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加息+降准」是政策大招?看懂才能保護好錢袋子

「加息+降准」是政策大招?看懂才能保護好錢袋子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准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降准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嗎?

降准並不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轉向,而是此前為鼓勵銀行表外資產轉回表內,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如下調商業銀行撥備紅線、補充銀行資本金)中的政策延續。

從最近公布的3月信貸數據看,信託貸款、委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3項「非標」,環比均出現了負增,其中委託貸款已是連續3個月負增。

上述銀行與政策願景的矛盾,導致了實體經濟信貸投放不足,但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卻越發充裕。

長此以往,中國很可能會陷入日本、歐洲曾出現的「流動性陷阱」之中。

央行正是鑒於此,才從年初開始不斷放鬆對銀行信貸投放的掣肘。

但總量式的放鬆如何能解決銀行惜貸的結構性問題呢?

央行為什麼會定向降准?

定向降準的主要目的是緩解銀行負債端壓力,降低資金成本。

不完全是對經濟失速的反應。

從央行的官方介紹來看,此次降準的流動性,主要用於對沖當日到期的MLF約9000億,此外增量資金4000億有望對沖財政存款上繳。

總體上是對存量的MLF餘額進行置換,是在匯率等制約因素減弱後公開市場操作方式的回歸。

此外,目前經濟下行壓力雖在增大,但政府對於增速的定力增大,尚未觸及目標底線。

因此,使用貨幣政策穩住經濟的概率仍不大。

但是,由於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與農商行,並且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客觀上對經濟的下行壓力起到了一定的對沖作用。

這些中小銀行才是支持小微和「三農」企業信貸投放的主力機構。

因此,這次看似大水漫灌式的降准,在對沖了大行MLF到期之後,反而是惠及中小行的滴灌式的貨幣投放。

當然,這種方式確實降低了銀行整體「可用資金」的成本,因此對債市構成較大利好。

債券還能追嗎?

當前的債牛趨勢已經確認。

但在當前收益率已經大幅跳降之後,短期內,機構繼續追漲的收益風險比例偏低。

首先,從此次降准釋放流動性的總量上看,央行解釋的很清楚,對沖9000億MLF之後,雖然剩餘4000億,但會「與4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

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

因此,銀行整體並沒有增加太多額外的「可用資金」去配債。

其次,從銀行資金成本下降幅度看,粗略測算9000億成本在3.25%的MLF全部成本降為0,大約會使銀行對央行的負債成本下降30BP。

而當前1年期國開債已經跳降26BP,10年國開債也已跳降18BP。

再次,從本周以來央行貨幣政策觀察窗口看,為實現表內信貸的順利投放,央行在基礎貨幣層面必須要「量足」,這也構成了債券牛市的基礎。

因此,債市的每次回調,都是投資人「上車」的好時機。

當前,利率雙軌制背景下,央行一方面放開存款上限,引導存款利率上行,一方面維護貨幣市場流動性合理穩定,降低貨幣市場利率。

央行此舉有利於存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雙向共同收斂」,有助於利率雙軌的進一步並軌。

存款利率市場化是配合表外資金回表的必要前提。

資管新規是「堵」,存款利率市場化是「疏」。

按照監管要求,通道資金將大量萎縮,那麼這部分資金融資怎麼辦?

需要靠存款利率市場化來進行「疏」,提升銀行資本金。

利率市場化推出的時機最好在利率下行走勢中,這樣可以引導市場預期和營造較好的市場環境,以避免對吸收存款的過度競爭導致利率非理性上行。

因此,存款基準利率上浮限制放鬆+市場利率適當回落,很可能是本輪利率市場化採取的組合。

央行意在降低銀行成本,並非寬鬆信號,市場無需過度解讀。

而且,金融地產及黑色系周期股、後周期的消費面臨較大壓力。

(資料來源:財新網)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金所 的精彩文章:

擴大消費新政發力培育新增長點

TAG:央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