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雨生百穀,萍水相逢

雨生百穀,萍水相逢

穀雨

 穀雨

平胡秋樂 

00:00/04:08

2018年4月20日,穀雨。

雨生百穀,物生清靜。

這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此時的南方,

楊花落盡,子規啼鳴。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陽光日漸隆盛,

雨水也多了起來。

品一品杯盞中的雨前茶,

想起千年之前的造字法。

四季,是人間一個小小的輪迴。

等春光逝去,夏,就要來了。

穀雨傳說

GIF

物候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中,自雨水候,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古人認為,「雨生百穀」,此時最重要的物候之一就是布谷鳥開始唱歌,它的叫聲既是「布穀布穀」,人們聽起來就又是「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先民因此稱此時節為「穀雨」。

倉頡說

穀雨節令的由來,有雲源自倉頡造字,黃帝於此日頒詔嘉之,天降穀米如雨,故得名;亦有「穀雨,谷得雨而生也。」(出自《群芳譜》)。

文字的創造開啟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百穀生則眾生得以養,兩者皆有著萬物伊始,生生不息的非凡意義。

GIF

傳說,黃帝時代的能人倉頡造出了文字,天上的玉帝決定用金人重獎他。可倉頡認為,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不配受這樣的獎勵。

某天,倉頡正在酣睡,夢中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什麼?」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第二天,天上突然向下落穀粒,比雨點還密,鋪遍了山川平地。

這時,倉頡忽然想起夢中的情景,便急忙去給黃帝報告。黃帝聽後,深感倉頡的功勞應該大力表彰。於是,他把下穀子雨的這天定為一個節日——即穀雨節,從此延續到今天。

牡丹說

GIF

相傳穀雨是一個痴情郎的名字,唐高宗年間黃河決堤,穀雨在洪水中奮力遊了三個時辰,好不容易救起一棵緋紅的牡丹。兩年後,穀雨母親病重,一位紅衣姑娘天天送葯,卻在穀雨母親病癒後不見了。

穀雨四處尋找,終於在百花莊園找到了變成牡丹的姑娘,姑娘答應「待到明年四月八,奴到谷門去安家」。

最後,穀雨去世被葬在百花園中,牡丹仙女也在此安家,每逢穀雨時節開放,表示對穀雨的懷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穀雨花」。

穀雨三候

初候 萍始生

浮萍開始生長。

二候 鳴鳩拂其羽

布谷鳥飛來飛去的鳴叫,急著催人們趕緊務農。

三候 戴勝降於桑

戴勝鳥喜歡停歇在桑樹上,是因為到了蠶生長的時候。

雨生百穀

穀雨時節,江南之地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恰逢此時「雨頻霜斷氣清和,柳綠茶香燕弄梭。布穀啼播春暮日,栽插種管事諸多。」雨生百穀,作物茁壯成長,夏長,秋收的好光景指日可待。

穀雨習俗

穀雨期間,各地風俗,豐富多彩。

祭倉頡

穀雨祭祀倉頡起於何時無人考證,在陝西白水,穀雨這天公祭或民祭倉頡歷經數千年,而約定成俗。

禁蠍

清乾隆六年《夏津縣誌》記:「穀雨,硃砂書符禁蠍。」舊時,人們在穀雨日畫張天師符貼在門上,名曰「禁蠍」。

漁家祭海

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穀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穀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穀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走穀雨

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

賞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每逢穀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等地都有觀賞牡丹的盛會,及至入夜,觀游一天的人們便懸燈宴飲,花意盈盈,人們稱之為「牡丹花會」。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暮春時節的牡丹,傾國而傾城。

喝春茶

有諺語說:「清明見芽,穀雨見茶」。穀雨時節,氣候溫暖濕潤,是採茶制茶的大好時機。此時採制的茶稱「穀雨茶」,又名「二春茶」。穀雨茶雖是新茶,用季節之火煮沸,品後有如陳年老窖,沾唇即醉。

食香椿

《春菜》:「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從漢朝開始,香椿就和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

香椿又名椿芽、香椿頭,古名栲、虎眼,是香椿樹的幼芽。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送春詩

穀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家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

迎夏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下個節氣即為立夏。夏是大,萬物壯大偉岸,繁茂蔭庇人類稱為「夏」。

中國的24個節氣,每一個都像是一幅濃縮的山水畫卷,蘊含著萬物生長的東方哲理。穀雨時節,風清新葉影,鳥鳴殘花枝。繁花卻在席間,以另一種更璀璨的方式得以重生。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愛春之人自然惜春,而春光易逝,難免帶來些許煩愁。但春景之後,尚有夏秋冬,正如古人所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煩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每個人的一生,

都和節氣相守到老。

內容為觀澄編輯整理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念緣 的精彩文章:

每個國人都應該記住他們的名字

TAG:一念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