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高端晶元的生產技術相比,我們更缺的是什麼?

與高端晶元的生產技術相比,我們更缺的是什麼?

過去一年裡,中興躋身5G戰爭的前沿。一紙禁售令,卻直擊這家通訊運營商的缺供重災區:晶元。

很多人在分析,「禁售」是否與中美兩國貿易摩擦相關?被全面禁止採購美國元器件,對中興會造成什麼影響?一些輿論無奈地感慨不無道理:即便中國的整機產業再強,沒有進口高端晶元的供應,手機亦無生產可言。

基站的晶元與小飛機晶元不可同日而語,試用到量產最少得2年,這一塊國產沒有供應。

光通訊領域國內的廈門優迅能實現量產,但只限於低端產品。

就算是供應給手機的消費級晶元,國內也缺乏高端產品,什麼時候國內能做出Snapdragon?

(來源於網評)

中興事件,比起晶元生產本身的技術問題,更值得深思的是產業鏈的創新。正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所言:

多數企業都在一門心思鑽產品,現在不是產品經濟的問題,而是產業經濟的問題,產業到底怎麼創新。

柳冠中「造就Talk」演講完整視頻

令我們倍感驕傲的「中國製造」,柳教授也有著一針見血的解讀:

他們說,「中國製造」現在排老二,而且很快變老大,但是,這個「制」其實不是中國的「制」。

什麼是「制」?——是標準、規範、流程。

在中國,這些都是靠引進的。中國80%的中小企業,有自己開發創造的技術嗎?沒有,都是引進的。咱們中國還處於製造業的第三梯隊,咱們千萬不能迷,心裡必須清楚。

我們說要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這個方向絕對沒錯,但是,首先,怎麼從加工型的製造,轉向我們獨立自主的製造,這一步要邁出去。

產業發展受制於人,這不僅僅是中興一家的問題,而是華為、中興、小米、聯想等一大批整機廠目前共同的難題。任何一家整機廠遭遇類似的制裁,都會遭受重創。即便是中興的老對手,技術實力最強的華為也是如此。

由於華為的執行力更強,資金更加雄厚,華為的布局比較有前瞻性,收購了很多國外的晶元設計隊伍,包括原先Sun公司的很多設計師,這使華為不會因為制裁而臨時抱佛腳陷入手忙腳亂的境地。

用設計的邏輯,給技術出題目,不受技術牽制。這是三十幾年前柳冠中教授提給任正非的建議。

「我相信華為接受了這個思想」。

八六年、八七年我們給華為做設計,任老闆請客吃飯,他躊躇滿志地說:「我們華為連工人都大學生了,全國學通信技術的碩士生,博士生,90%~95%都被我攬過來了,英法美德日的通訊技術,我該引進都引進了,我們現在也有錢,我們也有開發隊伍,我們下一步要幹什麼,做什麼,要引進嗎?沒得可引進了。」

我說,任老闆,你幹嘛還要引進啊,你既然連技術也有,你找你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做點最簡單的知識分子的工作,研究一下都是什麼人需要通訊,要什麼樣的通訊,動動腦筋去做分類。

再看看一個人的通信需求被哪些外因限制了,你的技術有沒有解決辦法,你一排列組合出來會發現,美國的技術,英國的技術不一定能解決中國人的需求。

我第二天就把這個圖發給任正非了,我相信華為接受了這個思想。

我們中國人怎麼就不行了?為什麼總要跟著外國人的屁股走?我們中國人的問題在於觀念。

通訊需求是共通的,都是人,對不對?那麼外因限制要交給技術人員去攻克,我們要給技術出題目,不是跟著技術走,這才是設計的語言,設計的邏輯,但我們沒有。

柳冠中

?演講節選如下:

汽車產業:我們要走向世界,要有中國方案,而不是僅僅靠引進

1981年我到德國斯圖加特參觀汽車城。一進賓士工廠我嚇一跳,從總司辦到標準辦公室,到車間主任,到下面流水線的每一個工段,都有一個黑頭髮的黃種人。我說中國人真了不起,一問才知道,他們是從日本豐田公司來的。

豐田的老闆拿錢說服賓士接受他的三年計劃,一年派一百個員工來賓士實習,從公司高層到車間操作工搭成梯隊,每年換一輪,三年三百個。

我1987年又去,到那兒一看,我說日本人怎麼不走了?一問,這回是韓國現代公司的。那我們中國的汽車公司呢?

我們不是沒錢,是觀念的問題。

我們現在的設計,關注的都是精英元素,而不是系統。可是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元素,元素都在系統里誕生。

我們中國的製造業現在到底是什麼形態?我們有了工業,我們並沒有完成工業化。

所以我們必須要關注系統和機制,這是我們轉型的關鍵,我們要走向世界,要有中國方案,而不是僅僅靠引進。

我1949年上小學,跟著我們新中國一塊兒成長的,我聽到的話都是,「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1957年建成的解放牌長春汽車廠,頭一年的產量就超過全日本的卡車總產量,了不得吧?

