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俄國航空工業為何如此強大?曾極其渴望航空器,為之傾盡全國財力

俄國航空工業為何如此強大?曾極其渴望航空器,為之傾盡全國財力

文 | 郭曄旻

俄國航空工業為何如此強大?曾極其渴望航空器,為之傾盡全國財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飛機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有著明確的答案——美國的萊特兄弟。但對於特別是蘇聯時代的俄羅斯人來說,這一榮耀理當屬於自己的同胞——亞歷山大·費道洛維奇·莫柴伊斯基。據說,這位沙皇俄國的海軍軍官在1881年製作了一台長約14米,翼長約10米、翼寬14米的飛行器,並在1883年2月22日於彼得堡郊區進行了試驗。按照俄國人的說法,在此之後,「考慮到軍事價值,對試驗進行了保密」。由於這個原因,「俄羅斯學者在這些新發現中的權威地位,為西方學者和歷史家們恬不知恥地否認了」……

拋開其中情緒化的話語不論,俄國人對於航空器的渴望是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雖然相較同時期的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等其他歐美國家,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經濟整體落後,工業基礎薄弱,但航空工業卻是一個例外。1909 年,俄國第一家以航空產品製造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俄國第一航空公司」在彼得堡成立。該公司在初始階段以小批量生產法國授權許可的機型為主,積累了一定經驗後努力開展新機型的研發工作,不久就生產出了20世紀俄國航空史上第一架自主研發的量產飛機,即「俄羅斯 A」型飛機。

俄國航空工業為何如此強大?曾極其渴望航空器,為之傾盡全國財力

1955年7月22日,等待起飛的參加解放日慶典表演的波蘭空軍的Lim-1 戰鬥機大隊

另一種「伊里亞·穆羅梅茨」飛機是沙皇俄國航空工業的驕傲。這種飛機裝4台發動機,單台功率140馬力,時速135公里,升限4000米,可載七名機組人員和800公斤炸彈;此外還裝有火力很強的7挺自衛機槍,其機艙內部裝載彈藥、乘員職責分開等設計,已經基本具備現代轟炸機的主要特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前線俄軍接收了近百架這種飛機。到十月革命前,俄國已經約有15個工廠和作坊從事飛機生產,這些工廠和作坊分布在莫斯科、彼得堡、敖德薩和里加等地。所有這些航空工廠僱用的職工人數近一萬人。

十月革命勝利之後,新生的紅色政權敏銳地意識到了航空工業的軍事價值。就在蘇維埃政權成立的最初日子裡,人民軍事委員會便成立了航空委員會。1918年5月,蘇俄成立了工農紅色空軍管理總局。同年6月,人民委員會頒布航空企業國有化法令,國家行政管理人員全面控制了航空工業的組織工作,從此將其納入了舉國體制之內。1918年1月,列寧在接見航空委員會的代表時更表示,蘇維埃俄國應當有它自己的空軍。他還強調說,航空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本世紀最重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此番話無疑預示著,蘇維埃政權不僅將航空工業當作是增強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大武器,同時將其視為凝聚國家力量的精神工具。

俄國航空工業為何如此強大?曾極其渴望航空器,為之傾盡全國財力

1941 年,伊果爾·斯科爾斯基試飛四發雙翼的「伊里亞·穆羅梅茨」飛機

到了1929年6月,蘇共中央委員會在「關於蘇聯國防形勢」的決議中指出:「應該承認,在過去五年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組建了紅色空軍。蘇共中央認為,近幾年內紅色空軍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儘快提高質量,使之達到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水平。竭盡全力來培養、造就和擴大我們蘇維埃自己的科研設計力量,尤其在發動機製造方面。」這樣一來,舉全國之力快速發展航空工業這種科技含量高的工業部門,以滿足軍事需求就成為蘇聯政府的迫切任務。因此,航空工業的資金總投入在20世紀30 年代初期增長了一倍,使得「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頭四年里,蘇聯航空工業總計生產了4289架飛機」。1936 年,蘇聯國家經濟建設的整體預算約為148億盧布,而航空工業總局得到了其中1/3(近50億盧布)。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蘇聯航空工業總局根本就不曾制定過民用產品生產計劃,其所有的生產資源都只為國家的軍事目標服務。

到二戰結束時的1945年,蘇聯航空工業人民委員部已下轄企業171家,擁有金屬切削機床近10萬台,從業人員超過71萬人。此時的蘇聯航空工業體系已趨於成熟完善,成為國家軍事工業綜合體的重要支柱。更不用說,強大的航空工業本身就是蘇聯這個國家躋身世界強國的標誌之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出仕無門的李白,初到長安都找過誰?盛世之下的孤獨飲者
古代中國是如何繪製地圖的?世界最新測繪技術在明清陷尷尬境遇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