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中外資銀行攜手建設「一帶一路」

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中外資銀行攜手建設「一帶一路」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被提出,至今已5年。這5年里,該倡議得到積極而廣泛的響應,為沿線國家發展帶來了資金、技術和項目,也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在把企業「引進來」和推動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有過哪些合作?合作方向又是什麼?

1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廣泛

在業務層面,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環球企業銀行中國區主管吳佳青向記者介紹,摩根大通在建行收購印尼Bank Windu 交易中擔任了財務顧問角色,通過強大的海外網點和投行實力,助力中資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

記者了解到,2016年招商銀行與渣打銀行簽署《「一帶一路」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公司金融、同業市場、結算代理、跨境人民幣等多個業務領域進行全面深入的合作。

在今年4月初舉行的「一帶一路」跨境合作研討會上,上海銀行與新加坡華僑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簽署進一步戰略合作協議。上海銀行董事長金煜表示,上海銀行有機整合機構和戰略股東等跨境平台資源,與華僑銀行等在「一帶一路」地區有專長的同業及業內領先的法律、保險等機構展開多元化深度合作,同時藉助桑坦德銀行的經驗,與其共同搭建國際業務平台,開展企業互薦,為有意願「走出去」或「走進來」的企業,提供包括註冊、招商、法律、財務諮詢等一站式服務。

新加坡華僑銀行首席執行官錢乃驥表示,外資銀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能發揮自身優勢,除了提供融資,也可充當有效的協調角色,加強中外經貿交流,為中國企業提供境外網路資源和服務,積极參与「一帶一路」相關戰略和支持。錢乃驥介紹,去年華僑銀行與中國一家大型國企在馬來西亞建立合作關係,提供融資和營運資金,支援企業在當地的項目建設,並在稅收核算、法律法規等方面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此外,華僑銀行積极參与「一帶一路」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基礎建設和能源建設,提供境外融資。

桑坦德銀行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孔旭洪表示,桑坦德銀行的市場與「一帶一路」地區有高度重合,其在全球9個中心的市場,有8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歐洲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波蘭,到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吉利、阿根廷,桑坦德在每一個「一帶一路」的延伸市場都保持前三名位置。作為一家外資行,可以很好地利用自身優勢與中資銀行一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我常常跟團隊說,我們不僅僅是做一筆收購、一筆融資、一筆外匯交易,而是見證並參與中國經濟發展和走出去的推進者。」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認為,中外資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非常關鍵,特別是在反金融詐騙、反金融犯罪領域尤需合作。「金融詐騙、金融犯罪很多都是跨國性質,中外資金融機構若在這方面沒有跨國之間的防範合作也很難。當然,金融風險的管控、信息溝通、金融穩定維護等,更需要合作。」

2既有合作也有競爭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灝對記者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國策各異,外資銀行大多分布全球,能憑藉在當地的經營經驗,對「初來乍到」的中資銀行提供融資、風險評估等服務,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有10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國家設立68家一級機構,其中包括18家子行、40家分行和10家代表處。從機構類型看,3家政策性銀行和5家大型商業銀行仍是海外布局的主力軍。據銀監會初步統計,過去三年里,在融資規模方面,中資銀行業機構共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項目近2700個,累計授信近4000億美元,發放貸款超過2000億美元,相關貸款餘額約2000億美元。雖然中資銀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起重要作用,但洪灝認為,「一帶一路」投資過程中,中資機構不能光唱獨角戲,一定要搭平台,拉隊伍,要帶動其他國家的隊伍一起「大合唱」,特別是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應盡量嘗試以國際銀行貸款的模式進行,吸引國際多邊開發機構和外資銀行一起參與。「中資機構目前正在發起一帶一路債券,也是為了吸引除中資機構之外的國際投資者。如果所有項目都由中資機構包攬,風險很大,需要引入國際投資者對衝風險。」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對記者表示,除了中資銀行以外,一些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外資銀行,比如滙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渣打銀行等在「一帶一路」建設上能做的事情也不少。從中外資銀行整體合作看,在主流市場上,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係,合作力度反而不夠大。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廖群對記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可以使中國和其他參與國獲得共贏。「從經濟角度看,中國有資金、有產能、有輸出需要,而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和產能,大家互補,由此得益,所以一帶一路的順利推行有益於各方。但也要注意,雖然中國是一帶一路沿線最大的經濟體,有錢有產能,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合作項目由中國主導,我們確實是出資較多的一方,但也要注意吸引投資。所以我們歡迎各方參與,包括一些發達國家,比如美日等國參與。」廖群指出,在幫助企業「走出去」或「走進來」的過程中,中外資銀行的合作往往能發揮更大作用,「中國整體的金融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距離,國際化程度相對落後,除了中國銀行較早走出去,有較強的分行網路,其他銀行的海外分行數量都較為有限,特別在不發達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分行更少。如果沒有經濟實體,就很難在當地有大的影響力,此時就需要藉助外資銀行的力量。如渣打銀行主打發展中國家,在中東、非洲都有不少分行,有分行才可以對當地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從融資角度或金融服務角度,外資銀行都可以為中資銀行助力。當然,這是相互的,中資銀行利用外資行在國外的網路以及產品和服務,而外資銀行就要藉助中資銀行的項目和資金實力,這種互補對雙方都有利。」

(上海金融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金融報 的精彩文章:

盈利能力繼續增強,資產質量持續改善,2017上市銀行進步有目共睹

TAG:上海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