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泰迪熊移動融資高歌猛進,用戶數據安全或成最大隱患?

泰迪熊移動融資高歌猛進,用戶數據安全或成最大隱患?

隨著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商業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與此同時,一些數據安全方面的問題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近日,成立於2014年9月,定位於用戶手機通訊錄精準營銷服務商北京泰迪熊移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迪熊移動」)宣布完成了1.88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然而與此同時,關於其數據安全方面的問題也是不絕入耳。

就在一個月前,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此言論引起輿論軒然大波,而泰迪熊此前也被媒體爆出對用戶隱私數據進行侵犯,因此不少人對此也表示擔憂。

1

早期經歷豐富:含著數據「金鑰匙」出生?

根據網上報道的泰迪熊移動創始人姜燕北此前對媒體的介紹:

其在360在職期間就有了再創業的想法,並在就職期間為再創業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並利用在職360時候,積攢出來的兩個月假期,與不少國內手機廠商進行溝通後,在2014年9月成立泰迪熊移動。

在完成原始的數據積累後,泰迪熊移動的陌電識別和智能簡訊業務在2015年1月上線,並與聯想的ZUI 系統進行了系統底層的數據對接。

對此,行業專業人士則表示,在號碼識別這樣一個嚴重依賴於數據積累的業務領域,泰迪熊移動從成立到產品上線及在聯想ZUI上成功商用,只經歷了不到4個月,這不得不讓業界驚嘆。

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業務之前很早就有,也有很多成熟的公司,通俗的說,電話號碼標註數據的採集非常依賴用戶端的部署量,不論是預裝、後裝還是終端廠商的系統底層集成。大部分的成熟公司如360安全助手、手機安全衛士、號碼百事通,騰訊通訊錄等等都是經過了四五年的積累,才打到這樣一個數據量。」

「而泰迪熊移動在初創階段,且沒有任何現成系統也沒有任何客戶端可以用來採集數據的情況下,竟然獲得了可以支撐聯想ZUI商用的高質量數據,必然和創始人之前所在的360核心崗位所掌握的資料庫有很大關係。泰迪熊移動主要幾位創始人,在從360離職前,均深度參與了360的安全衛士產品項目。「

2

用戶識別準確率提高:但獲取用戶畫像是為何故?

據在泰迪熊對外的融資文章中表示:

最初,電話、簡訊識別需要靠用戶主動進行標記,把陌生的來電標記成快遞、廣告、騷擾等標籤,進行標記的用戶越多,識別準確率越高。標記數據足夠多,就能形成數據上的壁壘。目前,泰迪熊移動的技術已經能做到不依靠用戶標記就完成識別的工作,對符合模型特徵的新號碼進行預判。提取通話頻次、時段等行為特質數據。

然而就目前來看,行業似乎對此的反應頗大。因為對於360、騰訊通訊錄、號碼百事通這些大的品牌而言,截止目前都尊重用戶隱私,均採用用戶對於號碼主動標記獲得數據。而泰迪熊移動則直接監控用戶的手機通話行為,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取了用戶通話時長、通話時段與頻次獲得用戶的數據,這是對於手機用戶隱私極大的侵犯。

為什麼泰迪熊移動要這麼做?其創始人姜燕北在接受媒體採訪中或許是道出了原委——可以獲得用戶畫像。」不同於互聯網公司的用戶畫像,用戶的電話簡訊行為可以通過場景化的方式明確其商業訴求「。

泰迪熊移動也推出了名為「巧推」的精準營銷解決方案。巧推作為系統級的應用,能夠與硬體打通。根據不同場景對用戶進行精準化營銷,為企業和商家引入更多客流。

行業人士表示:」這樣以商業化的目的去侵犯用戶的簡訊及通話記錄隱私權,如此大規模的獲取用戶數據,這在發達國家是明確禁止,因為Facebook的前車之鑒歷歷在目,即便在國內,大部分的同行也不會這樣操作。「

3

大數據的「雙刃劍」:商業價值凸顯,但安全同樣重要

3月,知名數碼博主「科技新一」爆料顯示,一位行業安全工程師發現金立M5PLUS 型號的操作系統信息應用模塊,在秘密收集用戶號碼等隱私數據,並上傳到金立的伺服器上。

該安全工程師還發現除了用戶電話號碼,tedinit*的方法中會去獲取包括Android ID、IMEI號碼、系列版本號碼、MCC等這些參數數據進行上傳。

隨後安全工程師李先生從com.ted包名下的一個文件中發現了teddymobile.cn域名地址,通過搜索發現該包下包含大量的teddymobile.cn域名地址信息,但該地址信息並非金立官方的,該工程師通過ICP/IP地址查詢teddymobile.cn,發現是一家叫北京泰迪熊移動的公司,通過該公司的官方網站發現,他們正是金立的合作夥伴。

「科技新一」同時爆料,此前一加手機也曾在海外爆出搜集用戶隱私數據的事件,使其一度導致其面臨巨大的國際國內輿論壓力,而背後搜集數據也是泰迪熊移動所為。

在美國,侵犯用戶隱私是極其嚴重的問題,將會面臨專門的集體訴訟,因此美國正規點的公司不敢把用戶SSN,手機號這種信息拿出去賣,不然即使不坐牢也要被告到破產。

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候,泰迪熊移動姜燕北表示:數據是石油,生產比挖掘更重要。

這似乎給人一種一些疑似公然侵犯用戶數據隱私的行為卻能夠獲得的資本市場認可的感覺,而這或許不是個好的「示範效應」,對於用戶小白而言,對此則完全不知。中國的互聯網及手機用戶,當真願意用所謂的安全去換取自己的隱私的暴露?這恐怕並不是用戶真正願意看到的,而用戶數據方賣弄的安全值得我們所有人給予足夠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志剛專欄 的精彩文章:

性價比之王拼多多:重構生態,提升消費體驗

TAG:劉志剛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