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缺乏4種能力,你將永遠在社會底層

缺乏4種能力,你將永遠在社會底層

加入有書共讀計劃,一年讀完52本書,成為期待的自己

關注

回復【早安】領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文 |泉涌君· 主播 |楊槍槍

各位書友,早上好,今日早讀我們繼續共讀《第五項修鍊》。根據我們所拆的主題點,建議閱讀本書的12-14章,也就是第267-329頁。

建設學習型組織從來都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但是作者在一系列的管理實踐中提煉出許多經驗方法,並且不斷嘗試通過新的實踐建立新的工作環境,來激勵創造性的成果。

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戰略重點是建立能支撐深層學習的環境,這裡介紹幾個主要策略。

策略1:學習與工作相結合。

許多組織學習計劃開展不下去的根本原因是學習活動過於零碎,組織把學習任務安排成「附加」於工作之外的活動。

企業常常陷入一個誤區,將「建設學習型組織」當作新的培訓計劃,邀請專家給組織成員授課。但是大家的日常工作卻往往很少使用這些工具。

另外,不僅是普通員工對這種「飛來」的任務感到無從下手,很多經理人也很少進行反思,更何況深層次地思考問題以及推薦共同願景的建設。

現實情況就變成CEO開會宣布公司將會倡導建立學習型組織,各部門都拿出了相應的計劃,但最終效果卻是大相徑庭,理論浮在空中難以落地。

問題的關鍵在於,長久以來,大家都有一種固定認識,即管理指令來自於上層,自己只是被動接受。

破除這種管理難題的方法就是將學習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起來。

在了解大家的工作實際後,提出實用的學習工具,並將其運用到工作中,而後從工作結果的反饋再進行調整,形成一個正循環。

我們讀書時的良好學習過程也應該如此:學習新知識——通過習題實踐——發現其中問題進行反思——學習下一部分的知識。

記住,不要脫離實際,將學習和工作結合起來。

策略2:從現有的條件和人力出發。

正如上面分析的一樣,很多人的舊思想認為指令來自於高層,如果高層沒有驅動,那麼自己就不需要變革。

英特爾公司的女高管加洛韋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說,作為非洲裔美國女性的她,初期認為她根本無法獲得組織中的高級職位。

但是有兩件事幫助了她,一個是通過對民權和女權運動的研究發現,這些改變社會結構的運動並不是政府發起的,而是草根運動;

另一個是著名出版人約翰遜的一句話「社會有一個緊迫的需求,而追求滿足這一需求的卓越行動,將是不可阻擋的。」

後面加洛韋將工作方向變成去解決那些大家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製造問題的觀念和意識,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因此,當團隊中的人都相信變革可以從系統中任何地方開始,那麼,重大變革的種子就會從現有的條件和人力中發芽。

策略3:學會在組織中雙向交流。

實際管理實踐中,常常會遇見一種情況:某個部門的領導者非常開明,善於激發團隊成員創新,綜合能力很強,但是這套制度推廣到全公司就會受阻。

作者也提到,他們發現有許多案例,創新出來的管理手段在局部組織非常管用,推廣後就會失效。比如打卡制度,對於製造業工廠,是一種常規管理手段。

但是大多數從事創意創新行業的人,常常是圍繞一個項目在奔走,上下班時間不固定,打卡制度實行起來矛盾就非常多。

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當某項制度開始推廣時,會損害到其他部門的利益,由於存在辦公室政治,他們就會抵制這項政策的推行。

結果就是公司內部分成兩個世界,一個是自己推動的,創新性學習組織世界;另一個就是傳統管理型世界。

如果領導者能夠洞悉這種情況的發生,那麼他就要具備雙向交流的能力,在兩個世界中按照其各自特點和規則運行。

正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當然,這個比喻只是為了讓你更好地理解這個策略。

策略4:建立演練場。

說起學習,大多數人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印象就是教室,但是教室中的培訓往往是被動的,只有聽和講,沒有實踐的空間。

另外,對於很多人來說,教室的場景會激起他們強烈的情緒變化,他們會渴望躲避「錯誤」,尋求「標準答案」,這是不利於創新的。

所以,組織創新的基礎場所應該是演練場,它可以是空曠的房間,排練廳或者露營基地。

實際上這條管理策略已經被許多公司採納。

當我們打開招聘網站時,許多公司的職位簡介都會說明,公司每年都會組織集體出遊和不定期的團隊建設或者拓展訓練,也就是吃吃喝喝玩玩。

表面上是員工的福利待遇,實際上背後有公司管理的考慮,在這种放松的場景中,員工之間能更加熟悉彼此,尤其是在團隊遊戲中。

而領導者也可以短暫地融入到團隊中,拉近自己與員工的親近感,增加對公司、對團隊的忠誠度。

美國矽谷的IT公司就熱衷於組織員工去沙漠中參加有著極致想像力體驗的火人節,藉此提高團隊成員之間的信任感並且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

除了以上四個策略,書中還提到了建設學習社區、加強學習組織的基礎建設等等舉措。

我們需要再次強調,雖然方法有很多,但是一定要記住,管理活動是要依據組織自身特點進行的,沒有萬能的靈藥,不可迷信所謂的成功學。

這幾年,常常會見到所謂傳統行業的「互聯網+」改造,但是不經過系統思考和深層次考慮的行動,後果就是淪為四不像,哪方面都沒能做好。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學會因勢利導。

有書共讀內容升級,新增精華解讀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心大的女人最好命
宋慶齡:你的語氣暴露了你的內心,臉色暴露了你的生活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