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文人是怎麼學習書法的,會臨帖嗎?

古代文人是怎麼學習書法的,會臨帖嗎?

古人學書法,當然臨帖,而且臨帖比我們今人還要勤奮。

每當勸別人貼的時候,經常聽到一句反問:你們都講守舊,不講創新,那王羲之臨誰的帖了?

每當遇到這類人,只能感嘆其無知,並不能說些什麼。

古人寫字為什麼不臨帖呢?難道我們現在學硬筆字就不用臨帖了嗎?

古人和今人的區別只是在工具上,方法上並沒有變。

相傳是王羲之臨鍾繇的墓田丙舍帖。改變了鍾繇原有的風格,算是一次意臨。

褚遂良臨王羲之長風帖,筆法比二王相對溫潤柔和。

褚遂良臨王獻之飛鳥帖。

董其昌林顏真卿蔡明選貼。

此三位古人代表了三個時期的頂峰書法水平,他們不但臨帖,而且臨的很有特色,並不照搬原帖。

臨帖未必能成書法家,但是不臨帖肯定是寫不了書法的。

如果古人不臨帖,那麼為什麼會有拓片這個東西呢?

為什麼西安碑林裡邊的碑很多都是殘碑呢?

不外乎有三,第一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風化腐蝕而至。

第二是因為拓片的人太多了,隨著歷史推移,硬生生用布包把石頭表面刻字砸的有了很多模糊不清痕迹。

第三是因為拓片的人,想賣個好價錢,想做孤品,絕本,所以每拓完一張紙,就開始破壞原碑一塊一角。

王鐸曾經說過,自己在家裡四周刻了石碑,如果後人貧苦不堪,可以做拓片來賣,可保果腹。

古代文人都是學習寫字的,尤其是科考的人不臨帖不寫字是沒法考上的。董其昌和文徵明都是因為字不好而吃過科考的虧。

文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表現形式,是沒人去看的。

古代文人都想做官都嚮往科舉,所以肯定是會臨帖練字的,而且會依照考官的愛好練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墨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不愧為楷書鼻祖的小楷,放大更精彩!
學書40年被人罵成野路子,結果他用「倔強和不服」引領書壇

TAG:百墨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