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張靚穎離婚:你的家庭里,藏著你未來婚姻的模樣。

張靚穎離婚:你的家庭里,藏著你未來婚姻的模樣。


近日,張靚穎和馮珂離婚的消息上了熱搜榜,網友們喜大普奔,在留言區紛紛評論:你值得遇到更好的。


 




兩人的感情從開始就不被人看好。當年,馮軻還沒有離婚,就開始對張靚穎展開了猛烈攻勢,卻讓她苦苦等了他十二年。




直到張靚穎在演唱會上向他大膽示愛,「從18歲到30歲,有一個人不斷陪著她保護她。12年了,我不想一個人過了,你要娶我就上台吧!」,他在台上顯得很難堪,迫於輿論壓力才娶她到家。

 




張靚穎憑藉自己的聰慧和實力,在歌壇上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人,但在感情生活方面卻一直不盡人意。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在童年期沒有得到父親的疼愛,安全感缺失。




於是她一生都在尋尋覓覓一個像爸爸那樣,能無條件呵護她,包容她,疼她愛她的男人。






當大她十二歲的馮軻出現後,她所有對男人的期待都被滿足了。


 


所以,即使頂著「小三插足」,「父母反對」的罵名和壓力,她還是毅然選擇嫁給了這個母親眼裡的「渣男」。




然而,婚後感情生活淡漠,常年分居兩地,據爆料稱她的資產被轉移至馮軻名下。最終,她心力交瘁,無力挽回,以離婚草草收場。

 


張靚穎結婚前對馮軻的缺點選擇性失明,暴露出一個現象:原生家庭的問題,是有多麼可怕。






我們從小生活,成長的那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




好的原生家庭是父母恩愛,家庭和睦,孩子體會過真正的愛,也學了會如何去愛,所以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在湊合的父母關係下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的,也要花很多時間去拒絕那些糟糕的。


 


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張靚穎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對方比她年長較多,所以她非常貪戀對方對她的好,用於彌補自己在童年時期缺失的父愛。


 

研究表明,兒童在嬰幼兒時期,需要獲得一種排他性的愛,就是「我是第一重要原則」,如果我跌倒了你要第一時間扶起我,即便你現在在做任何事情我都是最重要的。


 


但很多孩子,尤其是八零後,由於父母工作忙,他們沒有得到過這種第一安全感,那麼乃至於長大之後呢。她在一個男人身上如果獲得了這種所謂的第一安全感,那麼她對這個讓她獲得第一安全感的人,就會有一種媽媽般的感覺。


 




張靚穎的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與丈夫離婚了,她一個人在運輸公司上班,起早貪黑,生活艱苦。所以,工作忙碌的母親對兒時的張靚穎來說,並無法給與到她第一安全感,反而成年後在馮軻身上獲得了這種如媽媽般的第一安全感。




然而,我們都知道,媽媽做錯任何事,在孩子面前都不是錯事。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馮軻做了任何不好的事情,她都會選擇性的忽略,因為她看不到媽媽身上的缺點。


 


我們曾對100個婚姻瀕臨崩潰的個案進行調查:其中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佔61%,其中約有52%以上的人來自父母長年吵架,酗酒,有外遇,有家暴的家庭。

 


即使是身處於混雜的娛樂圈的明星藝人,也很少能處理好這種衝突。於是隔三差五,就會爆料出某某離婚,出軌,分手的新聞。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而導致愛情不順利的明星們:




1.王寶強:


原生家庭不匹配,容易讓人愛得卑微




王寶強的妻子馬蓉出軌,離婚大戲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不解,為什麼對老婆百依百順,標準好男人的王寶強,最後會被戴上綠帽子?


 


《爸爸去哪兒3》中,有這樣一個鏡頭,王寶強在摸妻子手摸對了之後,說:「開玩笑,我臉上有你這個手多少個巴掌印,我還不清楚?」


 




王寶強可謂標準的農村鳳凰男。一方面,在他與馬蓉的婚姻中,始終有一種不對等的關係。無論他多出名,多有錢,都難掩內心的自卑感。




在愛情中過分的忍讓,放棄,退避,都是在告訴對方我的底線很低,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最終這種不平等愈演愈烈,以崩塌和破滅結束。


 


另一方面,據調查顯示,個性和價值觀不同,是導致離婚第一大原因,其次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諧。


 


所謂價值觀不同,就是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人的個性,價值觀是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特別是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


 


婚姻不是男女雙方的事,而是背負著兩個家庭,甚至家族利益的沉重包袱。我們經常說的門當戶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價值觀的匹配。






兩個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差異較大的人,對很多事情的想法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你喜歡去吃高檔日料,他喜歡在路邊吃酸辣粉。跟價值觀不匹配的人戀愛會讓你感到疲憊和痛苦。


 


雖然原生家庭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但是價值觀卻是可以通過後天的社會化培養所改變的。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讓自己在愛面前抬起頭來,樹立起自己的框架。


 


2.葉璇:


受原生情結的影響,


沿襲了母親對婚姻和愛情的理解




葉璇曾是名副其實的美女學霸。她在美國就讀高中時就獲得「小諾貝爾獎」之稱的ISEF世界青年科學競賽植物學一等獎!