可是,到了1987年,還是解放牌,還是四噸半,還是那個軸距,我們拉機器是它,拉糧食是它,拉棉花是它,拉人還是它。

後來才知道,我們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我們引進了蘇聯老大哥給的這條生產線,人家是二戰時候拉炮的車,打仗拉炮,要的就是轉移陣地方便,不能太大,不能太長,但是牽引力要大,我們幹了三十年汽車,我們產量高了,我們質量提升了,但不明白汽車是什麼。

中國車是什麼,是漂亮的廣告畫面,一家人出去旅遊,可愛溫馨,我們光沉浸在這種視覺享受。可是你知道嗎?馬達,變速箱,底盤……這些核心零件全都是進口的。

中國燃氣公司在三年前有了自己的三個內燃機專利,我們當然很高興,終於有中國的「心臟」了。但是我們一去參觀,心裡又涼了半截。

整個現代化車間,清一色的德國流水線,德國設備、德國工具、德國制,他們自己說:「我們中國人很聰明,能發明也能創新,但是沒有這個德國製造平台,做不出來。

設計不是生意:之所以徘徊不前,就是因為我們腦子裡有個牆

我們必須清醒設計到底是什麼,設計不是business。而我們現在成天講商業模式,你說一個設計師整天講business,是不是笑話?人家還會尊重你嗎?

絕對不尊重你,你沒有你的觀點,你的邏輯。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牆,咱們搞設計、搞室內的、搞裝修的都說牆,牆不是設計的語言,牆是消費者跟商人、跟工程隊的語言,我們設計師腦子裡沒牆,你要有牆就沒法創新了。

我們的設計之所以徘徊不前,就是因為我們腦子裡有個牆。我們腦子裡應該是什麼,什麼都沒有,牆什麼都不是,什麼都可以是牆,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牆。

這張圖更說明問題,我們習慣於左邊,廣東的魚好吃,就把廣東的魚引到北京,馬上就能吃到了,但是過個兩三年就退化了;而右邊則要研究廣東魚的DNA是什麼,適合它的水土、溫度、魚食是什麼,氣溫多高,我到北京來培養自己的魚。

所以大家看有沒有這個規律,從我們解放後,包括改革開放以後,凡是我們引進的,我們基本停滯在引進的水平上,凡是外國人不給我們的,我們都走出來了,甚至走到世界的前列

這說明什麼?大家都懶,都願意憑眼睛感官,我有了拐棍,我幹嗎費那個勁?真正不給你了,反倒逼出來了。

我們成天在琢磨外觀,造型,色彩,那都是第二步的事兒,因為我們是引進的,所以我們只關注設計的後半段,而前半段最重要

水,長江水,黃河水,同出三江源,為什麼黃河變黃湯,冬天結冰?為什麼長江變急流瀑布,到下游變成湖泊跟沼澤?是水不一樣嗎?是氣候不一樣,是地勢不一樣。

H?O,零度以下是固體,一百度以上是氣體,常溫下是液體,什麼原因,是水的問題嗎?是外因。而設計主要是研究實事求是地、適應性地解決問題。

1999年,上個世紀末,日本開了一個亞太國際設計會議,松下洗衣機設計部長,在大談二十一世紀松下洗衣機的技術有多牛,講得天花亂墜,接著主持人問:「柳先生,你講講中國二十一世紀洗衣機怎麼樣?」

我說:「中國二十一世紀要淘汰洗衣機。」

底下全都愣了。我說你們愛乾淨,你算一算,你們日本人洗衣機利用率有多高,算了半天不到10%,我說難道為了那5~7%,你要搞這麼多高科技,要浪費,污染這麼多淡水?我說中國人絕對不能幹這種傻事啊。

所以我們要解決的,不是洗衣機的問題,是中國人衣服乾淨的問題。

產品不是目的,服務才是目的。汽車,你算算汽車的利用率是多少,百分之六七十躺在那兒了。我們要的是交通、出行,不是要車,我們13億人都要車的話,那沒法不污染,沒法不堵車。我們必須另闢蹊徑,不是彎道超越,而是換道超越。

我們必須要轉換觀念,能用就行,不一定要佔有。我們中國十幾億人,發展不平衡,我們必須提倡這個,而不是都去鑽研什麼時尚,那樣的話中國就完了!

在這樣的一個競爭態勢下,你說我們怎麼辦?我們不能像祖先犯過的錯誤一樣。我們發明了火藥,我們做焰火,做鞭炮,外國人做武器來打我們,這個教訓還不夠嗎?

所以不能把設計當做生意,這是戰略,我們要創造。

傳統也是我們的祖先一代一代創造出來的,昨天對今天來說,昨天是傳統,那麼對明天來說,今天也是傳統,所以我們今天必須創造。

「智」、「慧」,這是中國人的哲學,但這不是一回事兒,是兩回事兒。「智」是抖機靈,急中生智,小聰明,鑽空子,擦邊球,這些中國人都有。

我們需要的是「慧」,慧是什麼?節制,反思,定力。定要不要鑽空子,要不要耍小聰明。

我們考慮的不應該只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國家,我們還要考慮整個世界發展的命運,這是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

今日互動話題:

你認為設計思維和技術創新哪個更重要?

校對丨其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現實版吞星者:超大質量黑洞阻止星系造星
Uber撞死行人,Facebook泄露數據,二者有什麼共同點?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