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賽麟馬建軍:以更務實的態度打造產品

對話賽麟馬建軍:以更務實的態度打造產品

談到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人們最關注的往往是「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和「新能源」幾個關鍵詞。對於進入中國市場不久的賽麟汽車而言,2018年是戰略布局中尤為關鍵的一年,在人們最關注的幾個方面賽麟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和進展呢?

近期我們有幸採訪到剛剛出任賽麟汽車新科技應用總監的馬建軍先生,就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兩個課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在過去近20年時間裡,馬建軍先生的工作涉及汽車電子系統、車聯網、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等方面。

馬建軍先生歷任哈曼國際創新技術研發總監、延鋒偉世通電子科技公司總經理,曾負責哈曼全球創新工程的「智能駕駛+車聯網」業務,期間他領導哈曼創新工程對外合作部門和OEM團隊及多所高校(如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建立聯合研究實驗室,並與百度、騰訊、阿里、IBM、三星、Google、蘋果、ADT等頂級互聯網和雲計算公司開展合作。他也曾領導了延鋒偉世通在中國的全部研發團隊,在音響娛樂、儀錶、座艙域控制器、HUD(抬頭顯示)、電池管理系統、空調控制器、車身控制器、車聯網、ADAS和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等多個汽車電子業務領域做出傑出貢獻。

這樣一位走在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研發領域最前沿的人,為什麼會選擇賽麟呢?他給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務實。

「目前國內湧現很多造車新勢力,但大部分都只談理想。賽麟雖然進入中國不久,卻最為務實。」在賽麟35年的造車歷史中,始終堅持追求極致,打造出了一批優秀的產品,如旗艦車型賽麟S7和最新的賽麟S1。馬建軍先生坦言,對汽車品質的追求與賽麟不謀而合,希望能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打造更多精品,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

(賽麟S7)

(賽麟S1)

要想更好地服務於消費者,在當前人們最為關注的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方面,賽麟就要投入更多的力量。那麼國內的市場和環境,到底適合發展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嗎?答案是肯定的。

事實上在智能互聯方面,馬建軍先生認為,我國相比國外擁有更為廣闊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環境,在某些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例如,國外一些車企還處於把信息導入汽車的階段,而我國一些車企已經實現了信息與汽車產品一體化。同時,我國一些互聯網的內容、技術和服務在世界範圍內是領先的,比如常用的支付寶、微信和滴滴出行等。

而在自動駕駛方面,我們則需要打造本土化的產品。Google的自動駕駛已經開啟商用,但如果把它的系統直接嫁接到中國並不能成行。馬建軍先生稱:「全世界有兩個國家一定要去做自動駕駛的大規模路試,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印度。因為中國和印度不僅沒有自動駕駛相關法規,而且路況環境複雜。如果沒有法規依據,自動駕駛系統是不被法律允許上路的;如果不進行大規模本地路測調校,海外的自動駕駛方案也無法適應中國複雜的路況環境。」

不過,馬建軍先生對我國發展自動駕駛充滿了信心,「我認為中國有機會做出適應本土的自動駕駛產品,外來的產品反而可能水土不服。無論是政府支持層面、資金層面,還是市場和環境層面,我們在中國做本土的自動駕駛產品是有很大優勢的,也是很有競爭力的。同時我相信中國政府將會很快推出相關法律法規來推進中國自動駕駛的商業化。」

有了適宜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發展的大環境,堅持以務實態度打造產品的馬建軍先生在加入賽麟後,又將如何推進賽麟在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方面的發展呢?

「要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尊重用戶體驗,協同推進智能化和個性化。」馬建軍先生提出,「賽麟汽車研發總院下設有一個單獨的『智能互聯電氣工程院』,我們有一支專精的隊伍在做相關產品的研發。關於產品,我的設想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在智能互聯方面,基於互聯網內容的引進和用戶體驗的提升,我們希望打造出適應當前社會快節奏的產品;其次在自動駕駛方面,我們希望給用戶帶來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產品。」

當前很多造車企業在談到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時,更多的是模擬演示或拋出一些噱頭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而賽麟始終追求的是打造出落地的產品。馬建軍先生認為,賽麟的交互系統應該是保證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獲取想要的信息,它像一個私人助理,經過大數據分析,只推送用戶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讓他們在繁雜冗餘的信息中進行選擇。

在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持續快速發展的今天,馬建軍先生不改初心,始終堅持以務實的態度做產品,堅持以人為本,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我們期待馬建軍先生為賽麟帶來更多新的變化,期待賽麟更多更好的汽車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汽車觀察 的精彩文章:

與馬斯克一起開腦洞:AI比核武器還恐怖,火星移民指日可待?
反轉了?安全員玩手機分心,優步案到底是人禍還是技術不成熟

TAG:每日汽車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