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場父母100分鐘陪娃準則

職場父母100分鐘陪娃準則

近幾年有個新詞叫「雲養娃」,說的就是那些不管孩子的父母即便有了孩子,也能活得像個丁克,生下來扔回老家,自己樣樣都不用操心,旅行購物健身什麼也不耽誤。跟那些全職媽媽和上了一天班回家還要擠出時間照顧孩子累死累活的父母比,他們簡直不要太瀟洒太輕鬆。

「我很忙」、「沒時間」、「要給孩子掙錢」……都是這些人經常拿出來不養孩子的理由。還有自私的父母甚至對養孩子沒有概念,「家裡催就生一個,反正誰想要的就扔給誰,我是不養的,我自己還是個孩子呢」。越是這樣的父母,越不止生一個,而是生兩個,生三個……

諷刺的是,他們在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和父母疼愛的嬰幼兒時代沒有付出心血,卻要求孩子在青春期時謹遵自己的教誨,不接受任何叛逆。還有的,給孩子買幾件玩具衣服,就想把幾年來缺失的親情全找回來。最好孩子還能品學兼優事業有成,將來孝順自己。多划得來的一筆買賣啊,一次投入,終身回報!

等到孩子真的長歪了,來不及救了,就到了你買單的時候。你會發現,偷懶的十幾年要用一生來還,這筆買賣一點都划不來。

0-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特別是0-3歲,錯過了,補不回來。去少管所看看,9成以上不良少年的成長背景里都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父愛母愛的缺席。

並不是所有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都會變壞,但是和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比,這些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嚴重缺失安全感,他們比其他小孩過早習慣了孤獨與失望。

短期工作原因沒有辦法把孩子帶在身邊的可以理解,但如果是長期、或是打一開始就沒打算自己養娃的,那我建議你還是不要把他帶到世界上來了。

忙是最可笑的託詞

事實上,真正的高收入、事業有成的父母反而都堅持自己撫養孩子。

扎克伯格在facebook 貼出的圖片是一張他給女兒餵奶的照片。他寫道:「這是我一天中最重要的會議。」照片中他滿臉笑容,和女兒四目相對,整個畫面都飄著濃濃的父愛。

另一個把女兒當「小情人」養的超級奶爸是貝克漢姆。貝嫂維多利亞在Instagram上曬出一張小貝為女兒的洋娃娃縫裙子的照片,暖哭了一大片粉絲。

演員是個高密度高強度的職業,但是馬伊琍作為一個二孩媽,堅持母乳,堅持不用保姆,凡事都親力親為,甚至沒有缺席過一場家長會。

雖然並不是所有高收入的人都選擇自己帶娃,但是當一個人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越高時,他們越重視教育,越傾向於自己撫養孩子,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長大有多重要。

時長不是衡量高質陪伴的標準

有的人認為,我能24小時跟孩子泡在一起,這就夠了。其實,不是陪孩子的時間越多,就一定越好。

2016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媽媽的陪伴時長和孩子未來的行為表現、情緒健康以及學業成績沒有關係。對孩子有害的反而是媽媽不好的狀態,比如壓力大、睡眠不足、內疚和焦慮。負面情緒是很容易傳遞給孩子的,這些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

GIF

有父母這樣抱怨:「總覺得身上的擔子好重。白天忙著工作,晚上回來還得耐心地陪孩子,有時因為芝麻大的小事就想吼他。好容易哄他睡覺了,還得熬夜加班。……」如果在陪伴孩子時,你是上述這種體驗的話,也許你更需要做的是照顧自己,否則,陪伴就成了一種傷害。

其實,只要看看孩子的狀態,就知道你的陪伴有沒有達標了。如果孩子是無聊的、焦慮的,那麼你的陪伴可能出了問題。如果他是專註的、放鬆的、開心的,那麼你的陪伴就會對他產生積極的效果。

過度保護不會帶來終身安全

有時我們害怕孩子會生病,受傷,害怕他不會保護自己,害怕他被人欺負,於是,在焦慮和恐懼中我們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機會,失去了陪伴的意義。

有一位家長說,我小時候受過太多的苦,現在一定不讓孩子痛苦,學習太苦,可以不學,反正以後有錢給他。工作太累,也可以不幹,以後也不指望那點收入。

請問,孩子未來所有的痛苦是否都是你能夠幫他承但的?比如他失戀的痛苦,比如他失去親人的痛苦?有些人生必須要面對的課題,是否父母都能替孩子完成?

