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了4個閨女的王大媽VS生了4個兒子的李大娘

生了4個閨女的王大媽VS生了4個兒子的李大娘

GIF

書| 董小姐

1

重男輕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大清朝已滅忙N年,但這種傳統卻一直保留到現在,任歲月洗禮,時代變遷,他的影響力都絲毫不減,尤其部分農村(在此聲明,絕無半點對農村的不敬之意,我就是地地道道農村的孩子,我無比愛我的家鄉)。誰家要是沒個兒子,甭管你家多有錢,在別人眼中都是不完整不幸福的,我每每聽到這種言論的時候都無比的想要給他們敲敲黑板,上上課,但我也知道,這些都沒用,一個人的思想和見識是跟隨他年齡一起長在命里的東西,一時半會根本改變不了。

王大媽和李大娘是我們家一左一右的鄰居,平時沒事經常跟我媽一起聊天曬太陽,我每次回家的時候都會給媽買些好吃的,老太太像如數家珍似的拿出來給他的兩個小姐妹一起分享,當然好的關係都是有來有往,王大媽也會經常把孩子們給他買的東西送一些給我媽,李大娘生活清貧一些,沒有那麼多新鮮玩意,但每次我回家他都會拿些他腌的鹹菜給我帶著,我懂得她的心情理解他的處境,所以從來都是欣然接受。

其實李大娘家裡條件也不差,4個兒子也都安了家,照理說是安享晚年的幸福時刻,但李大娘家門口卻向來都是冷冷清清,沒有溫度,4個兒子都只顧著自己的日子,很少關心李大娘的生活,逢年過節遇上親戚們來串門家裡才算熱鬧些,平時很是冷清。

老一輩人說養兒防老,現在人說閨女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想當年生了4個女兒的王大媽沒少受生了4個兒子的李大娘的排擠,這話就要從他們年輕的時候說起了。

2

王家和李家是同一年一前一後的娶的媳婦,半年後也相應懷孕,李家生了個閨女,王家生了個兒子,雖說都是添丁進口的喜事,但李家喜得貴子,明顯的要高興許多,李家公婆更是高興的合不攏嘴,原本對生個女兒也沒啥的王家,在李家的對比下驟然暗淡很多,公婆嘴上沒說,心裡也多少也是有些不舒服,有一種幸福來源於對比,這道理不分古今。如果說這是一場較量,這一仗,李家贏。

兩年後,兩家媳婦再次懷孕,這一次王大媽就緊張多了,頭胎是個丫頭沒什麼,這一次一定要爭氣生個兒子,王家婆婆也沒少念叨,「等我大孫子出來,看她李老太太還能在我跟前再嘚瑟。」但人算不如天算,王大媽又生了一個女兒,而那邊李大娘沒過了幾天又添了大胖小子,王家婆婆嘆了口氣,搖搖頭走了,這一仗,王大媽又敗了。

接下來,兩人像約好了一樣,每次懷孕都相差不了幾個月,最終在王家連生了4個閨女,離家連生4個兒子以後,兩人同時放棄了生育這一偉大功能。在那個年代,王大媽是村裡唯一一家沒有兒子的家庭。因為年齡相仿,住得近,再加上對比鮮明,村裡人但凡提起這一位必然會帶著那一個,所以年輕時候的王大媽沒少受氣,不管是家裡的還是外人的,可以說是飽嘗酸甜苦辣,受盡冷嘲熱諷。李大娘就不一樣了,母憑子貴,生了4個兒子的李大娘家裡家外風光無限,談不上多幸福,但也因這4個兒子輕鬆了不少。

3

時間是一劑良藥,慢慢的孩子大了,王大媽也不在乎誰再說什麼了,任誰明裡暗裡諷刺說笑,也不爭不吵不哭不鬧,低頭過自己的日子,養自己的娃。說來也是欣慰,王大媽家的4個閨女一個比一個爭氣,4個閨女3個大學生,大姐沒讀書也是因為當時沒人幫忙帶孩子,做大姐的就理所應當的承當了半個媽的角色,但大姐樸實能幹的性格並沒有讓他因為沒有讀書而過的蹉跎,結婚後和老公一起做了點小生意,兩個人勤勤懇懇,童叟無欺,生意越做越大,房子車子票子早已實現了自由。

其他的三個女兒也都在外面工作、結婚,安居樂業,過著有品質的生活。4個孩子深知母親的辛苦以及這些年來遭受的冷眼,所以格外的孝順和懂事,不管是在身邊的大姐還是在外面工作的其他3姐妹都會隔三差五的回來看看老母親,有時間帶著王大媽去旅遊,吃穿用度都盡心儘力,王大媽不喜歡住在城裡,幾個女兒就把老家的房子修改了一番,裝修的舒適自然,大小節日從來沒因為是嫁出去的女兒讓母親受過冷清,雖然沒有兒子,卻是村裡最溫暖的家庭。現在的王大媽再也不會受人冷眼,女兒們給他掙足了面子,小時候成績好,又懂事,長大後,工作好,有出息,熬過了最難的那幾年,以後的每一年王大媽的幸福就會多一些。

常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兒子多了不防老,這話放在李大娘身上再貼切不過,孩子們剛結婚那兩年李大娘因為幫誰家帶孩子,不幫誰家帶孩子惹得幾個媳婦都不高興,慢慢的兒子們也有了意見,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想全部攬過來,但無奈有心無力,不管怎麼安排都是吃力不討好,到處落埋怨,最後的結果是4家的孩子李大娘都辛辛苦苦幫忙帶過,但4個媳婦都說老太太偏心,沒幫他們帶孩子,各種委屈,只有李大娘自己心裡苦。

4

前段時間李大娘崴傷了腳不能動彈,給4個兒子輪流打電話,都說馬上過來,等了半天每一個過來的,最後再鄰居家的幫忙下送進了醫院,幾個兒子過來後先是解釋自己忙,然後彼此埋怨兄弟們怎麼沒過來。沒人問老太太疼不疼,就各自吵開了,從埋怨別人不來送醫院吵到誰留下來照顧老媽,從老大說結婚時母親給分的田地太少,吵到老四說生孩子時母親沒過去幫忙帶孩子……各自推脫彼此埋怨,李大娘一個人在病床上老淚縱橫,她想跟老大解釋當初地是沒分太多是因為下面還有3個弟弟壓力太大,李大娘想多種些地掙些錢讓弟弟們都能娶上媳婦過上日子,她也想跟老四說當初沒幫你們帶孩子是因為老三家孩子生病,倆人都上著班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想著你們日子寬裕些媳婦又不上班,先幫著老三家度過那個小難關。但最後,李大娘擦了擦眼淚,什麼也沒說,也許她知道,說什麼也沒用了。

可憐父母心,一輩子為兒操勞,為兒打算,她想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給你,你卻只想榨乾她最後一筆。

無意批判生兒生女哪個好,養好了都是小棉襖,養不好都是來討債的。4個兒子的李大娘現在終於懂得面子是別人的,里子才是最溫暖的。

明裡暗裡較量了一輩子的老姐妹,老了以後才發現,哪有什麼輸贏,誰沒吞咽過齁鹹的淚水,誰沒怒吼過這操蛋的人生,在人生這條路上爬滾過以後才發現,生死以外都是小事。

我想這個點,

倆老太太應該搬著小板凳準備各自回家去,

而且一定不會忘了回頭說一句:

慢點老姊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卷時光 的精彩文章: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

TAG:漫卷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