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健脾消痞、利腰強膝、疏肝健脾,理氣散結,清利濕熱

健脾消痞、利腰強膝、疏肝健脾,理氣散結,清利濕熱

章門穴

出處:《脈經》

釋義:章,大木材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此強勁風氣風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

位置:章門穴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

主治:腹痛,腹脹,泄瀉,脅痛,痞塊。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泄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小兒疳積。高血壓,胸脅痛,腹膜炎,煩熱氣短,胸悶肢倦,腰脊酸痛。此穴為臟會穴,統治五臟疾病。

配穴:

配足三里穴、梁門穴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脹;

配內關穴、陽陵泉穴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胸脅痛;

配足三里穴、太白穴有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配足三里穴治蕁麻疹、組織胺過敏症;

配天樞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脹、痞塊、脅痛、泄瀉、消瘦;

配腎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門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陽谷穴、氣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腎炎。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時艾 的精彩文章:

「春捂」捂哪裡?哪類人又捂不得,這些講究你必須知道!
平肝明目、舒筋活絡、吸濕降濁

TAG:時時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