既然我們無法代替孩子走未來的路,那就在能夠陪伴他時,培養他面對痛苦的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勇敢的能力以及探索的能力。這是人成長為人的任務,也是孩子面對世界最基本的心理營養。

《爸爸去哪兒5》中,幾個孩子去地道中尋寶,嗯哼因為害怕,在地道中大哭。爸爸杜江知道以後,他的處理方式是,陪孩子又走了一遍地道。

他對嗯哼說:「這次走地道,有爸爸陪著你,你就覺得不害怕,對不對? 我也希望你越來越勇敢,將來面對困難的時候,即便沒有爸爸陪,也能夠勇敢的面對,我們不一定要成功,但我們最起碼要去嘗試。」

能夠與孩子一起去感受、經歷成功,又同時把「即使失敗了,爸爸也愛你」的心意傳遞給孩子,在我看來,便是給了孩子最好的陪伴。

父母之於孩子的意義

只有父母才能讓孩子感到徹底的安全與安心

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包括心理與生理的安全,讓孩子知道你永遠愛他們,支持他們,父母孩子三者之間的和睦相處是孩子安全感的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父母之間的相親相愛。

確認過無條件的愛,點亮一生的路

假如你的孩子幹了犯法、未婚先孕、吸毒這些事,你還會愛他嗎?你先別著急和我理論,真正著急的應該是如果你的孩子知道你無條件愛他,他根本就不會這樣做。所以愛就要說出口,讓他知道,無論你是否喜歡他的音樂、衣服打扮或者他的朋友,你都是愛他的;無論你的孩子表現如何,100分、60分,你都是愛他的;無論你的孩子是否聽從你的意見,走上你建議的道路,你都是愛他的。不是嗎?

值得注意的是:永遠不要在娛樂和孩子之間選擇前者。孩子具有天生的情感評判能力,如果你選擇了玩手機、打球、看電視,而不是陪伴他們,他很容易產生情緒低下和自卑的問題,即使你一天說我愛你,他也會認為那是謊言。

幫助孩子建立生活意義和價值觀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導師,孩子需要了解我們的價值觀,他應該清楚是非的邊界,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平時父母的為人處世就是孩子的範本,幫助孩子建立樂觀、自信的品格。

幫助孩子喜歡上學習

父母如果能夠帶著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做手工、組裝機器,那麼孩子就會擁有較好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相反,如果從來沒有人過問或者鼓勵,那麼孩子很可能屈服於困難或者遇到困難就後退。

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

記得在我小時候,有過一次在夏日暴雨中和父母瘋狂暴走的經歷。本來約好一起傍晚散步的,結果出門五分鐘就下起雨來,開始很小,我們想著很快雨就會停,就沒有折返回家,沒想到雨越下越大,我們也走的越來越急,沒有人說趕緊打車回家的話,相反還在互相開著玩笑。我和父母一路走下來,全身都差不多濕透,但一路的歡聲笑語一直沒有間斷過。

這件事我至今還清楚的記得,記得我們一路說過的關於下雨的笑話,記得好不容易擰乾的衣服又濕透的狼狽模樣,記得那天淋著雨也要買的一個西瓜……這是那天父母陪我一起感受的最純真的一課,父母陪著天性喜歡水的我和大自然親密的接觸了一次。

這是一種全然允許的陪伴,不制止,不打岔,只享受。對於父母來說,這尤其難。

什麼是高質量的陪伴?高質量的陪伴就是,保證有一段陪孩子的特殊時間,這段時間是你跟孩子一對一相處的時間。這時候你不要太有目的性地想要教育、訓練孩子,而是給孩子有溫度的愛,敏感地關注他的需求,表達對他的積極想法和感受。

比如,在家陪孩子的時候,放下工作,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電腦,甚至不進廚房、不進書房,全身心地跟孩子互動玩耍。假期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在閑暇的時候,和孩子讀讀書、聊天、玩玩具,也可以出去走走逛逛。

創造專屬時間

那麼,重點來了,忙不是託詞,時長不重要,過度保護要不得,那該如何高質陪娃?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及時反饋和有效溝通對孩子有積極影響。其中,一對一的專屬時間非常有效。專屬時間,是指父母為孩子盡了生活責任(如家務和賬單支付)之後剩下的陪伴時間。

也就是每個父母每天至少花100分鐘,與孩子一對一相處:不做任何事情,只是關注孩子,並且表達對他的積極想法和感受。這段時間只屬於你們倆,這段時間裡沒有說教、沒有要求,只有你細心的鼓勵。

