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曲茶爐暖色,一憶崑崙奴,談一談唐朝的崑崙奴

一曲茶爐暖色,一憶崑崙奴,談一談唐朝的崑崙奴

每每聽見《一曲茶爐暖色》的旋律,就會想起《長相守》詞里那一句「長相守是面具下的明媚,明媚後的詩無緣感悟」。太平和薛紹那是無限令人沉醉的一見鍾情,是我見過的最如夢的邂逅,而那崑崙奴的面具,訴說著凄美。今天我就來談談唐代的崑崙奴。

崑崙奴,新羅婢

崑崙」一詞,在中國古代除指昆崙山外還指黑色的東西。唐人沿用此義將黑色皮膚的人統稱為崑崙人。《舊唐書·南蠻傳》曰:「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這些黑人大多來自於南洋諸島和非洲地區,所以崑崙是一個泛稱,非專指某一地區或國家。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三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這些人大多數是被販運到唐朝的,至中土後,或精習樂舞,供人娛樂,或為奴僕,供主人役使,所以時人稱其為崑崙奴。目前考古發現的崑崙奴俑多赤裸上身,下著羊皮短褲。

在中國唐朝時期黑人奴僕和黑人藝人很多。早在唐朝,長安就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了,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做「崑崙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佣,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而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著要。

唐代黑人來到中國,一種是作為年貢送往京城長安,一種是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沿海或內地,還有一種是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入華被遺留者。唐代的黑奴大部分是居住在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的矮黑人,屬尼格里託人種。也有一部分輾轉來自北非,稱為"僧祇奴"。一般認為"僧祇「是馬來群島和唐人對非洲黑人的稱呼,"僧祇「即」Zangi「,即桑給巴爾人,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一書中論述甚詳。

為何會叫「崑崙奴」?

崑崙奴的稱呼由來,一般考據都是從來自崑崙族或崑崙國下手,特徵就是膚色黑捲髮等,與中原漢族的黃膚直發截然不同,卻沒有更具體的證據和文獻,以證明古時卻有崑崙國或崑崙族存在。中國最早接受四夷朝貢的始自秦代,漢唐延續下來,又以唐朝征服少數民族最多,僅從文字記載去摸索似乎草率,反正秦朝以後就有外族奴隸了。又僅就外型稱崑崙奴,為何不稱黑奴?看唐閻立本所繪職供圖,跟隨滿臉絡腮鬍的亞利安人奴從,體型並不高大,赤身遮體的裝扮雖與崑崙奴接近,卻與崑崙兩字無關,唯一奇特之處,就是顱頂呈雙峰狀,這在一些佛教地獄圖畫和鬼卒塑像中的羅剎相似,是否附會之作也不可考,若強附為這就是崑崙奴的解釋,又不倫不類。一般繪畫難免有誇張強調的技巧,卻不能說成崑崙奴的特徵,果若與類似發音強加在崑崙兩字的解釋,繆誤如出一轍,都犯了相同的錯。

蘇雪林考據這個題目,從崑崙一辭的由來和淵源,偏重「崑崙」山究竟何在?以及漢武帝的考證定位昆崙山,用數萬字在學術上的價值無人能比,他自己在序言中也留給後人一片思想空間。結論不外乎崑崙指的是高大的山,這似乎太狹窄了。在我看來崑崙根本只是一個複詞,屈原的辭賦中用崑崙兩字最多,因為屬於上古文字,可以從辭學上找到答案,如果研究甲骨文的象形字,更可以找出具體答案來。

矮黑人

尼格利陀人(Negrito)又稱矮黑人,是東南亞的半游牧民族[來源請求],零星分布於菲律賓、馬來半島、泰國、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是目前被了解最少的人類族群之一。他們可能是東南亞(包含新幾內亞)的原住民。矮黑人和其他人種比較起來有最純的線粒體DNA基因庫,因此他們的線粒體DNA被拿來當做研究遺傳漂變的基礎。

尼格利陀人與非洲的俾格米人在外觀上相似,有著矮小身材和深色皮膚;但是,遺傳檢驗研究的結果顯示尼格利陀人與黑人關係疏遠,並在早期便從亞洲人分支出來;學者對這個結果有兩種假說:一是尼格利陀人是早期「出非洲說」的殘留後代,或他們是其中一支最早現代人類遠征隊的後代。一般相信,尼格利陀人外表與非洲人相似是由於對相似環境的適應,而不是血緣上的關係

唐朝的奴隸貿易

非洲黑奴是阿拉伯國家擄掠販賣得到的,然後作為」貢人「或奴隸流入唐朝社會。孫機在《唐俑中的崑崙與僧祇》中,將近年來出土的唐代崑崙奴俑加以考證,分為了來自南海諸國的崑崙奴非洲黑人僧祇奴,如裴家小娘子(裴行儉的後人)墓出土的黑奴俑就是僧祇奴。但唐人不會去分辨黑奴的來源,在唐人眼中,一切皮膚黑或者較黑的人都是崑崙兒。

崑崙奴部分來自崑崙島的奴隸市場,崑崙島就是今天越南的崑山島,距湄公河出海口約一百二十公里的崑山島,目前還是越南的囚犯島,不對外開放,由大、小崑崙共十四島群組成,總面積七千七百公畝,十八世紀初曾被東印度公司佔據。文獻記載崑崙奴為爪哇土著,被賣到中國後作為封建社會的奴婢買賣。

另有少部分來自非洲的崑崙奴,應該是隨阿拉伯人來華的

漢學家薛愛華在其著作《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中,有著相關的考證。

考證研究

據現代考證,中國歷史上的「崑崙奴」主要來源是來自西貢(外海崑崙島(今))上的亞洲馬來黑人。而據印度歷史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這種販奴行為一直持續到明代。而古人發音不準確,誤將「柴棍」讀為「崑崙」,這才有了「崑崙奴」的名稱。

葛承雍先生仔細分析了非洲黑人和南海黑人的區別,儘管他們都體黑捲髮,但兩者在外形上有差異。

大明宮詞橋段

上元佳節,長安夜市,太平公主與韋氏遊覽於街頭,

旁邊叫賣的商販吸引著她們。最終,太平公主拉著韋氏來到一處賣面具的攤位前。

太平公主:這是什麼面具?黑如鍋底,鼻子這麼寬……

攤主:公子不知,這叫崑崙奴面具,大海盜王世傑剛剛從海那邊販回來一批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卻性情溫良,踏實肯干,一到長安就被貴族豪門瓜分殆盡。如今,上街能帶兩個崑崙奴保鏢,是世家少爺們最時興的玩意兒!小姐何不趁過節也買兩個面具,趕趕時髦?

崑崙奴是唐朝民族多樣化的一個側面的考證,當然於藝術上見證了一段凄美的愛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雲霧深處有好茶,仙子提簫聲悠揚
一問一答,三分鐘了解白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