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你讀過的書全忘了?

為什麼你讀過的書全忘了?

為什麼我們會忘記大部分讀過的書,以及看過的電影和電視節目?

提出這個問題,通常會得到一些類似的答案:老了;熬夜太多;有個叫「遺忘曲線」的東西,它能說明一切……

儘管上述原因可能都有些關聯,但是美國《大西洋月刊》負責健康和心理學內容的資深副編輯Julie Beck 綜合多方觀點後有了新的發現,互聯網時代提供了太多便利,幫我們承載了大部分記憶功能,導致我們常常「記不住」。本文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分析,並講述了2個加強記憶的方法:一是「慢慢消化」並經常回憶,二是為回憶留下線索。以下是部分要點摘錄:

如果你在之後的幾天不斷複習自己閱讀過的內容,就能記住一部分。回憶得越多,記憶力就會越強。

這種意識漸漸被人們淡忘:如果不把某種文化牢牢印在腦海里,它就會永遠消失。

「最常見的閱讀狀態可能就像消費一樣:我們閱讀只是為了獲取信息,尤其是在網上瀏覽一些信息時。這些信息不可能變成我們的知識,除非它們能被牢牢記住。」

「你可能會看到、聽到,但可能不會注意也不會真正地聽進去,這也許是我們的通病。」

「在獲取信息時,你能清晰地記住部分信息是一件很酷的事,但事實上,記憶就應該包含全部。」

不誇張地說,《紐約時報書評》的編輯 Pamela Paul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但關於閱讀,她記住的更多的是閱讀時的體驗,而不是文字。「我總能記得當時在哪兒,也記得這本書,這個東西,」 Paul 如是說。「我記得書的版本、封面,通常也記得是在哪兒買,或是誰送的。其他的一切都不記得,這種感覺很糟糕。」

Paul 舉了個例子,她最近剛讀完沃爾特?艾薩克森的《富蘭克林傳》。她說:「我讀那本書的時候,雖然沒有記住關於富蘭克林的一切,但大部分內容都清楚了,而且能記住一些重點事件的時間跨度,但兩天後基本全忘了。」

當然,有些人讀完一本書或看完一場電影后還能清楚地記得故事情節。但對大多數人而言,消費文化給他們的體驗就像是在泡澡,可能只在泡澡時沉浸於電影情節,但泡完澡後對它的記憶也就隨著洗澡水流走。

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Faria Sana 說:「本質上來講,記憶通常像瓶頸一樣,非常有局限性。」

學習過後 24 小時內,「遺忘曲線」是最陡直的。確切地說,其中大部分內容會在第一天後慢慢被遺忘,忘記了百分之多少是不一定的,但如果你在之後的幾天不斷複習自己閱讀過的內容,就能記住一部分。

大概記憶一直都是如此。但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員 Jared Horvath 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現在人們消費信息和娛樂的方式與過去完全不同,因此遺忘速度也比過去快。

在互聯網時代,回想記憶Recall Memory,即大腦自發地調用信息去回憶過去的能力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而認知記憶Recognition Memory,即記住大量事物、地方以及各種人物形象的能力才最重要。Horvath 說:「只要你知道在哪兒可以查到這個信息、如何查找,就不需要回憶它了。」

研究表明,互聯網是一種外部記憶Externalized Memory。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人們知道他們能在網上獲取信息,那麼他們回憶信息的機率就較小。」但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娛樂產品也相當於一種外部記憶。只要能查詢,你就不需要記住某本書中的某句話。一旦有了錄像帶,觀看電影或電視節目就相當容易。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意識也漸漸被人們淡忘:如果不把某種文化牢牢印在腦海里,它就會永遠消失。

互聯網的流媒體服務和各種百科文章大大降低了我們牢記文化的需要。這跟我們從前的記憶並不相同。

當談到將記憶外部化的危害時,不得不提到柏拉圖。柏拉圖所寫的蘇格拉底和貴族菲德拉斯的對話中,蘇格拉底講述了一個關於宙斯發現「字母的使用」的故事。埃及國王薩姆斯對宙斯說:

你的這種發現會讓學習者容易健忘,因為他們不會使用自己的記憶;他們會相信外在的文字,不會自己去記憶。

This discovery of yours will create forgetfulness in the learners』 souls, because they will not use their memories; they will trust to the external written characters and not remember of themselves.

