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柳公權書《魏公先廟碑》,人書俱老,用筆圓轉如《黃庭經》

柳公權書《魏公先廟碑》,人書俱老,用筆圓轉如《黃庭經》

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併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追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柳公權是楷書書體的總結者和創新家,他在研究和繼承鍾繇、王羲之等人楷書風格的基礎上,遍閱近代書法,學習歐陽詢、顏真卿,溶匯自己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楷書 ,為後世百代楷模,成為"唐書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勻衡瘦硬,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魏公先廟碑》局部

《魏公先廟碑》局部

魏公先廟碑局部

柳公權初學王書,遍閱初唐歐、虞、褚、陸諸家,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權手筆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貝,曰此購柳書。

柳公權的書法生涯殆起於唐貞元(七八五—八〇五),因為時譽極高,作品頗豐,可惜多已佚失,傳今不過二十餘種。其中西安碑林藏六十四歲書《玄秘塔碑》、六十歲書《馮宿碑》、五十九歲書《回元觀鐘樓銘》即為國之重寶。

《魏公先廟碑》,唐大中六年(八五二)十一月立,崔玙撰,柳公權書並篆額。三十六行,每行六十字。

柳公權正書欣賞《魏公先廟碑》,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十一月立,崔玙撰,柳公權書並撰額。碑雍正初年出土於西安,約16行,每行60字。拓本甚稀,據考證,初拓本僅五石。

《魏公先廟碑》,是柳公權75歲作品,可謂人書俱老,復歸平淡,似不經意,實意像 皆備,其用筆圓轉處如王羲之《黃庭經》,其方折處似王獻之《十三行》,用筆內斂,與《玄秘塔》、《神策軍》的中宮緊湊、四周開張的結字有明顯的區別,用筆輕靈,穩中寓奇,其鉤法、捺法、筆畫的粗細已不採取強烈的誇張對比,完全以意為之,此柳公權書法臻入化境之佐證。

《魏公先廟碑》拓本傳世甚稀,故世人多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堂書法 的精彩文章:

簡帛作為書法載體存在了一千多年,居然有人認為它不是書法的主流
唐中宗的收藏印大小得體,乾隆的書畫收藏印既土豪又惡俗

TAG:晉堂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