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AA宇航研究小組——全球載人火星系統探索任務—目標、需求和技術

IAA宇航研究小組——全球載人火星系統探索任務—目標、需求和技術

自1972年Apollo項目中止以來,大量學者提出了火星探測的設計方案,但是這些方案大多是從工程角度的研究,缺少對技術性能、項目成本、運營等可行性的研究,甚至有些項目是單純的出於科學研究角度,缺乏對項目經費可行性的考慮。基於這些原因,SG3.16開展了這項研究,其目標並不是提出新的載人火星任務方案,而是為任務設計者解決可行性方面的問題。

1、項目吸引力的評估標準

政治動機。載人火星項目要想獲得支持,必須有足夠說服力的政治動機,在這方面載人火星項目有許多優勢,包括:獲取新的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有利於地緣政治戰略與國際合作、對社會進步的貢獻,以及人類長遠未來的戰略考慮。

項目風險接受度。載人火星項目有許多潛在和不得不面對的風險,如果想獲得支持,就必須要考慮政府、公眾對這些風險的接受程度,這些風險包括項目經費超支、項目延遲、可靠性不夠、項目被中止、任務失敗、宇航員犧牲、項目缺少迴旋餘地等。

2、項目可行性的評估標準

技術可行性。載人火星項目的技術可行性主要考慮技術成熟度和任務系統複雜度。在某些情況下,項目應該選擇那些技術成熟度高的方案,而不是那些看似性能很好但是不成熟的方案,比如化學推進與核電推進。但是在另一些情況下,項目也必須承擔成熟度不高的方案所帶來的風險,比如原位資源利用。

現實的科學目標。項目的科學目標必須考慮現實情況,應該與項目的工程技術手段相符合,不能脫離項目的實際情況而提出一些冒險的科學目標。

經濟可行性。應該通過深入的行業調研明確項目的總經費需求情況,對以往項目的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研究,把技術、科學方面的風險等因素納入考慮範圍,更重要的是把不可預知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範圍。

政治可行性。包括國家政府參與載人火星項目的可能性,以及該政府在任期內批准該項目的可能性。這兩個可能性都依賴於整個項目在技術、經濟上的可行性,以及該國公眾對項目的支持。

項目本身因素。任務乘員數量、星際運輸系統、著陸火箭、原位資源利用、飛船結構等。

3、歷史經驗

1949年,火箭工程師Wernher von Braun第一次提出了火星探測計劃「Das Mars Project」。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Stuhlinger提出了基於核電推進的載人火星飛船的詳細方案。同時期,俄羅斯也設計了一個熱核推進的火星探測飛行器。另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基於熱核推進的火星探測方案。

1989年小布希提出了「太空探索計劃」,但是被國會否決。1993年-2009年,NASA提出了「Design Reference Mission」計劃,以及重返月球和載人登錄火星的目標。這些計劃有些得以實施、有些未能獲批准,但都為後來的載人火星計劃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4、空間運輸系統

1)乘員數量

載人空間飛行任務中,乘員數量是影響載人飛船質量、體積的重要因素,並進而影響整個任務的方案和各分系統。

比較理想的載人火星任務的乘員數量是5~6人。另外,根據生理和心理專家的建議,如果航天員能夠進行嚴格的選拔和訓練,3名乘員的方案可以接受。從現實角度,如果任務確實需要更多航天員前往火星,可以通過發射多艘飛船的方式實現,在著陸火星後,多艘飛船中的乘員可以共用一部火星居住艙。

2LEO發射策略

在大多數載人火星任務中,通常建議同時發射3艘星際飛船,包括2艘貨運飛船和1艘載人飛船,載荷包括:火星著陸器/返回器、星際飛行器、火星居住艙,以及返回推進系統。並建議,全部載荷的質量不超過1000噸。

以現有火箭的能力,無法將300噸載荷一次送入LEO。因此,需通過多次發射將各模塊分別送入LEO,然後以在軌對接組裝的方式完成火星轉移飛船。這樣的方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存在缺陷——低溫推進劑在空間會蒸發減少。