當然,也正是因為柏拉圖的想法被寫下來了,

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他的想法。

「蘇格拉底討厭寫作,因為他認為這會扼殺記憶,」 Horvath 說。「他是對的。但仔細想想,我們因寫作獲取了多少不可思議的東西?我不會為了換回更好的記憶力而放棄寫作,永遠不會。」或許互聯網正提供了一種相似的折中方案:你可以查詢和消費你想獲取的信息和娛樂,但不會記住它們。

的確,人們往往會往大腦里「塞」大量信息,超出了大腦的承受能力。去年,Horvath 和墨爾本大學的同事發現追劇狂人比每周看一次電視劇的人更容易忘記劇集內容。看完後,前者在測驗中得分最高,但 140 天后,他們的得分低於每周看一次的觀眾。據報道,他們不會像每天或每周看一次的人那麼享受所看的節目。

人們對文字也很狂熱。2009 年,美國人平均每天會看 10 萬字,即使他們沒有「讀」每一個字。但 9 年來這個數據一直在減小,這真的難以想像。在 The Morning News 發表的《狂閱讀障礙》Binge-Reading Disorder一文中,作者 Nikkitha Bakshani 分析了這一數據的意義。「閱讀是一個微妙的詞,」她寫道,「但最常見的閱讀狀態可能就像消費一樣:我們閱讀只是為了獲取信息,尤其是在網上瀏覽一些信息時。這些信息不可能變成我們的知識,除非它們能被牢牢記住。」

也如 Horvath 所說:「這種娛樂是瞬時的,過不了多久你就會選擇其他方式。這不是真正在學習,只是為了獲得一種瞬時體驗,讓自己感覺學到了一些東西。

從追劇狂魔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你想記住自己所看或所讀的東西,你就應該隔段時間觀看或閱讀。Horvath 說,回憶得越多,記憶力就會越強。如果你在飛機上一口氣讀完了一本書,你只會在閱讀期間記住這個故事。「實際上,你從來沒有真正重新獲取這些知識,」他說。

Sana 說,通常情況下,我們閱讀的時候會有一種虛假的「流暢感」。我們不斷接收信息,然後理解這些信息,這些信息看似被我們分類存儲在記憶空間里。「而事實上,如果你不集中精力並採取相應措施加強自己的記憶的話,這些信息是不會被牢記在腦海中的。」

當人們為了學習或工作需要而閱讀時,可能會做筆記,以便日後鞏固記憶。而在閑暇之餘幾乎不會做筆記。Sana 說:「你可能會看到、聽到,但可能不會注意也不會真正地聽進去,這也許是我們的通病。」

然而,並不是所有「漫遊」的記憶都會消失。有些可能只是潛伏在那裡,直到某個適當的的線索把它們「牽引」出來,讓我們會想起一些東西。這些線索也許是某些電視劇的前情回顧,或是跟朋友探討自己讀過的某本書。「本質上講,你會記得所有相關聯的一切。」

這就是為什麼 Paul 和其他人只記得他們讀書時所處的環境,而不記得書的內容。自上高中以來,Paul 就堅持記「讀書合輯」(與外部記憶類似,她會在合輯中記下所讀過的每一本書),為回憶留下一些線索。她在這本合輯中寫道:「 它能讓我隨時了解我生命中每個瞬間,我曾經到過哪裡,我曾經的心境如何。合輯中記錄的每一個條目都會喚起一個記憶,如果不記錄下來,這些記憶肯定早就因時間流逝而漸漸消失。」

Ian Crouch 在《紐約客》上發表的一篇名為《閱讀和遺忘的詛咒》The Curse of Reading and Forgetting的文章中寫道,「閱讀包含很多方面,其中一個方面便是那些稍縱即逝卻難以描述的思想情感,它們發生過而後慢慢變得模糊。那麼,有多少人在閱讀時僅僅是在自我陶醉?你在閱讀文本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在想些什麼呢?」

其實通過藝術作品記住生命的四季並不是在自我陶醉,如浪漫小說猶如春天,犯罪猶如寒冬等。但如果你消費文化只是為了建立記憶庫,以便隨時提取信息,那麼你恐怕是要失望了。

書籍、節目、電影和歌曲都不是我們上傳到大腦中的文件,而是生活中與所有的一切交織的一部分。從遠處看,你很難清楚地看到一條主線,但是它就在那裡。

Horvath 說:「在獲取信息時,你能清晰地記住部分信息是一件很酷的事,但事實上,記憶就應該包含全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太空造人」第一步:NASA將精子送上太空
Short Play:《奧威爾:監視你》 試玩體驗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