哈佛心理學家——凱瑟琳·斯坦納·阿黛爾 (Catherine Steiner Adair) 建議:在以下七個關鍵時間,你應該跟孩子好好相處。

上學前或者上班前的準備(10分鐘)

在去學校的路上或者臨別前的時刻(10分鐘)

分離後的第一次見面(10分鐘)

晚飯時間(10分鐘)

純玩時刻(40分鐘)

睡前故事(20分鐘)

1、上學前或者上班前的準備——孩子的預期焦慮爆發期

大部分孩子在這個時期總會有「預期性焦慮」,對接下來一天的生活感到緊張:「媽媽你中午會不會給我打電話?」「爸爸,今天我們考試,那個考試我不知道準備好了嗎?」「要是今天幼兒園手工課,我又是最後一名怎麼辦?」如果這時作為父母的我們,因諸事繁雜、時間緊迫而忽視孩子的情感訴求,那你給孩子的印象就是他們的焦慮微不足道,孩子感覺不到被愛。

建議父母比孩子早起30分鐘,做完所有自己的事。這樣父母在孩子上學前的時間就能充分給孩子關注,主動向孩子詢問一天的安排,適當給予建議和期望,孩子也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2、在去學校的路上或者臨別前的時刻——孩子的分離焦慮爆發期

如果您的孩子還小,那每天在去學校的路上或者臨別前的時刻總是最容易失控的。孩子一般會對再次相聚有很多的預期,比如父母什麼時候回家、父母應該什麼時候去接他等等。孩子會表達不舍,或者直接哭鬧,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全部注意力和支持。

建議父母在這個時刻,記住孩子所有的需求,應允的事一定要做到,並愛撫和親吻孩子。

3、分離後的第一次見面——孩子感覺被愛的最關鍵時刻

如果你有條件去接孩子放學,請不要拿著手機或做任何與孩子無關的事。請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他們準備了一天的話想與你分享,可能是這一天發生的最好玩的事,可能是這一天過得很不順利而因此需要父母安慰的事。

如果孩子在家等你,請在下班回家進屋前,講完你的電話。有些孩子會有這種體會:「當我想擁抱剛下班的媽媽時,媽媽叫我『等等』,因為她在講電話。」

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請放下工作並專心陪伴您的孩子。這是擁抱問候的時間。建議父母,認真傾聽孩子的傾訴,不多加評判,只反映情感,鼓勵孩子享受陪伴的時刻。

4、晚飯時間——傳統的語言實驗室

請不要在就餐時,只顧著大人間談論話題;請不要只關注孩子吃沒吃飽,而毫不理會孩子想加入話題的好奇心。很多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樣的心情:「可能大人覺得我們很無聊,我多麼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問我一個問題。」,「有時候我會聽他們的對話,但他們從來不邀請我加入,如果能跟他們一起聊就好了」。

因此,當我們把孩子晾在一旁的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印象是:我們對他們不感興趣,他們沒有很好的見解。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集體面試的方式招聘菁英,旨在評估申請者的對話和人際交往能力,強調社會情感能力。年輕人急劇衰退的對話和傾聽能力,值得父母反思。

所以,建議父母在晚餐時間重新打造一個傳統的語言實驗室,這是孩子能夠學習更多知識的地方。例如,如何傾聽對方,如何友好交談,如何互相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如果孩子能幫助父母解決他們的問題,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問題解決者,一個領導。

5.純玩時刻——培養學習力的關鍵時期

你有沒有這種經歷,孩子總是會在一個特定的時刻,要求你來陪著他玩,即使什麼也不做也要你陪在他的身邊?那麼就讓我們騰出一段時間,別的什麼都不做,就一家三口一起玩吧!

陪伴孩子做遊戲,要記住父母只是一個陪伴者,一個跟隨者,不要企圖通過遊戲教會孩子什麼,孩子自然會吸收他能吸收的一切。同時重複對於孩子很重要,是學習的過程,在大人看來很容易的事,在孩子看來卻不那麼容易,我們需要加入並鼓勵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遊戲。

建議家長,如果可能的話,可以每天能定一個主題,讓孩子沉浸式遊戲。桃媽在這裡推薦STEM遊戲法。市面上有很多書籍是教你如何與孩子開展STEM遊戲的,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6、睡前放鬆——離孩子最近的心靈交流

很多家長在睡前講故事和睡前聊天中糾結。其實這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一個星期讀一個故事,注意是讀,不是聽。讀故事的時間可以短些,每天一小段,然後用大部分的時候用於聊天,將故事寓於現實中,問孩子解決辦法,或者只是聊聊感受。