高中畢業時,120門功課全A,排行紐約市第一名,哈佛大學等多所常春藤名校向她拋出橄欖枝。到後來參加TVB華裔小姐奪得冠軍,才放棄讀大學,進入娛樂圈。


 


然而這樣的高智商美女,在結識小默先生後,秀恩愛異常高調,公開秀出給男朋友的備註「最心愛的JJ很大的寶寶」,種種不端行為遭到網友非議,連王思聰也發微博吐槽「聽說是被下降頭了……」 






葉璇在14年的時候接受了鳳凰視頻的採訪,採訪中葉璇說,「我媽媽十八歲就生了我,她不許我叫她媽媽,因為她很年輕,有很多男朋友,都是帥哥,她喝醉酒了就會打我,打完了她自己就哭,又抱著我哭,特別的無助……」




或許是沿襲了母親對婚姻和愛情的理解,在戀愛後的葉璇,智商變得異常堪憂,在很多觀眾心中形象大打折扣。






我們耳濡目染的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潛移默化的繼承了它,在內心構建了原生家庭的模型,並不自覺地應用到婚姻,交友等方面。




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習慣和思維模式叫做「原生情結」,每個人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開始自己的成長曆程的。




比如,在父親對母親呼來喝去,說話粗魯的家庭,兒子很少能體貼溫柔;在母親對父親挖苦抱怨的家庭,女兒很少能對男性給予尊重。


 


很多時候,原生家庭就像一根隱形的藤蔓,看似無形,卻將我們的過去緊緊纏繞,又影響著我們走向未來。


 


如果你也是和葉璇一樣,受著「原生情結」的影響,代代相襲,進入無法掙脫的死循環,那麼你也不要絕望,你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降低或者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




3.馬景濤:


家庭關係方點陣圖出錯,導致莫名其妙離婚




馬景濤與小自己二十歲的第二任妻子吳佳尼離婚。過去兩人經常在微博曬兩個兒子的幸福家庭照,突然宣布離婚,讓眾人驚訝不已。然而,更讓人驚愕的是他離婚的理由——為了和弟弟追逐夢想而離婚。


 


這個昔日瓊瑤劇金牌演員,在他弟弟出獄後,在微博發了一篇手寫長文《十年一覺愚公夢》,寫到「我的弟弟終於重獲自由,作為哥哥要傾畢生之力和你一起東山再起……我必須自己獨立去完成這個未圓之夢……」 






當時離婚聲明一出,讓所有人都有點莫名其妙。「為了弟弟的夢想而離婚」這個理由在混亂的娛樂圈裡顯得尤為清新脫俗,讓人直呼:看不懂啊!


 


但其實,弟弟馬景珊的入獄一直是馬景濤心裡的一根刺。在1995年弟弟馬景珊向哥哥馬景濤借錢,卻被心情不好的景濤罵了一頓(想像一下「咆哮王子」的攻擊性),沒借到錢的馬景珊就去綁架勒索,被判了將近15年。






期間馬景濤照顧弟弟的兒子,而馬景珊則在監獄裡與兒子一起考上了台灣的東吳大學哲學系。2004年,馬景珊在假釋期間再次犯下搶劫罪,第二次入獄後,馬景珊搞起了文學創作,在監獄裡接連出了三本書,還獲了獎……


 


從手寫信中可以看出,弟弟的入獄,讓他一直有一種深深的愧疚感,而這種對原生家庭的愧疚感讓馬景濤搞錯了家庭方點陣圖。


 




家庭關係方點陣圖是一個一圈一圈的圖形,中間是一個小圈,這個小圈是一個核心,就是夫妻。在這之外是另一個圈,這個圈內就是各自的父母和孩子。這層圈外的另一個圈就是親戚,叔叔伯伯姑姑姑父等


 


如果我們想擁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大家庭和小家庭,就要遵循家庭關係中這樣的一個法則:後出現的家庭要優先於先出現的家庭,即我們的小家庭要排在大家庭之前。

在大家庭當中,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先鞏固小家庭的關係和地位。


 


很多婚姻中的衝突和不幸,究其原因是家庭方點陣圖出了問題,沒有分清大小家庭的主次,以至於讓馬景濤不惜犧牲自己的小家庭去成全弟弟。




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過,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和諧,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因為,如果小家庭不穩定,必然不會有過多的精力幫助大家庭。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但是,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不代表你就一定不幸福,只要你懂得如何經營原生家庭和婚姻的關係就行。




想要知道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經營一份完美的夫妻關係,為孩子創建和諧的生長環境嗎?快來掃二維碼,添加情感顧問諮詢吧~






長按二維碼


添加專屬情感顧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絳妖精 的精彩文章:

你經常聽到的一對一諮詢,到底有什麼?
前任結婚了,她們說新娘和我很像…

TAG:絳妖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