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布局水質自動監測 完善水污染防治長效機制

布局水質自動監測 完善水污染防治長效機制

政策解讀 本報記者 李海楠生態環境部日前對外通報了2018年4月份上半月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站(以下簡稱「水站」)建設進展情況指出,水站建設第一階段任務圓滿完成,7月底前將全面建成聯網。根據通報,當前一些地市工作仍然相對滯後。對此,通報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壓實責任、細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7月底全面保質完成水站建設任務。 隨著水環境改善的迫切需求,國家已經明確了對水環境監測的決心。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準確掌握和全面覆蓋各流域地表水水質監測信息,是完善環境監管機制的重要一環,更是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長效機制的重要前提。 水站布局提速積極應對水污染形勢 一直以來,水污染的嚴峻形勢不僅備受民眾關注,更是決策層決心加以整治的重點領域。2015年4月,俗稱「水十條」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實施,經過各方努力,水污染防治形勢取得改善。統計顯示,相較於2013年,2017年全國地表水水質情況好於III類水質所佔比例提高了6.3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比例下降了4.1個百分點。 近年來,圍繞水污染治理,當前已經明確了針對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體、黑臭水體、劣V類水體、入江河湖海不達標排污口水體等四類水體治理重點,由此倒逼相關的污染治理工作和生態保護工作不斷完善工作手段,並加緊構建長效治理機制。其中,開展全方位的水質監測,正是長效治理機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正是基於水污染形勢的日益嚴峻,此次水站布局才在集各方之力的基礎上,取得了積極進展。根據通報,截至2018年4月12日,959個需地方新建的水站中,除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青海部分斷面和甘肅個別斷面因處於封凍期暫無法施工外,其他842個水站已全部完成站房征(租)地、通水、通電、通訊、通路和場地平整等各項任務,順利實現站房開工建設。水站建設第一階段工作任務圓滿完成,為7月底前全面建成聯網打下堅實基礎。530個地方投資的已(在)建水站中,525個水站已落實儀器設備填平補齊和水站系統功能更新經費,佔99.1%。 而對於當前一些地市工作進展相對滯後的情形,通報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壓實責任、細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7月底全面保質完成水站建設任務。一是紮實推進水站站房建設,切實保證工程質量,嚴格廉政紀律要求,將水站建成高標準、高質量生態環境監測地標。二是國家投資、地方建設的水站還有12個沒有建成,有關地方務必加快推進。三是加快儀器設備填平補齊工作進度,確保已建水站5月底前順利聯網。四是進一步強化水站文化建設,豐富和拓展水站文化屬性,引導社會公眾走進監測、了解監測、信任監測。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傑亦在通報上批示指出,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建設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的重要內容。自去年以來,各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水站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為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望再接再厲,確保按期保質完成建設任務。 長效機制應對水污染形勢刻不容緩 近年來,隨著「水十條」的深入實施,對全國各類水體和水環境形成長效防治的需求日益迫切,這不僅事關當前水污染嚴峻形勢的積極應對,更決定著未來水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為此,諸如強化落實責任、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長效機制、推動建立流域性生態補償制度等內容均備受各界關注與呼籲,目的正是儘快形成強有力的長效防治措施,確保水環境健康長效發展。 一直主張儘快、積極開展水污染防治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水循環與水文過程研究室主任宋獻方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地表水污染以及地下水源保護的治理問題迫在眉睫。他直言,越發嚴重的地表水污染治理以及地下水源保護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排污管理不當。其矛頭可謂直指不完善、不健全的水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問題。 「相關的污水治理技術已經足以滿足治污需求,污水處理廠也覆蓋到縣級地區,污水處理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宋獻方對本報記者強調,相對於技術的完善,管理不善以及監督機制的欠缺才是最大的問題。在宋獻方看來,水污染分為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表水污染和難被發現的地下水污染。「依靠大自然的天然自凈能力和人工排污治理措施,治理地表水污染相對容易。」宋獻方提醒,真正有嚴重後患的是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問題。 宋獻方認為,地下水超采會使地下水失去天然平衡,地面的污染水與地下水交換,形成污染,這種污染是不可逆的。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形成地下水超採區164個,漏斗總面積達18萬平方公里,其中嚴重超採區面積達8.9萬平方公里。 顯然,應對水污染形勢迫在眉睫,治理更是刻不容緩。宋獻方認為,要以解決北方資源型缺水、南方水質型缺水為契機,將水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利用擺在突出的位置,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並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節約用水和水資源保護,全面提高水資源管理現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現階段,對於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健全已然有了成熟的方案,而相關內容正與此次積極布局水站設置、聯網監測密切相關。根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實施情況的報告》的相關建議,對於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健全,首先,要進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資金的投入力度。中央財政要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研究採取專項轉移支付等方式,實施「以獎代補」。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規範化發展,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促進多元融資,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其次,完善環境監管機制,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其中,充分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提高監管能力,探索實行「互聯網+監管」等新模式,來提高監管水平等表述值得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看我來說 的精彩文章:

加速產業轉型 人工智慧催生美好生活
開啟數字經濟發展新時代

TAG:新聞看我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