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樊洲:曲線交織畫法來自於對大自然律動的實修體驗

樊洲:曲線交織畫法來自於對大自然律動的實修體驗

GIF

樊洲

FAN ZHOU

樊洲,(1953-)曲線交織畫法的開創者。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全面系統的研究。對西方藝術理念有廣泛了解。1992年始,隱居終南山實修「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天人合一」中國文化理念。提出「物我相忘,因緣生髮」的創作理念。作品有《彩墨山水》、《金墨交響》、《水墨氤氳》系列。2001年在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修建樊洲中國畫館。2014年中國文化部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山脈.文脈樊洲山水畫藝術展》。現時,樊洲遠離城市在山中隱居,將心靈投入廣袤的藝術創作之中。

1968至1995

學習山水畫。深入傳統遍習歷代名家。

1996至2004

探索彩墨山水畫。

2005

回歸中國文化精神。

2009

提出「物我相忘,因緣生髮」的創作理念。

2010

以音律入畫,開創了曲線交織畫法。

2012

巴黎左岸藝術空間《溯源問道中國精神的傳承與探索者樊洲特展》

2013

柏林自由藝術中心《樊洲韻律山水畫展》,

2014

中國美術館《山脈文脈樊洲山水畫藝術展》

匈牙利文化中心《和而不同匈牙利薩雷與中國樊洲藝術對話展》

2015

太和藝術空間《線山水樊洲水墨藝術展》

巴黎左岸藝術空間《線樊洲水墨世界巡展·巴黎》

巴黎瑪德蓮娜大教堂《樊洲古琴音樂會》

2017

太和藝術空間《韻律山水樊洲個展》

波恩當代藝術館《線樊洲水墨世界巡展·波恩》

波恩貝多芬故居音樂廳《樊洲古琴音樂會》

山脈.文脈 220x700cm 紙本水墨 2017

物我相忘,因緣生髮;曲線交織,逍遙自在

文/ 樊洲

自1992年開始,我隱居秦嶺終南山,以琴拳書畫為載體,溯源尋道,深研佛道及歷代文論經典,實修「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天人合一」中國文化思想。我常年遊歷於終南山,深得大自然啟示,最終開創了曲線交織畫法。曲線交織畫法以中國文化「中和」精神為內核,捨棄對物體外在形貌的表述,致力于山川內在結構及韻律的呈現,恰似固化在紙上的音樂,前無古人。它超越了個人、學識、修養和情感,通過一些特殊方法的修行,在某種程度上與大自然的原始力量融通。這是一個不靠理性控制的過程,是隨著藝術家與大自然的這種能量融通之後的牽引、自由生髮的狀態。

與此同時,也有一個新的藝術理念產生了。我把它歸結為八個字,就是「物我相忘,因緣生髮」。放下自我,與自然融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緣生髮」就是我們只要有一筆在紙上出現,第二筆,第三筆就會隨之而來,逐漸和大自然的能量融為一體。

深水靜流 370x145cm 紙本水墨 2015

曲線交織畫法

來自於對大自然律動的實修體驗

——樊洲訪談

庫藝術=庫:我們知道抽象繪畫與音樂之間的淵源。您的獨特性在於,作品中的音樂性不僅僅依靠線條的組合,即使一條線條的變化已經構成音樂。就如古琴中的一聲彈奏已經包含萬千虛空…

樊洲=樊:古琴的聲音在發聲之後是可以產生極其豐富的變化的,包括快慢、高低、輕重、強弱、疾徐、虛實、蒼潤等等,這與中國繪畫用毛筆在宣紙上的表達完全一致,內在律動與運行機制完全相同,其豐富的表現力足夠展示豐富的內容,這就是我放棄其它技法,開創並完善曲線交織畫法,使之成為全新的獨立特行的繪畫語言的動機,也是我的作品純用曲線表達的意義所在。

曲線交織 140x70cm 紙本水墨 2017

庫:中國古人有「以書入畫」,但還是落實到具體物象的結構上,而您的線條似乎已經完全獨立了?

