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幻教會我們的事

科幻教會我們的事

Red Right Hand

 Where The Wild Live Roses Grow

Nick Cave 

00:00/06:30

對於科幻作品來說,很多時候是為我們呈現未來世界的一種可能性,在科技一次次改變我們對於外界及他人的認知與溝通方式時,它同時也在將我們引向未知的領地,前方可能是明媚而充滿新奇的幸福之地,也可能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

在每個科幻作品中都會有關於人類該如何使用科技的討論,不論是不假思索地全面使用或反對都有各自充足的理由,但人類有很多細節是隱藏在基因里無法改變的,它讓我們的祖先在最原始的狀態中學會用火與工具然後一步步走到現在這裡,後面還會這樣走下去。所以在不由自主地命中注定地踏出嘗試的一步之後,開始接觸到地外文明就是我們對未來所押下的賭注。

在卡爾薩根的《接觸》中地球接收到26光年外的星系傳輸的信息,並根據他們的指導製造出通行機器後,地球上選出的使者們來到了整個宇宙的集散中心,整個宇宙中的行星比地球上所有沙子的數量加起來都多,而他們來到的,就是整個通往各個星系的中央車站。

在短暫的與其他文明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地方是一直以來就存在的,他們只是偶然間發現並駐紮在這裡而已,而之前的文明去向何處以及會不會再回來都是一個未知數。這樣一個浩如煙海的龐大的系統,有無數的行星在自轉的同時圍繞恆星運轉,無數的恆星在坍縮為黑洞,空間中充斥著不計其數的波與粒子,又有十億百億的蟲洞連接時間與空間。

但這一切不知道是從何而來向何而去,不知道之前的文明如何起源又因為什麼而離開,不知道遵循著生老病死規律的生命在幾十億年的漫漫長河中佔據這短短几十萬年的進化與繁衍與勞作是否創造出了某種價值,不知道從更高一級的造物者眼中看一切是否像是隨手的一個作品或僅僅是一個玩具,所有的不知道匯聚為一個問題:宇宙有沒有目的?

現在我們無法對這個問題作出任何解釋,事實上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不及萬分之一,甚至對一個黑洞都束手無策,因為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遇到黑洞以後全部失效,我們所有的知識在它的面前都不值一提,只能靠各種猜測去假想它可能的狀態。在整個宇宙有沒有目的都未知的情況下,身處其間微弱而渺小的一個小沙粒——地球上的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小說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最後的結局有點好萊塢式的給每個人各自安排了生活,大家回到各自的崗位,政治家依舊勾心鬥角,民眾的心智被各種呼聲左右,科學家們則醉心於更多的探索發現,一切如常,但這個常,隱藏在人類相同的那99%的基因組當中,隱藏在亘古不變的人性當中,冥冥中又呼應著某種在歷史源頭就寫好的規律與規則,這一切有沒有目的?有沒有價值與意義?不知道。

或許偉大的牛頓在晚年醉心於神學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太多認知之外完全無法解釋的神跡。而對於其他絕大多數沒有走得那麼深遠的人,不妨暫且就抱著存在即合理的觀點,遵從與生俱來的慾望與情感,去探索完全屬於自己或早已註定好的道路,偶爾帶有一點宇宙觀,就會發現儘管渺小,但也是組成整個世界的一部分。

人的心中是有另外一片宇宙的,信念足夠強的時候,兩個宇宙就會合二為一,人就會在這時候賦予自己尊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旋寫字的地方 的精彩文章:

TAG:馬旋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