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戚繼光」艦:目前世界最大的專業訓練艦

「戚繼光」艦:目前世界最大的專業訓練艦

群雄角逐大洋

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48艘新型戰艦向世界展示了人民海軍的嶄新面貌。環顧世界,各國海軍戰艦都受到高度重視,呈現出大國注重「高精尖」技術裝備、中小國家青睞「輕潛靈」艦艇的特點。系列策劃「環球兵器新展台」本期將盤點各國海軍近年亮相的代表性艦艇裝備,力求全方位為大家展示海軍裝備發展的脈絡和趨勢。

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

航空母艦——大國重器 誰與爭鋒

近年來,大型戰艦發展提速。有關「海空霸主」航空母艦的消息時常霸佔新聞頭條。美國海軍「福特」號和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先後服役,而我國第二艘航母也已下水。

通觀這3艘航母,都屬於大型航母,折射出航母大型化的發展方向。因為相對輕型航母,大型航母的作戰效率更高,全壽命成本更加經濟。不過,高昂的建造成本決定了航母終歸只是大國的「重器」,絕非中小國家的「菜」。

這3艘航母均採用了本國先進的技術。「福特」號領先一步,它的新型核動力系統、電磁彈射和攔阻裝置、精確著艦指控系統等都是世界領先的技術。「伊麗莎白女王」號同樣不俗,它採用的雙艦島設計獨樹一幟,常規動力系統和滑躍式甲板雖然稍遜一籌,但足以滿足英國海軍的戰略和戰術需求。然而,過多採用先進技術,也有可能導致可靠性存憂。據說,目前「福特」號和「伊麗莎白女王」號都是大小毛病不斷,讓兩國海軍頗為煩惱。

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圖為航空母艦下水儀式現場。中國軍網記者 馮凱旋 攝

中國第二艘航母穩紮穩打,短短几年建成下水,實現全面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國產航母下水,意味著我國現代化海上作戰平台自主設計建造取得重大階段性突破。

在航母擂台賽中,還有一個選手忙於「搶鏡頭」,它就是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這艘4萬噸級的航母採用了義大利、俄羅斯、以色列等多國技術,但苦於本國實力不濟,建造進展緩慢。美國專家認為「維克蘭特」號航母質量堪憂,這讓印度十分「心塞」。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是不知這艘蹣跚前行的航母能否在2020年前承擔起印度海軍賦予它的重任。

☆裝備點評:航空母艦依然是大國高度重視的戰略武器,是建設強大海軍不可或缺的關鍵裝備。在更具革命性的下一代航母出現之前,電磁彈射、核動力、綜合電力系統、艦載高能武器以及隱形艦載機將成為今後一段時間航母技術的主要「高地」。

驅護艦艇——八仙過海 各顯身手

如果說前兩年是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以科幻的外表和先進性能吸睛的話,那麼去年以來贏得人們更多關注的當屬中國海軍新型萬噸驅逐艦。它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中國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美國海軍「動作」不斷。與今年3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拉爾夫·約翰遜」號悄然服役相比,「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小石城」號更博眼球。去年底,它被「凍」在加拿大的冰河長達3個月,直到今春才「解凍」回國。不過,這型突出隱身、高速、快速轉換任務和淺海作戰的戰艦雖然亮眼,但問題也不少,未來能否應對他國先進驅護艦的挑戰尚需檢驗。

要說偷換概念的本事,日本可謂「天下無雙」。去年3月,排水量近2萬噸的「加賀」號入列日本海上自衛隊。它的側置式艦島、直通式甲板、大型機庫等都與輕型航母無異,但日本狡稱它為「直升機驅逐艦」。近期,日本流出為其配備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消息。此外,今年3月8日,日本「朝日」級通用驅逐艦的首艦「朝日」號入列,該艦反潛能力突出,同樣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央視視頻截圖

因為軍費有限、造船工業萎縮等原因,俄羅斯海軍近年來的「成績單」依然暗淡,去年全年只接收了2000噸級和4000噸級護衛艦各一艘。不過,在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硬是靠一些中小型戰艦和老式艦艇打得風生水起。

相對以上國家,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傳統海軍強國在驅護艦接收上有些不溫不火。不過,一些中小海洋國家卻「成果飄紅」。近期,印度海軍接收了一艘「卡莫爾塔」級反潛護衛艦,越南海軍接收了兩艘「獵豹」級輕型護衛艦,印尼海軍入列了一艘「西格瑪」級輕型護衛艦等。

☆裝備點評:驅護艦是海軍的中堅力量,也是出勤「勞模」。未來海軍強國將構築大型高端驅護艦和中型低端護衛艦的裝備體系,以滿足掌握技術優勢和控制裝備成本的雙重要求。中小型海洋國家將主要以配備4000噸以下的中小型護衛艦為主。中小型護衛艦將成為全球軍貿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艦型。

