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期間冀中抗日軍民不到一個月作戰40餘次,殲敵數量超乎我們想像!

抗戰期間冀中抗日軍民不到一個月作戰40餘次,殲敵數量超乎我們想像!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日本華北方面軍在總結1939年度「治安肅正」未果的基礎上,重又制訂出「1940年度肅正建設基本方針」,強調仍將以「『治安第一』為各項施策的基礎」,規定方面軍的討伐重點「必須全面指向共軍」。

大後方抗日軍民

該計劃分兩期進行:第一期由4月到9月,第二期由9月到年底;重點「討伐」地區為平漢、津浦兩線之間地區。命令要求在1940年度,治安區須擴展到平陸、沁水及澤州(今晉城)平原,打通保定,石門(石家莊)和滏陽河、衛河的水路交通,以第1軍及駐蒙軍「掃蕩」山西省北部和南部的抗日根據地。冀中是日軍1940年度「肅正討伐」的重點,其「1940年度肅正建設計劃要領」中特別指出:「該地區接近京津,是華北的中樞,是匪團尤其是共產系匪團的根據地。」「為此,第27、第110師團,應在獨立混成第14旅團的協力之下,自4月上旬起,在方面軍統制下,與有關兵團相配合,準備進行討伐」。

抗日根據地

4月上旬,日敵開始實施其「春季掃蕩」計劃。這次「掃蕩」由敵津浦、平漢沿線之第27師團、第110師團和獨立混成旅第15旅團各一部協同進行。4月13日,大清河以北地區敵3000餘人首先出動,向我固安、新城、永清之軍分區部隊襲擊,撲空後轉向北進,結果在涿縣東部遭我伏擊,被斃百餘,不得已於5月底撤回原防。與此同時,擔任唐河及瀦龍河一帶「掃蕩」任務的敵第110師團「討伐隊」,也因兩次合擊我主力不逞,無法在根據地內立足,退回鐵路沿線。同樣,子牙河地區、滄石路沿線出動之敵也分別在窩北和商家村以東,豆店、時晨鎮、劉官莊等地受到我軍的打擊,只好放棄合擊我主力之企圖,結束了「全面掃蕩」。

根據地老百姓

5月,冀中進入麥熟季節,從下旬起,敵再次頻繁出動,四處騷擾。為保衛麥收,中共冀中黨委決定以破壞交通、封鎖日偽據點、襲擊搶糧之敵的行動,對敵出擾進行打擊。6月初,活動于衡水一帶的回民支隊圍點打援,以一部襲擊敵安家村據點,主力伏於東西康莊、南漳橋、白廟、白漳河、楊家莊等地,在衡水之敵貿然出援時,予以全殲。6月6日,回民支隊又利用張莊周圍有利地形,對永清、韓林、杏花房等據點外出襲擊群眾麥收的敵人進行了堅決打擊。據統計,從6月1日至25日,冀中軍民為保衛麥收,先後與敵作戰40餘次,殲敵800餘,攻襲日偽據點9處。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解氣!這是中國軍隊從日軍手裡收復的惟一一個完整省份!
不為人知的七城戰役:中國軍隊戰鬥力驚人,日軍屢遭全殲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