要向讀者表達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護所。

「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

《雷雨》原作者曹禺,該劇完全運用了三一律的戲劇結構,描寫了兩個家庭中的八個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卻牽扯了周魯兩家幾十年的恩恩怨怨。本劇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簡練含蓄,人物各具性格特點,潛台詞極為豐富。《雷雨》是戲劇家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

「我冷啊,快用你熱的胸膛溫暖我;我倦啊,想在你的手臂里得到安息!」

「心頭火熱,渾身,依然是冰涼的!眼淚就冒出來了,這一天的希冀又沒有了。」

「我們本該共同行走,去尋找光明,可你,把我留給了黑暗!」

溫柔而堅強

夏洛蒂·勃朗特

︽簡·愛︾

《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

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生命太短暫了,不應該用來記恨。人生在世,誰都會有錯誤,但我們很快會死去。我們的罪過將會隨我們的身體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這就是我從來不想報復,從來不認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靜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臨。」

「如果別人不愛我,我寧願死去而不願活著——我受不了孤獨和被人憎惡。」

「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辦法——同樣,報復也絕對醫治不了傷害。」

小編有話說:用書塑身,享用一生;以書會友,天長地久。世界讀書日就要到了,希望大家拿起紙質書,感受閱讀的溫度。

感謝瀏覽

歡迎評論、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空文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青空文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