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志紅的「原生家庭論」

武志紅的「原生家庭論」

從武志紅登上奇葩大會的那一刻起,關於原生家庭的辯論就又再一次進入公眾輿論的視野。支持者「滿腹苦水」,難免就武志紅關於「傷害」、「聽話」、「溺愛」的言論對號入座,直呼「老師說的真的很對」,甚至開始思考原生家庭對人格養成的細枝末節。批判者自然不甘示弱,其中甚至不乏武志紅的心理學同行們,他們認為,武志紅,李雪,包括張德芬的書籍,反覆強調原生家庭的巨大影響,呈現出宿命論的悲觀特質,而這些特質更是自我突破的重大阻隔。

批判者反對過多閱讀武志紅的書籍,並非對其缺乏敬意,而是更多的看到武志紅、李雪們的局限性,他們認為那些文字深處依舊透露出對原生家庭的強烈情緒,他們也都還沒有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閱讀難免會陷入自怨自艾的困境。

如果你留心原生家庭的概念,近年來關於它的討論近年來從未間斷。誠然,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從自己的性格、為人處事的風格、三觀體系中找尋到原生家庭的身影。可為何有人憤懣,糾結,深陷原生家庭的桎梏中難以自拔,但更多的人卻心懷感激,憑著生命力勇敢的前行?

持與批判:內心力的博弈

也許,我們要先想想,原生家庭派、批判原生家庭派究竟是由如何的人構成。如果每個人捫心自問,什麼時候,我們會對某一言論、觀點深信不疑。大概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我們困惑,我們不明所以。痛苦於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痛苦於情感表達?痛苦於對別人,對自己過高的期待?

事實上,如果細細琢磨,我們會發現,矛盾、衝突、那些看似解決不了的問題,歸根結底可能都是因為,我是這樣的一個人,我看待問題的視角和維度可能是這樣的也可能是那樣的,我可能是個悲觀的人也可能是樂觀的,我的三觀支配著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得已、不得已的策略。而這一套完整的策略,是我們成長為人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所構成的。而家庭在這裡面究竟承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我們不知道,急切地找尋一個出口,急切地證明這個問題一定有答案,如果有一個人提出了一套完整、合理、有邏輯的理論,追隨者自然蜂擁而至。有多少信奉武志紅的人,從《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中,找到了心理認同,哪怕這些認同中存著戾氣、存著不滿。一個個「中國式家庭」、「巨嬰」的概念,何嘗不是給每一個痛苦於沒有出口的人強烈的心理安慰?

可心理安慰只能在當下,只能在每一個瞬間,它去不了未來。

批判武志紅的人常說,為什麼要把所有問題歸結到自己的家庭上?我們不是有改變自我的所有主動權嗎?我們為什麼要定義自己,為什麼要絞盡腦汁地想為什麼?為什麼不能好好的活在當下?為什麼不能好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個美好?

也許或多或少,或許你也已經看出支持者與批判者的差異性。一方內心力匱乏,不那麼自信的找出口,一方內心力強大,深知人生的真諦。但更有趣的是,內心力強弱的差別,似乎又與原生家庭緊密相連。在這樣對原生家庭指責的循環中,內心力弱的個體痛苦著,內心力強的人不以為然。兩者彷彿有著極致的對立。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人生難題,他人從外面看,也許一無所知。這個世界上,最了解自我的只有我們自己。但每個個體生而為人的目的不都是向著未來嗎?

直面:需要被看到的生命力

熟悉武志紅的人可能了解,武志紅曾在北大讀心理學碩士期間患有非常嚴重的抑鬱症,雖已痊癒,但他自己坦言,「我現在還在看心理諮詢師」。李雪同樣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疾病,幼年時的家庭陰影似乎使得她對兒童教育心理有著獨特心得。如果說他們都曾經內心力弱,雖然他們或多或少都還在思索,還在調適,可走在未來的路上,他們是成長的。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生命力,當生命力被看到的時候,它就是好的生命力,是熱情,創造力,愛,當生命力沒有被看到的時候,它就是黑色的生命力,是恨,攻擊,憤怒,破壞。」這也許是武志紅吐槽了那麼多原生家庭,做了那麼多想要告訴所有內心力弱的人的全部:眼下的痛苦會過去,只需看到生命力。

我們每個人都有生命力,或多或少,我們都有那麼幾瞬間覺得自己無法熬過,但最後都在時間的長流下一個個的通過。也許時間沖淡了事實、情緒,但更重要的是背後一直都在的生命力。有人因為高考失敗而痛苦,可多年後卻逐漸淡忘那份努力後的痛苦,有人因為失戀而痛哭,可多年後卻依舊能夠遇到今生摯愛,我們為親人離世而痛哭,為友情的冷淡而自責。

內心力弱者,在每個情緒湧上心頭時,或多或少的都以為自己的人生怎麼會這樣,我真的熬不過去了。有人患上抑鬱症,可也有人從頭再來。因為我們一直有生命力,因為我們總是要體驗這煙火人間。

正如知乎一位網友這樣談到,「剛取關了武老師的公眾號,不是因為武老師不靠譜,而是意識到自己已經成長了,不再需要從武老師的文字中汲取營養了。」知著君以為,這才是武志紅想告訴大家的全部。

共存:生而為人,註定苦行

知著君好像寫了心靈散文?不過沒關係。因為每個人來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任務,都有自己要面對的難題,都有自己要經歷的痛苦。也許你患得患失,無所適從,不善做決定,因為在成長體系的影響下,害怕任何一個決定都會帶來傷害;可有人卻告訴你怕他丫的,隨性一點,因為在對方的成長體系下,他告訴自己,人生來就是試錯的。你羨慕他人愛憎分明,可你不知道,他同樣需要面對隨性帶來的所有負面影響。

所以,如果你試著理解曾患有抑鬱症的武志紅,躺在宿舍床上幾天不下床的痛苦,如果你試著理解專註兒童心理教育的李雪,幼年時看著父母之間的破壞性關係時的痛苦,或許我們都會明白,原生家庭的概念不重要,原生家庭對人格的影響有多大也不重要,武志紅、李雪究竟是不是大忽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痛苦的那一刻,我是知道的。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痛苦,所以你的苦我也願意擁抱。因為生而為人,註定都不容易。

這或許無關內心力強弱,因為應對能力有差別。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不間斷的心理治療,有人自愈,有人求助他人。我們需要看到生命力,因為這是源源不斷的能量,但我們也需要理解,需要在支持和反駁中探索出共存,是為人的同理心,更是對人、人生的善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著網 的精彩文章:

《淑女的品格》拍不了?中國編劇對女權究竟有怎樣的誤讀
《這!就是街舞》詮釋了好隊長,但沒詮釋好舞蹈

TAG:知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