水下力量——核常並進 暗戰依舊

作為傳統的潛艇強國,俄羅斯在發展水下力量方面向來不遺餘力。近年來,雖然困難重重,但俄羅斯堅持把有限的資金投向核潛艇建造。去年,其重點打造的「亞森-M」級核潛艇「喀山」號和「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改進型「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先後下水,它們的雜訊更低,信息化程度更高。俄羅斯又添兩柄水下「重鎚」。

資料圖:"亞森-M"級核潛艇「喀山」號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下水。

近年來,美國海軍在核潛艇領域收穫頗豐,已經著手設計「哥倫比亞」級新型戰略核潛艇。今年3月17日,美國海軍第15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科羅拉多」號入列。它是美國首艘使用Xbox遊戲手柄取代潛望鏡操縱桅杆的潛艇。作為遠海和近海作戰的「多面手」,它不僅擅長反潛反艦,也可以通過垂直發射模塊內置的「戰斧」巡航導彈攻擊陸地目標,還能輸送特戰隊員,性能堪稱世界一流。

印度國產的第二艘核潛艇「阿里達曼」號已建成下水。雖然該艇計劃搭載的潛射彈道導彈性能不夠穩定,但這一成績對於印度來說依然難能可貴。

常規潛艇領域競爭更為激烈。日本第9艘「蒼龍」級潛艇「清龍」號今年4月4日正式入列。「蒼龍」級水下排水量超過4000噸,靜音性能和作戰能力都居世界前列。韓國在水下力量建設上投入巨大,從德國引進了214型AIP潛艇技術,現役潛艇數量達到18艘。拖延6年後,印度製造的法國「鮋魚」級潛艇首艇「卡爾瓦里」號於去年年底服役。此外,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潛艇熱」屢掀高潮。越南海軍接收了2艘「基洛」級潛艇,泰國、巴基斯坦決定引進常規潛艇,新加坡計劃從德國引進兩艘218SG型潛艇……可以預見,未來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下暗戰將愈發激烈。

☆裝備點評:核潛艇是大國海軍的「標配」,是戰略核威懾的關鍵武器,未來也將是遠程打擊的重要平台。常規動力潛艇是中小海洋國家爭相發展的「撒手鐧」裝備,其噸位更加靈活,從1000多噸到4000噸都有分布,以滿足不同國家近海和遠海作戰的需求。配備不依賴空氣推進的AIP系統將成為常規潛艇的「標配」。

保障艦艇——新招迭出 成績斐然

一支強大的海軍,不僅需要裝備航母、驅護艦這種「硬拳頭」,也需要完善的保障艦艇做支撐,否則戰艦無法長期在遠海作戰。當前,各國海軍保障艦艇新招迭出,成績斐然。

首先出場的是人民海軍「戚繼光」號訓練艦,滿載排水量近萬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專業訓練艦,通過網路教學終端可以實現編隊訓練、對抗演練等網上推演功能。

中國海軍「戚繼光」號訓練艦。

接下來出場的「保障尖兵」是「呼倫湖」號大型補給艦。它的滿載排水量超過4萬噸,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可為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該艦突破了新型海上補給裝置研製、大型補給艦總體設計建造等關鍵技術,補給能力強、補給方式多樣,為我海軍艦艇走向深藍奠定了堅實基礎,標誌著海軍遠洋保障能力躍上新台階。此次南海閱兵中,「呼倫湖」號和「戚繼光」號都有精彩亮相。

第三位「選手」是美國海軍海上基地船「劉易斯·B·普勒」號,它由「阿拉斯加」級巨型油輪改裝而來,功能多樣,物美價廉。它中部艦體的上層甲板可起降多型直升機以及V-22傾轉旋翼飛機等機型,下層甲板可搭載裝甲車輛、特戰快艇和武器彈藥,艦艏加裝了模塊化的人員居住艙室和作戰指揮艙室。海上基地船相貌平平,但非常實用,破解了美國海軍遠海作戰、全球部署的後勤保障難題。

除了以上「選手」外,英國海軍也添「新丁」。由英國設計、韓國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建造的「春潮」號雙殼油料補給船已經服役,今年2月首次嘗試為「伊麗莎白女王」號進行海上物資補給。它還可在海上巡邏、航線監管和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中發揮作用。未來,該艦及後續3艘同型艦將成為英國皇家海軍和北約海上作戰力量中的關鍵後勤平台。

☆裝備點評:世界海軍保障艦艇呈現出噸位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體系作戰能力越來越強的趨勢,同時也折射出各國發展遠洋作戰能力的戰略決策。

刊於2018年4月20日《解放軍報》科技周刊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報評論:向海圖強,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
老兵跨越萬里找到戰友墓地大哭:這一等,讓你們等了53年!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