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國當時那麼強大,是秦始皇的功勞?錯,其實是他救了秦國!

秦國當時那麼強大,是秦始皇的功勞?錯,其實是他救了秦國!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始皇嬴政更是無人不知。然而,秦朝最終能夠攻滅群雄,主宰天下,卻是經過了數百年的努力,在血與火中走出了一條富強的道路。

是西部蠻夷。在秦穆公時,由於積極改革,秦國一躍成為強國,然而穆公以後,秦國一直在走下坡路,經常被東方的晉國擊敗,慢慢地淪落成了二流國家。

戰國初期,秦國被韓、趙、魏鎖在函谷關以內,難以向東發展。當時「三晉」實力不俗,尤其是魏國,經歷了文侯時期的變法,魏國成為當時戰國第一強國。吳起率領的魏武卒戰力很強,多次進攻秦國 ,曾經以五萬魏軍大敗五十萬秦軍,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要不是吳起離開魏國,說不定秦國在戰國初期就被魏國滅了。

這之後秦國一直想奪回河西,可是對外戰爭耗的是國力,而就秦國當時的情況來看,只要有一次大敗,國家就會不穩。秦獻公一輩子就想收復失地,打了一輩子仗,倒是打了幾次勝仗,但是秦國是越打越窮,國家已經瀕臨崩潰。

獻公去世後,繼位的秦孝公決心改變現狀,他在秦國和東方各國發布求賢令。然而,大多數士子都不願意入秦,因為秦國太窮,太落後。這個時候,在魏國不受重用的衛國人衛鞅,決心去秦國大展身手,他來到秦國,給秦孝公講稱霸之道,並提出要變法圖強的想法,秦孝公聽完他的論述非常高興,任用衛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實行變法。衛鞅廢除了原來在秦國實行的井田制,而且按照軍功獎勵爵位,這樣大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採用「農戰」思想,農民如果種田種的好,也會被賜予爵位,軍隊平時耕作,發生戰爭的時候參戰,不僅僅避免了軍隊的懶散,更是發展了農業。對內,他嚴於執法,不論人情。曾經刑治了秦孝公太子之傅公子虔,鎮住了妄圖攪亂朝政復辟舊制度的世族勢力。種種措施,讓秦國很快面目一新,逐漸強大起來。

在軍事上,衛鞅也懂得審時度勢,在齊國魏國馬陵大戰以後,魏軍主力損失殆盡,衛鞅在此時率領秦軍攻打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並俘虜了魏將魏昂,迫使魏王割讓部分土地。秦國突然強大讓天下震驚,用實力讓各國主動與秦國修好,這在幾十年前,是不敢想像的。衛鞅也因為功勛卓著,被封為商君,從此,商鞅變法名垂青史。雖然最後商鞅因為舊貴族的報復而慘遭車裂,但是他留下的律法,留下的制度,卻伴著秦國一路走向富強。他的思想猶如松柏一般,萬古長青。

如果說,商鞅是一棵青松,那麼秦孝公則是孕育他的巍巍青山。正是由於孝公力排眾議的支持,才有了商鞅的成功,也才有了秦國徹底的擺脫舊面目,走向強大的基礎。是衛鞅,救了秦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說聞史 的精彩文章:

TAG:趣說聞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