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論文發表之傷要「治」也要「養」

論文發表之傷要「治」也要「養」

「辛苦寫論文還要貼錢賣」。近日,媒體再次批評學術論文發表「亂象」。現在,論文發表已經成為一條灰色產業鏈,除了收錢就發文的刊物,還有幫人發論文的「公司」,也有幫人寫論文的「寫手」,更有肆無忌憚在網頁上飄來飄去的代發代寫小廣告。在學術的面紗下,腐敗的毒瘤悄然滋長,去年被「雙開」的某核心期刊主編烏某,掌握一本雜誌十餘年,斂財竟達1億多,觸目驚心,發人深省。論文發表亂象不僅傷害了健康的學術評價機制,而且打擊著諸多學者的治學信念。我們這個處於發展關鍵期的國家,經不起這種傷害的長期折騰。

可以說,治理論文發表亂象已刻不容緩,治病的方子卻不是「一律取消版面費」這一味葯就可奏效。期刊處理投稿需要付出審稿、編輯等勞務成本,文章印刷出版,還會產生其他成本。因此,向作者收取論文處理費用,在發達國家也是比較普遍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費用不論叫做「版面費」或冠以其他名目,都是一筆技術性的費用,不能影響到對稿件價值的判斷。打個比方來說,拿著豬肉去熟食作坊做香腸,當然要交加工費,但前提是拿去的確為豬肉,如果拎去一團爛泥,即便多交加工費,有職業操守的作坊也不會接活。論文「版面費」也應作如是觀,是否繳納版面費及版面費的多寡,應與論文是否被錄用脫鉤。因此,在確需收取版面費的情況下,也應明碼標價並出具發票、列出明細,還應接受物價等有關部門的監管。各類科研或出版基金在給予期刊資助時,應向不收取版面費的刊物作出政策傾斜,儘可能地幫助學術期刊實現「財務自由」。簡言之,「版面費」必須限制為一種不得不為之惡,嚴防變成機構或個人中飽私囊的法門。

俗話說,凡病總須三分治七分養。論文發表亂象需要下大力氣治理,砍斷「版面費」串起來的灰色鏈,更重要的是以科學的學術制度涵養健康的學術生態。第一要務是推進學術評價改革,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根據專業領域的特點,探索多樣化的成果形式,破除「僅以論文論英雄」。

對以論文形式呈現的成果進行評估時,則應擺脫期刊「等級」的束縛。目前很多高校和科研單位評估學者的成果時,往往以刊發多少篇「核心」或「高級別」刊物為指標。這實際上是把學術成果評估的任務從科研管理部門扔給了期刊,屬於學術管理中的「懶政」。雖然,從概率上看,被學術期刊採用的文章總體質量高於未被採用的,「高級別」期刊上的文章總體質量也應高於「低級別」期刊上的,但具體到某個學者的某篇文章則未必如此。而任何評估都不應是簡單的數字統計。衡量一個學者的科研成績時,期刊的「等級」或「級別」是重要參考,但也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學術活動本身的價值。

行文至此,又想起1925年陳寅恪受同行推薦,被聘清華大學國學院導師,其「代表作」只是寥寥數百字的《與妹書》。即便數年後清華大學對聘任教授的條件作了更細緻的規定,也不過「於其所任之學科,有學術創作或發明者」云云,並沒有論文刊發載體或數量的硬杠杠。這些歷史經驗都值得我們今天認真汲取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殺熟」,攪亂市場當付代價
兩個單原子首次結合為偶極分子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