3)星際航行軌跡

目前,關於火星任務的方案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短期任務,另一類是長期任務。從經濟的角度,火星長期駐留任務採用橢圓霍曼轉移軌道,任務飛行時間大約8~9個月;如果攜帶更多推進劑的話,飛行時間可以縮短至5~6個月。火星長期駐留任務方案的缺點是需要等待火星、地球的運行到合適的位置,而等待返回時間太長——大約500天。

4)星際推進系統

關於載人火星任務的空間推進系統至今仍有爭論,主要圍繞化學推進、熱核推進、核電推進和太陽能推進等方案。

NASA DRA5計劃使用熱核推進的方式到達火星。方案包括使用重型運載火箭通過9次發射,將必要部件送入LEO,在軌道組裝3枚星際熱核推進火箭,分別運送貨運飛船、火星居住艙、6名宇航員到達火星。

5、火星設施及交通工具

載人火星任務中火星表面需要的載荷設備包括:居住艙、能源系統、原位資源利用設施、巡視器、溫室、輔助設備、工作室、地面導航系統等。

1)居住艙

火星居住艙必須能夠保護宇航員不受火星環境的侵襲,而且能夠提供一個居住、工作、娛樂的「社會」環境。特別是針對超過460天的長期火星駐留任務。

3)發電站

除了居住艙需要的各種能源,利用原位資源、巡視車、科學設備等都需要大量的電力。

4)原位資源利用設施

原位資源利用是支持載人火星任務持續開展的必要條件。載人火星任務中,原位資源利用設備需要提前運送到火星。它能夠從火星大氣中制氧,以供宇航員生命所需並作為返回時的氧化劑;反向水氣轉換設施用來減少二氧化碳濃度;水分離裝置,通過電解槽分解水獲得氫和氧。

5)巡視車

巡視車可以擴大宇航員的活動範圍,載人火星任務可能需要多部巡視車,包括:1)一輛小型自動化或遙控巡視車;2)一輛單人小型無氣壓巡視車;3)一輛帶氣壓巡視車;4)一個大型可移動巡視艙。

6)其他設備

在長期的火星任務中應該配備設施維修工具,以便宇航員在必要的時候對設備進行檢修;溫室可以用來種植食物並可以開展各種實驗;航天服也是載人火星任務中宇航員開展各項活動的必要設備。

6、地面支持設施

1)發射設備

重型運載火箭。NASA的SLS Block2近地軌道能力130噸,火星轉移軌道能力45噸;中國的LM-9和俄羅斯的「能源號」,以及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都具備類似的能力。另外,火箭牽引裝置、發射平台等也是必須的。

2)火星載荷的設計和測試裝置

針對載人火星任務所必需的各項設備,包括星際運輸系統、深空載人艙、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著陸設備、火星居住艙、原位資源利用設備、能源系統、宇航服、火星巡視器和交通工具等,建立必要的設計和測試設備。

3)通信中心

深空通信與地面通信、LEO通信有很大的區別,需要建立高增益天線。目前,NASA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深空通信網,這套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型的天線和通信設施。火星任務所需的深空通信網路必須具備遙測與跟蹤、火星設備遠程控制、宇航員通訊等功能。

4)原位推進劑生產模擬

從火星發射的運載火箭的推進劑需要利用原位資源進行生產。儘管在地球上還無法模擬火星重力環境,但是可以模擬火星大氣、土壤環境用來測試原位資源利用設施的各項功能。

5)任務模擬

嚴格按照火星環境條件對載人火星任務的各項設備、試驗進行模擬,包括生命支持系統、宇航服、巡視車、機器人、科研設備等。同時也要對宇航員長期駐留火星進行有人模擬實驗,包括生理問題、心理問題、社會問題等方面。

7、結論與建議

目前,針對載人火星項目的一些重要技術方案還沒有形成共識,未來還應繼續開展深入、詳細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明確成本和各環節的方案,形成性價比最高的載人火星路線圖。

*以上內容摘自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小組報告,若您對報告內容感興趣,請聯繫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中心

獲取更多宇航科學研究資訊請關注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中心官方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