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習慣用「有色」眼睛看世界,無色彩的世界是怎樣的?

習慣用「有色」眼睛看世界,無色彩的世界是怎樣的?

我們習慣了用「有色」眼睛看世界,豐富的色彩總能給視覺神經帶來強大的衝擊力,往往不起眼的黑白灰色調便成了背景,被忽視。當世界過於豐富的時候,人就開始學會了用第三隻眼睛看世界,發現不一樣的純粹美。

顏色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有豐富的指代性與符號性意義。藍色代表天空與神性,綠色代表生命與活力,紅色代表熱情與力量,而黑白意味著生與死。但又趣的是,在攝影這個第三世界中,黑白被稱之為「攝影的顏色」。

20世紀70年代,彩色攝影並沒有被納入藝術的範疇。20世紀初講究「純粹」的攝影,發揮攝影本身的的特性與功能,擺脫繪畫的干擾。老一輩的攝影大師們都認為彩色攝影粗鄙低俗,其中就包括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

走進無色彩的世界

在彩色的世界裡,黑白攝影以獨有的表現力和永恆性生命力創造出一個豐富精彩的無色彩世界。黑白攝影是最純粹的表達方式,沒有顏色的干擾,讓眼球可以更接近作品本身。用最直接、最淳樸的方式表達拍攝者的情感,達到創作者理想中的狀態。說再多,也不如直接到無色彩的世界中感受一下這些攝影作品帶來的震撼與純粹。

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作品

20世紀最偉大的黑白風景攝影師

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

1932年拍攝演員卡羅琳,亞當斯鮮少的人物肖像作品之一

喬治亞·歐姬芙和奧維考克斯,1937

《月升》Moonrise,Hernandez

冰峰冷月 Moonrise From Glacier Point

月亮和半圓山 Moon and Half Dome

獨角獸峰頂,雷雨雲 Unicorn Peak,Thunderclouds

約塞米蒂瀑布,側面 Yosemite Fall,Profile

保羅·斯特蘭德作品

20世紀美國攝影藝術界一位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

年輕的男孩,法國,1951

華爾街,1915 保羅斯特蘭德早期作品

盲婦,紐約,1916

一個家庭 1953

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

攝影界的畢加索

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

《白菜》

愛德華?韋斯頓聞名世界的作品——《她叫瑪格麗特·馬瑟》

無色彩的世界依舊豐富有趣,黑白交織的純粹光影直達事物本身,這是彩色照片所不能達到的。相反色彩有時候會讓我們忽視事物本身的質地與內在特質,看慣了繽紛的世界,不如脫去那層「彩色大衣」,發現本源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rdorf 的精彩文章:

時尚界最敏感的話題,卻讓設計師愛不釋手
這個一輩子沒談過戀愛的男人,做了一個世間最溫暖的顏色

TAG:Mordor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