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抄襲還是洗稿,但他是仿寫的高手

抄襲還是洗稿,但他是仿寫的高手

文/穆曉禾

一、

李白同學,他人生有三大愛好:

喝酒,交友,寫詩。

尤其是寫詩,看見人家寫了一首好詩,

他非得也寫一首,較量一下高低。

他來到武漢游岳陽樓時,詩興大發。

便想潑墨題詩,旁邊有一少年提醒,上面已有題詩。

李白說:無妨,把他的刷掉,換咱的。

少年卻說,您還是看一下吧。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越讀越覺得好,越琢磨越覺得妙,不禁心生汗顏,他剛才的靈感,一下被驚飛了。這就是行家,一看便知能否蓋過人家。

蓋不過,咋辦?那就先來首打油詩吧。

他一邊喝著小酒,一邊抽著20元的黃鶴樓,一邊吐著青煙,一邊悠悠道來:

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

那少年名叫丁十八,後來在《鹿鼎記》里,被金庸借去改為茅十八。這個十八小哥,有點氣不忿: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的。

李白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

李白問十八:這個崔顥何許人也?

小哥講,崔顥河南開封人氏,704年生,19歲中進士,人家比你還小3歲呢。

李白不由得連連點頭,佩服佩服,值得點贊。

這事被傳的神乎其神,一直掛在後世文人八卦新聞榜上,這種事歷來比詩詞傳播的更遠更廣。

二、

李白從詩以來,佩服的沒幾人,但崔顥讓他折服。

後來,他仿著《黃鶴樓》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他找了不少業內專家,對比孰優孰劣,大家一致認為李白稍遜一籌。雖然,在黃鶴樓的旁邊,有人給李白建了擱筆亭,但他並沒有就此停筆。

他從那以後,便給黃鶴樓杠上了,寫了很多關於黃鶴樓的詩,其中倒是有一首頗有名氣,一直被後世傳誦。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很想結交崔顥,想和他一塊狂飲,一起遊山玩水,便跨省追捕——不,是跨省交友,可總是遇不上,老是擦肩而過。

無奈沒有他的微信,看不見他的朋友圈,李白只好百度崔顥所有的詩,細細研讀。

他相信,即便寫不出一首能蓋過《黃鶴樓》的,但總能寫出與之齊名的吧。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各有千秋,在讀者的眼裡,你崔顥只是靠一首詩吃飯,而李白竟然寫出了那麼多的名篇。

至少在量上,李白勝過了崔顥。儘管,南宋詩論家第一人嚴羽,在《滄浪詩話》里給唐人排榜:「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三、

李白把崔顥的詩,背得滾瓜爛熟,在此後的創作中,自然而然地有著崔顥的影子,仿寫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終於,李白又寫出了一首名詩《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看這氣勢,這力量,這氣象,這力道,多麼豪壯的詩句啊!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崔顥也有一首類似的詩歌,像《登金陵鳳凰台》之於《黃鶴樓》那樣。

行路難

君不見,

建章宮中金明枝,萬萬長條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見。

艷彩朝含四寶宮,香風旦入朝雲殿。

漢家宮女春未闌,愛此芳香朝暮看。

看來看去心不忘,攀折將安鏡台上。

雙雙素手剪不成,兩兩紅妝笑相向。

建章昨夜起春風,一花飛落長信宮。

長信麗人見花泣,憶此珍樹何嗟及。

我昔初在昭陽時,朝攀暮折登玉墀。

只言歲歲長相對,不悟今朝遙相思。

看上去,他倆好像在寫一首同題詩《君不見》,都挺激昂豪放的。不僅風格相似,甚至連題目李白也勤加練習。

崔顥寫了一首《行路難》,李白也寫《行路難》,要寫就不止一首,他一口氣至少寫了三首叫《行路難》的詩。

還不止如此,李白變本加厲地再出名篇《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至此,他才感覺盡興了盡意了。

四、

崔顥影響力究竟有多大,不止李白模仿,後世仿寫者不斷。

宋朝一個叫李之儀的詞人,寫過一首《卜運算元》: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愛情小詞,不知被多少人抄在日記本上,反覆吟誦。就像《詩經·周南·關雎》里那個男子一樣: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輾轉反側的,其實是作者,除了對愛情的渴望,情感里更多的是對詩意詩境的折磨。

宋人寫詞,很多素材取源於唐詩,關於這個話題,我會在另一篇《宋人這樣寫詞,唐人情以何堪》展開去講。

李之儀的這首《卜運算元》,也不例外,他的靈感來自崔顥的《江南曲》: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自小不相識。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涌。

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對比詩與詞,不難發現期間的淵源,誰先誰後,誰又承接了誰。仿寫出真篇,文章千古傳,這是歷朝文人愛乾的把戲。

五、

仿寫難免會化用,化用美其名曰用典;用典難免直接引用,引用又難逃抄襲嫌疑;抄襲的最高層次叫洗稿,洗稿容易洗掉版權所屬。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一首著名的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其中這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再熟悉不過了,經常會掛在嘴邊。

我們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相聚相識在微信里,已用不著飛燕傳書,更用不上雞毛信,一段話瞬間就能收到,甚至可以視頻,素顏出鏡。

我們是神交啊,但熟悉的又像身邊的朋友,多貼切,多溫暖。

但是這流傳甚廣的詩句,卻化用了曹植的那首《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由於曹植寫的是抒情長詩,不如王勃的簡短,不如王勃的易誦。

唐朝詩人王維寫過一首《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到了宋朝,歐陽修覺得這句寫得太好了,於是直接引用到自己的那首《朝中措·平山堂》詞作里: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把別人的好詩句,直接拿來己用,這在古人那裡不是個例,是時常發生的事,越是大家越不鮮見。用就用了,抄就抄了,可最怕的是誤解。

比如,蘇軾在《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一詞里就講:

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他直接把這句的版權按在了歐陽修的頭上,不知蘇軾讀過王維的詩沒有,還是他在明目張胆地巴結恩師。

若王維泉下有知,該作何感想?且不管王維咋想,若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你蘇軾同學這樣回答,不知董卿會不會讓你過關。

若在高考的試卷上,我們的學生又該如何選擇,這不是誤人子弟嘛。

六、

關於仿寫,今天的詩人也不例外,難逃這種模式。我們都知道,海子有一首最著名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去年,我偶然看見一作者,仿寫了這首,取名《面朝信江,春暖花開》:

簡直是從一個模子里拓出來的,照如此寫,我們可以面朝任何一條河流,去寫春暖花開。我不大讚成這麼簡單地去仿寫,更不贊成拿在報紙上去發表,於己於人都無益。

也是在去年,洗稿一詞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至於洗稿,其實不是近年的事,前人早就給我們做出了「典範」。

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洗的是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

能把一段史記,洗成通俗版的演義故事,也算是很牛X了。

無論是仿寫,還是抄襲或洗稿,再過百年千年,我想依然無法杜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閱讀 的精彩文章:

他生前籍籍無名,死後碾壓李白

TAG:詩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