睡前放鬆,說的是不以教會孩子多少知識為目的,單純想和孩子聊開,聊嗨,聊深,和孩子建立比較好的親子關係,並引導孩子學會思考的聊天方式。

Tips

每晚睡前請審視自己

今天有沒有一次完全沒有工作干擾的陪伴;

今天有沒有一次和孩子一起瘋狂傻笑;

今天有沒有一次身體接觸(擁抱、親吻等);

今天有沒有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頭,而是跟隨孩子玩;

今天有沒有一次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我愛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

製造驚喜時刻

GIF

只有每天一百分鐘的陪伴是遠遠的不夠的,要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還需要我們更加用心的陪伴。以下是我認為對孩子非常重要的時刻,作為父母只要花一點點心思就能讓孩子從小事中感到愛的流動。

1.永遠不要錯過孩子的重要時刻

把孩子的重要活動放進你的日程表。盡量參與孩子的重要時刻,如運動會、比賽、表演、班級活動,這些活動對孩子們異常重要,你的參與對他們來說是愛、尊重、重視和面子。

2.邀請孩子參與你的工作

在一些可能的時機,邀請孩子參與你的工作,到辦公室作客,這都會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受,他們可以感受到你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從而更了解你,還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3.經常與孩子舉辦慶祝儀式

許多家長都會為孩子取得成就時舉行一些慶祝儀式,比如考得好成績,拿到了游泳證書,參加學校樂隊演出等。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讓孩子請我們吃大餐,這更加可以幫助孩子體驗到成功後的開心、愉悅,讓孩子們學會致辭、描述和感謝。

4.創造一些小驚喜

如果家庭生活中有一陣子沒有值得慶祝的事發生了,不如我們自己創造吧。營造一些小驚喜,創造快樂的家庭氣氛,比如看電影、野餐、打水仗、郊遊等,或者在家庭里創造你自己的獨特的遊戲,比如角色扮演、搶食物、詩歌朗誦等。

5.藏寶遊戲

在電子產品時代,字條幾乎已經絕跡,但實際上字條因為你獨有的字體,便利的閱讀條件,能夠更好地傳播你的愛意。在家我們可以和孩子玩了藏寶遊戲,預先藏好一些孩子喜歡的禮物,然後將藏寶圖拆分成一封一封的信,告訴孩子完成某項任務就可以得到一封信,等孩子將信集齊,找到禮物的時候,他一定覺得這是個很酷的體驗。

6.度假時刻

在你忙完一段時間後,比如寫一份報告、集中進修學習、年底大總結,這些時候你很難保證足量的陪伴家人的時間,但當這些艱苦的任務結束後,你應該帶著家人去度度假,完全休憩一下。

出差也能玩親密

出差歷來都是父母的最大焦慮,不過還是有一些辦法彌補的。

出差前要告訴孩子出差的原因:

這樣做會讓孩子們更了解你的工作,覺得你很尊重他,同時也讓他知道你是不得不出差,你多麼想和他在一起,同時也要讓他對你去的地方產生興趣,告訴他出差會做哪些事,對工作有什麼影響,解決了什麼問題,這樣孩子會理解你出差這件事。

出差途中要隨時和孩子溝通、分享:

出差途中,記得要隨時和你的家人,特別是孩子聊聊天,內容並不重要,天南海北地聊你們喜歡的事情就可以。網路如此發達,你可以視頻、網路電話、電子賀卡都可以。要記得寫明信片是個不錯的選擇。

帶著孩子一起出差吧:

這是個好主意嗎?聽起來似乎有點不靠譜,但你要知道如果你的孩子能夠獨自佔用你的時間,對他來說是件非常開心的事,只要你能解決好你的工作與陪伴的問題,沒有什麼不可能的。想想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帶著他的小兒子參加中國盛大的閱兵儀式,你就知道帶著孩子出個差沒什麼大不了的。

結語

這世間沒有什麼努力是白費的。你在哪裡付出,哪裡就會給你回報。你對孩子的每一點投入,都會成為滋養他生命的養分,讓他發展得更好。沒有什麼愛,能代替爸爸和媽媽。

做父母的,千萬別偷懶那十幾年,因為有效期就那麼短。錢是賺不完的,工作是做不完的,可是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再怎麼努力也追不回那段最佳親子時間。

生命從不倒行,育兒是一條無法重來的路,期待與您一起,用行動照亮孩子的未來。

本文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於網路

育兒|育己

感 謝 您 的 閱 讀 與 轉 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猴姐桃媽 的精彩文章:

TAG:猴姐桃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