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的正確打開方式
除了手指以外,日常生活中的你都用過什麼東西來掏耳朵?挖耳勺?棉簽?發卡?掏耳朵是有必要的嗎?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耵聹,俗稱「耳屎」,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耵聹腺的分泌物,有的耵聹狀如粘液,俗稱「油耳」。耵聹能保護外耳道皮膚,黏附灰塵或異物,還能殺菌、抑制真菌生長。正常情況下,片狀的乾性耵聹可以隨頭部的運動、咀嚼、講話,自動脫落排出外耳道。而且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具有自潔功能。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建議自行掏耳。
由於耵聹一般積聚在外耳道,若人們總是用棉花棒清理,會將耳垢推向耳朵深處,造成阻塞。用棉花棒清理耳朵周圍即可,不要插入耳道中。
經常挖耳朵有危害
用力過猛,導致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甚至並發中耳炎。
方法不當,可能將耵聹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聹栓塞,導致聽力減退,壓迫鼓膜引起耳鳴,眩暈。
用不幹凈的挖耳勺、長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細微的傷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
共用挖耳工具,會傳染疾病,最常見的是人乳頭狀瘤病毒,引起外耳道乳頭狀瘤。
經常挖耳朵還會引起耵聹分泌異常,耵聹可能會越來越多,新分泌的耵聹會由原本的片狀變成碎屑狀,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還會破壞外耳道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保護層,引起耳道乾燥結痂、黴菌滋生、耳道奇癢、耳道狹窄等不良後果。
專業掏耳告知書
較小的耵聹可直接用鑷子、耵聹鉤取出。
大而堅硬的耵聹,可先用3%~5%碳酸氫鈉溶液或植物油滴耳,每日5~6次,一般連滴三天,待耵聹軟化後再行取出。
合併外耳道炎者,應先抗炎治療,可滴入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數次,必要時口服抗生素,3~4日後再取耵聹。
兩類人需要及時清除耵聹
有一部分人是先天的油耳體質,會分泌一種不容易排出、蓄積在耳朵里的油性耵聹,比較會造成耳道阻塞發癢,影響聽力,可定期去醫院清理。
有些耵聹栓塞時間過久,耵聹已然很硬,一般醫生會使用軟化耵聹的溶劑,如:嬰兒油、礦物油、耳滴劑等,使耵聹軟化後,再予以清除。
(本文來源於上海新華醫院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於網路)


※經常應酬應該怎麼護肝?
※脂肪肝癌變的機會大嗎?脂肪肝要控制自己飲食
TAG:健康新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