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救還是冒險-太平天國北伐的目標是奪取京師嗎?

自救還是冒險-太平天國北伐的目標是奪取京師嗎?

特約作者:路過蜻蜓

鴉片戰爭後,1853 年 5 月,太平天國領導人楊秀清派李開芳和林鳳祥率兵出征北伐,那麼出軍北伐的最終目標僅僅是為了解決江南和江北兩大營對天京的圍剿?還是為了攻打北京,徹底地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1. 戰略環境

1853 年3 月19 日, 太平軍攻佔南京(改名天京),擁眾百萬,戰兵十餘萬人。當時, 他們一面佔領天京外圍的重要軍事據點,作為天京的屏藩;一面繼續向周圍擴大疆土,派得力幹將向東挺進,力克鎮江和揚州。

清政府也展開反擊, 3月 27 日, 向榮率部一萬七千餘人在太平軍攻克南京後尾隨而來,「至江寧板橋, 阻賊(太平軍———下同)壘土城, 繞道秣陵關, 駐東路孝陵衛」,建立江南大營。4 月16 日,「陳金綬, 勝保自六合至揚州,營帽兒墩, 琦善自浦口繼至, 營雷塘集」,距城均僅數里, 建立江北大營。 這兩個清軍大營成為天京的肘腋之患。江南、江北大營是自武昌戰場尾隨而至的兩支敵軍主力部隊, 但清政府用於剿滅太平軍的兵力遠不止這些。

江南江北大營

在得知太平軍佔領南京的消息後, 清政府立刻從四面八方抽調大量兵力向天京方向集結, 圖謀將新生的農民政權扼殺在初生階段。 清軍「 實在赴剿及調備兵二萬五千名」,雙方隨即發生圍剿和反圍剿的殊死搏鬥。

《中興別記》卷六里有這樣一段記載:在武昌時「洪秀全謀分股踞城御追師, 親率眾趨淮安, 進取河南會城, 踞為偽都, 經營北

路。」

李秀成追述:「此時天王與東王尚是計及分軍鎮守江南,天王心欲結往河南, 欲取得河南為業。」因聽一湖南老水手一言故而改從,「後即未往, 移天王駕入南京。」

《李開芳供詞》里說:「洪逆在廣西, 便欲到南京。 到南京意欲不動, ……」。

從這三則材料可以看得出, 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早已做好定都的打算,甚至還在廣西的時候就「欲到南京」。 不管是「 取得河南為業」,還是最終選擇了南京為都城, 在被清軍處處包圍的情況下, 至少攻佔北京, 推翻清政府這樣的打算在當時還沒有時機付諸實施。

太平軍北伐

此外, 太平軍3 月19 日攻佔南京, 而北伐軍是從 5 月 13日林鳳祥、李開芳率軍自浦口登陸北上開始, 顯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在天京被圍困威脅還沒有解除的情況下, 毅然派兵直搗清軍老巢, 即攻佔北京, 推翻清政府, 也就是部分學者所說的「北伐攻佔北京論」是不合情理的, 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出動數10萬大軍的西征戰役相比,北伐軍只有2萬人,所以學術界一直認為,北伐軍只是一支用於牽制清軍八旗主力南下的偏師,據《清史稿·洪秀全》記載, 在北伐軍出師之前, 洪秀全曾指令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將領, 要他們「 師行間道, 疾趨燕都,毋貪攻城奪地糜時日。」這個指令用意十分明確, 要北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疾趨」清軍心臟地區, 而不是攻城奪地。 即使為了軍隊的補給而攻城, 也不能過多的消耗時間, 更不能與清軍打陣地站。

在北伐軍起程後不久, 即 1853年 5 月 18日, 楊秀清給北伐軍下了一道誥諭, 說林鳳祥等:「爾等奉命出師, 官居極品, 統握兵權, 務宜身先士卒, 格外放膽靈變, 趕緊行事, ……諭到之日, 爾等速急統兵起行, 不必懸望。 勉之慎之!」楊秀清誥諭的精神實質和洪秀全的指令是一致的, 都是要「疾趨」和「 趕緊行事」。「 趕緊行事」,「速急統兵起行」說明了林鳳祥、李開芳等人領兵北上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江南、江北大營和源源不斷從各地調集而來的清兵對太平天國的壓力。太平天國此時急需改變現狀, 緩和一下當前的軍事危機。而北伐正是洪秀全、楊秀清用來解除這種軍事壓力的一劑良藥。

北伐的太平軍

綜上,太平軍北伐的真實意圖:北伐軍之目的, 不在於大舉進攻北京, 而只是作為牽制之師,分散清軍北方兵力, 使其不能大舉南下進攻太平軍, 如此則北伐之役究是成功的。


高麗金:《淺議中國近代史上的五次北伐》

華強:《太平天國北伐的兩個問題研究》

代華:《太平天國北伐新論》

俞國:《淺析太平天國北伐失敗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枚明粉 的精彩文章:

死神手中的鐮刀:馬克沁機槍在第一戰中的突破性運用與在中國的異變
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的失敗是由於丁汝昌的列陣失誤嗎?

TAG:一枚明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