樊:線條的造型功能只是較淺層的應用,進入線條的音樂性及表現事物內在結構才能超越傳統理念,實現中國繪畫的當代轉換。中國山水畫一千三百年來,歷代畫家們的表現沒有離開山水形貌的描繪。我2009年提出「物我相忘,因緣生髮」的創作理念,就是基於繪畫已不再表現山水的外在形貌,進入表現山水的律動及內在結構。這個境界重要的是理念上的革新。在這個理念指導下,還可能產生有別於曲線交織畫法的更多的繪畫語言,從而多維度地完成中國繪畫傳統的當代轉換。

庫:「至大無外,至小無內」,宏觀與微觀在中國的水墨中本就可自由轉換,您的作品脫胎于山水,但線條的組合又超越山水,這是否也是中國「線」文化的神韻所在?

樊洲:曲線交織畫法來自於對大自然律動的實修體驗,天下萬物的律動都是以曲線呈現的,能量大小及生滅節奏都可用曲線表達。奇妙的是,在曲線交織的過程中如果作者意念中有山水結構,作品完成後遠觀即呈現山水形象。意念中是人物即呈現人物。但畫麵線條結構是抽象的,可獨立欣賞。意念的能量遠遠大於物質。正因為如此神妙,才引我入勝,樂此不疲。畫畫時那種自由自在,左右逢源的感覺真的怡心養性,令人陶醉。

坤 245x125cm 紙本水墨 2017

庫:我們很難用西方實證主義的觀點和形式主義的語言來描述您的作品,但東方的語言在當下往往被人看作是不確切、抽象化甚至玄奧的。關於「氣」、「悟」、「天人合一」,您是否有切身的體會?

樊洲:我深有體會!但我告訴沒吃過梨子的人梨子的味道,他能體會到梨味嗎?

庫:山水也是一種有關「冥想」的藝術。古代畫家往往會通過山水畫來顯示個人修鍊的境界。但這種傳統已經在當代斷裂,您是否也正是接續了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傳統?

樊洲:傳統並未斷裂,只是極少數人得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釋、道、及易學都是重要的必修內容,每一個人都能通過傳承成就光明自在的人生。即個體生命與大自然創造能量融通,成為大自然創造力的代言人。作者以「中和」(無念之念)的精神狀態從事各種表達,於其中不染無障,洋洋洒洒,自由抒發,氣象萬千。表面上看似乎平淡無奇,但一般觀者能從畫面上感覺到一種「清微淡遠」的中和之氣象,而經過實修的過來人則一眼就能辨認出畫作者「心性」修為的程度與水平。

妙月 140x70cm 紙本水墨 2017

庫:您在同時考慮水墨傳統與西方現代藝術這兩個坐標系,同時您的修行和學識又是回溯傳統的,在這兩個坐標系之中您作何選擇?

樊洲:說實話,我愛中華,但不崇尚狹獈的民族主義,我是把地球人類文化作為整體思考的。回溯傳統是因為在中西文化的多層面了解和反覆比較下,我個人認為中國繪畫藝術高明的一部分內容,是西方藝術所不具備的。就線條而言,用毛筆和宣紙生成的線條品質目前仍然是最高級的。我們要做的是如何用它來表現當代人的生活與理念,進而表現人類對宇宙人生高明的認知。

大象圖 240x120cm 紙本水墨 2006

有關「自由的尺度第五回展——中國當代水墨走向歐洲」的後續報道,敬請持續關注「庫藝術」及「太和藝術空間」微信公眾號!

太和藝術空間

太和藝術空間由中國資深藝術經紀人、策展人賈廷峰先生1996年創立於安徽合肥,2009 年入駐798 國際藝術區。空間是50 年代初由東德設計並建造具有包豪斯風格的排架大跨式廠房改建而成,展廳面積500平米,縱高5米,展線逾100米。二十餘年來,太和藝術空間已展出過數百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太和藝術空間始終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國際視野的拓展,發現和挖掘富有潛力且兼具獨立創造精神的藝術家,並將攜手藝術家通過反覆的藝術實踐,繼續植根於中國古老文明,汲取世界藝術養分,彰顯人文關懷,不斷延伸學術的專業與前瞻,重塑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標準,生成並發展出一條自由的藝術道路。

《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正式開始發售

一本以亞洲範圍為核心的當代水墨文獻圖書

400多頁彩色高清特種紙印刷,帶來全新閱讀感

收錄亞洲最富代表性的17位批評家與30位藝術家

本書以獨立視角重新解讀「水墨現代性轉化」

採用繁體中文呈現,中國內地,港台地區同步發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庫藝術 的精彩文章:

劉知白:千山風雨過,萬壑水雲流

TAG:庫藝術 |